生逢乱世,强大的实力才是硬道理。≥,
只要皇帝能多撑得几年不死,对于诸方势力而言,就会有难得的几年风平浪静的时间。在杨致看来,这段时间极为宝贵。
杨致再度离京赴任的首站选在山东而不是金陵的海关总督衙门,是因为最首要的任务是扩军备战。
如今杨致不缺钱,虽然军备拼的是钱,但也不能单纯依靠财力。毫不夸张的说,山东外海熊展麾下的船队,放眼当世,堪称无敌。杨致一直称之为船队,是因他固执的认为,那充其量就只是一支武装船队,与他心目中真正意义上的舰队相距太远。不惜代价,打造三支以上纵横四海的舰队,应该还来得及。
船只的采购、配属与改装,武器的配置、安装与改良……,到最终的自行建造与研发,花费大笔的银子尚在其次,重要的是需要时间。杨致一直在犹豫是否要拿出来的一些近代火器的研制之法,也到了该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人员的招募与整训,反倒不是太大的问题。有了土地与饷银的诱惑,加上杨致亲自ca刀的直白宣传煽乎,足以令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夫不眠不休的在三日之内背熟一篇《千字文》,扬帆出海拓荒发财之时的令行禁止,更是不在话下。
按照杨致与秦空云商定的战略规划,秦氏也会利用这几年的时间逐步收缩架构,将人力、物力、财力向沿海一带转移。两家联手在江浙闽粤等地另觅几处港口或岛屿,作为与山东外海诸岛互相呼应的出海支点,在三至五年之内登陆夷州与琼州,建立稳定的大后方基地,尔后便是将东南亚拓展为跳板。迈向更为广阔遥远的大洋了。
出了长安一路东行,杨致只在济南停留了三天,在蓬莱停留了两天。登上砣矶岛之后,只休整了一日便一头扎进了熊展的军营。与熊展结伴每日早出晚归,一切闲暇都尽心陪伴玲珑与一双儿女,其乐融融过得十分充实。在熊展军中足足泡了小半年。直到过了五月初五日的端阳节,才启程前往金陵。
云娘果然没有辜负杨致的期望。由她负责组建的直属商务侦缉司,经过一年多的全心努力,俨然初具规模,开始按杨致最初的设想运转。除了留有三十余人在海关总督衙门煞有其事的充门面,另有在册外勤密谍一百二十人,外线密谍近三百人。
因为前世的特殊职业使然,杨致非常清楚一个高效的特务机构的作用何其重大,所以极为上心。出于经费与效率方面的考虑。杨致严令云娘将在册密谍的规模控制在五百人以内。密谍各级品阶仿大夏禁军成例,饷银与赏抚则按现行禁军规例的三倍发放。
在金陵逗留三月有余,已是夏去秋来。
夏历武成二十八年九月初三日,皇帝下诏:皇四子越王赵启已年满十六岁,赐邸开府。西突厥索力可汗遣使朝贡,着越王赵启会同礼部主持接待事宜。
依据大夏规制,皇子年满十六即已到成丁之年,须搬离皇宫。开府另住。表面上看来,皇帝不过是照例行事。但在许多人眼里。却颇为耐人寻味。
太子被废之后,宁王与康王两位皇子几乎同时被解除兵权召回长安。如今宁王身在内阁中枢,康王担任长安府尹。傻子都知道,太子废而复立的可能性极小,太子、宁王、康王三位皇子羽翼已丰、各成势力的时候,越王赵启还只是个刚刚断奶的小屁孩。那小子打小就没个正形。长大了也没见他上进到哪里去。虽说法理上亦有继位的资格,但无论学识、能力、德望还是实力,都很难令人将他与皇位挂钩。在绝大多数人眼里,除了王一就是王二,没有王三什么事。继位新君不是宁王赵当就是康王赵敢。
可在老太尉陈文远、首辅大学士王雨农、禁军大将军周挺、武英殿大学士耿进、讨虏大将军曾英明等重臣,乃至福王赵行、宁王赵当、康王赵敢看来,那就不一样了。
眼下宁王与康王两位皇子卯足了劲在皇帝面前卖力表现,可谓你追我赶不分伯仲,皇帝突然下诏让越王开府自立门户,外藩朝贡负责接待,虽然是个无关痛痒的差事,但好歹也算是登台亮相,您老人家这是几个意思?赵启在诸方势力争夺迎驾将位之时,以监国皇子身份大宴群臣,虽是昙花一现,但留给人们的印象何其深刻?
杨致从明发天下的邸报上看到这条貌似不起眼的诏令,尤其是得知越王王府赐邸距离秦府仅有一箭之遥,脑子里立马下意识想到的,是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