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遗憾因为国内没有光学瞄准仪制造能力,自己的工厂暂时又无法生产,所以可能在精度上有所欠缺。但是这个问题不大,李默涵可以通过数量的优势来弥补这个不足。
于是,这门出身卑微 ,却被寄予厚望的迫击炮被命名为15式120毫米重型迫击炮,作为团级步兵火力支援武器存在。连岛,古称鹰游山,与连云港港隔海相望,连岛如一道天然的防波堤一般,阻挡了来自东海的海浪,使得鹰游门内即便是在暴风雨中,也是一片风平之地,连岛很美,众所周知,连岛美在海中央,云腾雾绕,似海上仙山浮座于万顷波涛之上。
风景秀丽如画的连岛,虽说是连云港的一景,可是这座岛上原住民被巡阅使署的人一船一船的运出了岛,然后被安排在陆地上,取而代之的是大批工人和穿着黑色警察制服的人。
早在李默涵刚刚当上豫东镇守使的时候,就以武装警察、护矿队、护厂队、城市治安管理队等各种名义组建了许多准军事组织。同时,还在工人、学生和农民之中组建民兵组织和定期军训,这种藏兵于民的策略为党卫军准备了许多后备军事力量。这种方法并不算高明,但是袁世凯醉心于称帝,疏于防范的他还以为李默涵的兵力只有七八个团左右。
武同举带着大批工人上了连岛,开始将岛上原有的几个渔船小码头扩建成可以停泊大船的临时码头,随时可以接应大批基建物资上岛。
其实李默涵可以利用的时间不多,因为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发来电报,说明年的三、四月间,就可以为李默涵的钢铁厂提供年产能力80万吨的炼铁高炉,考虑到高炉基件重达500吨,所以,刚刚走马上任的海州港务公司总经理、负责码头工程的武同举必须要在明年四 月份之前修建完成工业码头,并且安装起重能力至少5oo吨的大吊车。因为时间紧迫,在武同举的建议下,李默涵只能暂时放弃从美国寻找建筑公司的计划,转而委托荷兰治港公司尽快开工建设。
只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李默涵现在缺的是时间,而最不缺的就是钱和人力、物力。
荷兰治港公司的代表范佩特西第一时间从上海赶到商丘,他拍着胸脯表示:“荷兰治港公司,曾于荷兰、法国、比利时、德国、美国、日本,以及贵国承建港口一百多处,无论是施工经验、施工能力还是专业水准,都是世界一流的。用中国人的话讲,事情交给我们操办,你就放一百个心。”
敲定施工公司之后,马上就由武同举和范佩特西签署了《建造连云港港口合同》,合同规定了工程总价和各期工程的完工时间。同时,合同还规定海州港务公司从每月的工程款中扣除5作为担保金。到工程竣工,保修期满,付给承包商;全部工程工期三年整,计36个月,限于民国7年即1918年8月31日以前完成。每拖延1天,承包商就必须按照每天1万华商票作为赔偿,至完全交工日为止。如遇天灾(比如地震、海啸、战争)等延误工期,可适当延期,但是最长不超过半年;承办人每提前一天完工,亦可获得1万华商票的奖励。
范佩特西对这份合同很满意,因为德国入侵比利时,使得比利时法郎大跌,同时许多比利时人逃入中立的荷兰避难。荷兰治港公司可以用很低廉的价格雇佣到大批有经验的比利时工人为他们工作。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听到李默涵有这么大笔的投资却不找自己,收到消息的斯特朗特地从天津来到商丘。“老朋友,你有这样的大的投资项目却不找我?用你们中国人的话来说,真是太不够朋友了。”
李默涵一脸无奈地耸了耸肩膀,说道:“这能怪我吗?谁较你们美国的商人和政治家们一直不关心中国市场的?”李默涵给斯特朗倒了一杯葡萄酒。
斯特朗无言以对,李默涵说的确实是事实,好不容易搞个合作项目,还遮遮掩掩地以《伯利恒合同》这样的民间商业合同来掩饰。
李默涵说道:“你应该回去指着那些工业家的鼻子训斥他们:想想吧,如果十年内中国每人消费10美元的美国商品,那就是40亿美元!相当于目前美国国民产值多少倍?这还没算十年内的人口增长率!”
斯特拉点了点头,表示对李默涵的说法的认可。
李默涵又说道:“如果这个目标太远的话,你就只需要想想我现在统治的人口就有近千万,而且你可以看到,他们的生活在一天比一天富裕,他们的消费能力难道不值得挖掘一番吗?”
“好吧,老朋友,你说的都是对的。但是你已经把合同给了荷兰人。”斯特朗依旧有些懊恼
“别难过,我的老朋友。”李默涵说道:“这么大的码头建设工程,你们昌盛洋行根本吃不下来。但是,建设码头是需要很多东西的,如果你们能提供,我依旧会优先考虑你们昌盛洋行。”
最后,远道而来的斯特朗依旧得到了一份二百万美元的大订单回了天津,并承诺尽快在国内为李默涵做广告,争取为他吸引更多资本家和财团的目光。
“走好,不送。”李默涵笑着举了举酒杯。
送走了斯特朗,李默涵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一摞不算太厚的公文都等着他签阅。
笃笃笃
李默涵刚刚签了几份不是太重要的文件,秘书尚逸夫就敲门进来,他小心翼翼地说道:“有一份文件错放了,我是来取回的。”
“哪一份文件?”李默涵翻看了一下面前的文件,只有最底下一份还没签,他随手翻开文件一看,原来是新成立的广播电台录用播音员的文件。“咦?这不是尚家小姐吗?”
贴着尚逸夫的小妹尚芸芝证件照的人事文件放在第一张,“哟!尚小姐也参加了广播站的招聘吗?我怎么不知道?”李默涵笑着问尚逸夫,“逸夫,你不会是要拿回这份文件吧?”
尚逸夫有些尴尬,说道:“正是。家父对小妹做播音员一事,有些不满。”
李默涵微微皱眉,半开玩笑地说道:“尚老爷愿意送女儿去读书,怎么还这么保守?”
尚逸夫答道:“其实我和弟弟都觉得没什么。但是家父那里~~老人家的想法我们做子女的也得顾忌。”
李默涵想了想,说道:“既然你们兄弟没意见,尚小姐也乐意,那就好办了。”说罢,李默涵尚芸芝的人事档案上签了名,“逸夫,要是你爹再反对,我就亲自去跟他老人家谈心,尚老爷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一定会听劝的。”
尚逸夫这下反倒有些释然了。他疼爱妹妹,又敬畏父亲,正不知道如何处置。现在正好,李默涵借口都帮他想好了,老爷子要是再反对,就让他找大帅论理去。
……分割线……
“各位听众,各位听众~这里是华夏广播电台,这里是华夏广播电台。大家好,我是播音员尚芸芝。”当尚芸芝甜美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经过商丘的广播塔传出的时候,几乎全城的人都聚拢在几台收音机和大街上的公共广播大喇叭下倾听着的尚芸芝柔美的官话。
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首次成功的无线电广播是在1906年的圣诞节之夜,美国的费森登使用功率为1千瓦、频率为50赫的交流发电机,借助麦克风进行调制、播发讲话和音乐,许多地区,包括海上的船只都可清楚地收听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许多国家进行无线电广播试验。大战期间,比利时、荷兰和德国出现一些地区性广播节目。但是正规的定时广播是从1920年开始的。
中国在1905年由袁世凯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同时购买了无线电收发报机,分别安装在北京,天津,保定及北洋水师的军舰上。1906年建电政司,规划中国的无线电,电报,电话,邮政等事业。1915年4月袁世凯颁布《电信条例》,也是中国第一部无线电电信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外国人不许在中国境内私设无线电台;无线电器材属于军事用品,未经许可,不得进口。
因为袁世凯目前还是中国唯一的合法领袖,所以李默涵暂时也不打算把这个实验性质的广播台搞得太过高调,因此只在商丘、徐州、海州和兖州以及下属几个县里架设了电台,进行了几次区域性的广播而已。不过,这已经打破了原本历史上中国第一个广播电台由外国人创办的历史,也算有所收获。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