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沈万三都观之不透,这可真令人泄气。此时的他,只盼着能够有高人指点自己一番。
王小十还不知道,有一位高人已经在了路上。刘伯温孤身一人,骑着马、挎着宝剑,一路走的不急,好像是任凭着马儿随意前行,可赶过的路程却并不任何的人慢。
时人、后世,多知刘伯温的才学出众,史上更是多言他有治世之才。其不知,刘伯温年轻时也从师学艺,学了一身武艺。
习武要看天赋、资质,刘伯温的身体所致,永远也不可能练就如常遇春那般,想成为丁普郎那样的高手也难。不过他一柄宝剑在手,打发几个路上的毛贼还是容易的很。
所幸,一路上不见毛贼,倒是看到荒凉的村落,逃难的百姓,以及一副饿殍遍野的景象。这是时局的不幸,却是那些“野心家”们的幸事。若非是元廷的暴政,再加上连年的灾荒,哪里会有这么多的百姓跟随着揭竿而起?
这幅凄惨的景象,到了隆平府境内就好的多了。至少,人烟变的更多。
隆平府就是刘伯温此行的终点。若他自隆平府向北,一路至高邮一点,场景更为令人心痛。那里,便是后世的扬州府地界,先有方国珍,再有张士诚,如今又是张名鉴。元廷数次清剿,百姓连年战乱,早就逃的不见踪影,数十里不见人烟。
后来,朱元璋立朝之后,曾派官员治理扬州,发展农事、经济。可到头来,却养了一头“虎”。
这些都是后话,远在朱元璋登基之后,也远在两部议和之后。
刘伯温进了城,也不耽搁,而是通过锦衣卫暗哨的联络方式,直接找到了方孝孺,进而见到了王小十。他不需打听隆平府的一切。一切的一切,见到了王小十就都知道了。
“王将军何在?”到了地方,却没有见到王小十。
“小十哥一会儿就来。”
“听说刘先生来了,有失远迎。”王小十适时的出现。他刚刚正在吃饭。也怪刘伯温来的不是时候,偏赶着中午时分找上了门来。
“刘先生,您怎么来了?”四下里再无旁人,王小十才直言开口。刘伯温可不是常人,若没有朱元璋的吩咐、没有要紧事,他哪会亲身跑到隆平府来?
刘伯温道:“王将军是遇上麻烦了吧?大帅知你有难处,特命我来帮你。”
“有先生在,我这心里就轻松的多了。”
“王将军,张士诚可是反悔,不愿意议和了?”刘伯温一猜一个准。又何况,除了这点,也没有旁的事情能令王小十烦心了。
“的确。不过还没有那么严重。”王小十道:“先生,这张士诚犯了犹豫,却并没有拒绝议和之事。”当下,王小十将到了隆平府后的一切事情,都给刘伯温说了一遍。
包括沐英的事,包括沈文三从中的两边筹谋,以及赵普胜、丁普郎这对师兄弟,和周姑娘。最后,又是他打探到的陈友谅的消息。可以说事无巨细,没有丁点的遗漏。
但人无完人,王小十虽是后来人,却也不是神仙,总归是会有遗漏的地方。而这遗漏的地方,就是送信之人被杀,书信被劫之事。他打从心里认为,这是吕珍等反对派所做的事,并没有太过的深追,因而没有和刘伯温提起。
而王小十不提,刘伯温只当他没有往应天府送过信,竟而也是没提。无端端的,就将这件事情给放下了。
“原来如此。”刘伯温听的时而瞪眼,时而点头。
“正是啊。不知道为什么,张士诚突然反悔,先生可能猜到原因。”
刘伯温不负所望。“要说原因,却也不难。就是隆平府内外,真就没有先前那般的压力了。”
“这怎么说……”
“南面,方国珍虽然降了元廷,却难脱反复小人的嘴脸,办事三心二意。是以隆平府南面的威胁要比我们原本意料的小的多。”
“北面呢?北面可是元廷的主力啊!”
“元廷的主力,如今正在汴梁。”
“汴梁?那是……”
刘福通的义军今年一路高进,已攻占汴梁城。王小十从年前就一门心思的力图议和之事,根本没有太过关注那里。更何况,锦衣卫的暗哨也没有布置过去,对这消息王小十是丁点不知。
“所以,张名鉴在是否投降元廷的事情上仍旧游移不定,自然也就威胁不到张士诚的头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