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原来,攻占咸阳,一番烧杀抢掠之后,项羽的离开,是因为他“又心怀思欲东归”。
这样看起来,项羽真是有些可笑,大丈夫征战天下,经营四方,何处不可以为家?况且秦地有诸多可安定天下、平复江山的利好!所谓“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无处不青山”的气度,项羽怕是一辈子都无法理解的,这或许也是受项羽的胸怀所限吧。
眼看“万里江山将归楚”的时候,项羽又说:“富贵不归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这个看起来,项羽真是可笑、真有些小儿之见!号称西楚霸王的项羽,说出这样的漏气的话来,倒真是辱没了“霸王”这个大气的名号。
猜想,据咸阳以征伐天下的念头,或许也在项羽的脑袋中闪现过,只是,这个时候,项羽首先想到的,或许是“富贵还乡”,余者均在其次。
果真如此,想想觉得,项羽真是可怜又可悲!
原来,项羽用力厮杀、舍命拼搏地征战,仅仅只是为了在乡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花衣服”、卖弄自己的锦绣裹体!这话一说,真是使这位英雄失色,让庸人掩笑。说难听一点,这种想法,完全是一副暴发户的嘴脸。
不说别的人,就说说刘邦吧!
刘邦占有天下,据长安以为都,他的乡人就不知道啦?刘邦在平定天下、建立大汉的基业之后,再以天子的身份返乡,就不荣耀了?他的光彩就失色掉漆啦?
笑话项羽的人说得实在是好啊:所谓楚人“沐猴而冠”,真是传神!
项羽穿戴再好、绫罗锦绣、披金戴银……无论怎么收拾,也不过是一只模仿人样的猴子罢了。
四
有一次,楚军与汉军对垒。
当时的情势是:只要汉军出战,那么楚军就有全胜的把握;只要汉军坚壁不出,不但可以保全自己的实力,还可以消磨尽楚军的耐心、消耗完楚军的粮草。
楚汉两家对战的实际情况,双方的决策者和领导层都心知肚明。
项羽明白,只要想方设法激怒对方,让汉军倾巢而出,那么,楚军就可以一举打败汉军,取得战事的主动权。所以,项羽就让属下连续出兵,在汉军的阵前不间断地羞辱、叫骂。
而另一边,刘邦也不是吃素的。他心里十分清楚,只要固守营垒,绝不出战,那么,楚军很快就得放弃进攻,另寻出路。所以,刘邦严格要求自己的部属,无论楚军怎么挑衅、怎么叫骂、怎么侮辱,都不能上当,都不可以出战,违者军法处置。
大家都知道,项羽是个暴脾气,而且,他也是公认的急性子。当时的状况正如上文所言:不战对刘邦有利,干等对项羽不利。
楚军的战士叫了好几天的阵,自己骂得也有点没意思了,汉军就像没事人一般,在营垒之内,该干啥干啥,完全不受楚军的影响和干扰。
项羽一看,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再拖下去,只能对楚军不利,不但消磨士兵的耐心,而且会消磨眼下正旺的士气。所谓,气难聚而易散,项羽不得不为后续的情势谋划。
为了身先士卒,鼓舞人心,项羽决定亲自出马,前去叫阵。他收拾好披挂,带了武器,飞身上马,跑去刘邦的阵前,扯开嗓子,对刘邦喊话:
“嗨,哥们!你看如今天下纷纷扰扰,都这么些年了,人民不得安生、社会无法稳定,这全都因为我们两个,不如你出来,我们两个单挑,谁赢了谁说了算,不要再祸害天下的老百姓了!”
项羽虽然是在诳刘邦出战,但是,他话说得很真诚,分析得也有道理,挑衅地也不动声色。
刘邦精着呢,他才不会着了项羽的道。
刘邦回答项羽到:
“老哥,我看你还是回去歇着吧,我这人只知道用脑子,不懂得使蛮力气。”
项羽一听这话,气得够呛,真是七窍生烟不足以状其怒啊!
项羽对刘邦实在没有办法时。他动之以情地说教、不动声色地挑衅,他还提出了用单挑来解决争端的办法。但是,刘邦不是傻子,他知道眼前这位,是有名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汉子;经过多次交手,他晓得西楚霸王不是浪得虚名;遭遇多次失败,他明白项羽的英武厉害。所以,四两拨千斤,刘邦简单一两句,就够项羽生气三五天的。
想想,刘邦在逃命途中可以把亲生子女孝惠帝、鲁元公主推下车,以保证自己不受连累、以保证自己能够顺利逃命,这个时候,面对武艺高强的项羽,他更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去开玩笑的!
仅此一点,楚汉之间的成败,似乎多少已见端倪!
五
1、男儿泪
垓下被围时,项羽竟然落了泪!
想想,项羽以一介武夫,经过无数战事,最盛时号令群雄,困顿时尚有半壁江山,其威武刚硬、喑唔叱咤之势,一定如同那万钧雷霆。
谁能想象,被围垓下,竟然对美人而泣下。
英雄末路,甚是可怜啊!
这对美人而流下的泪水,证明这铮铮铁骨的汉子,也是一个多情的人,一个痴情的人!
项羽垓下绝唱中云: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乌骓马跟随项羽,征战多年,冲杀纵横,功劳不小。项羽死意已决,心中放不下的,有他的战马。天不佑人,马又何辜啊?
当然,项羽最放心不下的是美人虞姬。
乌骓马舍不得,或许还可以用它是个物来搪塞?可是,虞姬呢?虞姬要怎么办呢?她可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而且还是一个和自己感情甚笃、不离不弃的爱人啊?
乌骓马舍它不得,狠下心,也就舍了。
虞姬更是舍她不得,再怎么狠心,还是舍她不得啊!
记得《论语·乡党》里有言: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问人不问马,是把人作为第一位的,是仁者爱人的大度与开阔。
项羽舍不得马更舍不得人,是他粗豪之中的细腻。
面对乌骓马和虞美人,项羽落下的泪,所流露的更多的是英雄气短时的儿女情长。
2、推脱么?
项羽死前,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上天,说是上天要灭他,人是无能为力的。
项羽对自己总结,应该是有所思索才说出来的,大概不会是信口开河的应付之词。
由于项羽的最终结局是失败,所以,很多人就以失败来看项羽。他们认为项羽临终前对自己的总结,是一种卸责、是一种推脱。这类论断,将项羽之败的主要原因开列如下:
一、鸿门宴不杀刘邦;
二、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三、妇人之仁;
其实,这些论断,就项羽失败的结果看,似乎都有道理,但是,仔细分析,似乎并不全是这样。
一、鸿门未杀刘邦,后面也还有再杀的机会嘛;
二、没有用范增,不说其他人可用,就是项羽自己,也是很有谋略的人啊;
三、如果说妇人之仁,这个范围有点大,不但项羽有,刘邦大概也有。
从史实来看项羽的失败,还真有形势不利的因素。即使项羽不用范增;即使鸿门未杀刘邦;但是,如果大司马曹咎听从了项羽的策略谋划,谨守成皋,不使汉军向东,那么,项羽的失败,也不至于这么迅速。说不定,项羽就能够运天下于其指掌之中。这还真是未可知的事情啊!
仅从这个角度看,项羽归败於天,也不见的完全就是自我卸责、就是推脱了。
3、渡江吗?
项羽自杀前,笑着说到:
“既然是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做什么呢?”
“想当初,我带领着八千名江东子弟横渡大江、一路西行,时至今日,八千子弟所剩无一,我就这么孤零零一个人回去,即使家乡的父老抬爱我、可怜我,仍然拥戴我为王,我又拿什么脸面去见乡亲?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父老?”
“假使我硬着头皮、厚着脸皮回去,父老乡亲不怪罪我,不议论我,难道我独处时就能够心安理得?难道我自己内心就没有半丝愧疚?”
项羽嗜杀,的确是十分可恶的事情!
但是,时事离乱,战争频仍,处于如此的历史时期、处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从项羽的一生看其为人,项羽仍可以称得起是天地间的一位英雄。
死前的那番言论或者独白,一点都不失大丈夫的气概,读来悲戚之余,也会生可佩、可叹之情!
项羽如果在此时此地不以自杀的方式结束其生命,那么,大约就很难成就这么一个传唱千古的男儿形象。
纵使不死,又有何面目见父老?又如何能无愧于这火辣辣的一颗心?
想后世,又有多少人能够抛出这铮铮作响的豪语?
想后世,又有多少人能够敲响这声声动心的铁板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