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白话第一编年史 > 卷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1)

卷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1)

    傅太后既称尊号后,尤为骄奢,与太皇太后在一起的时候,竟至称之为老妪。当时丁傅两家,在一两年间暴兴尤盛,为公卿列侯者甚众,但皇上不甚假以权执,不如王氏在成帝世时那样权势熏天。只是富而骄奢而已。

    丞相朱博,御史大夫赵玄奏言,前高昌侯董宏,首建尊号之议,而为关内侯师丹所劾奏。免为庶人。当时天下仓促,委政于师丹。而师丹不深思褒广尊号之大义,却妄称说抑贬尊号,亏损孝道。是为大不忠,陛下仁圣昭然,定尊号。董宏以忠孝之故,复封高昌侯。师丹恶逆暴著,虽蒙赦令,不宜有爵邑。请免为庶人。奏可。又奏新都侯王莽,前为大司马,不广尊尊之意,抑贬尊号,亏损孝道,当伏显戮。幸蒙赦令,不宜有爵土。请免为庶人。

    皇上说:因为王莽与皇太后有近亲之谊,勿免,可遣就国。及平阿侯王仁,因为藏匿赵昭仪亲属,皆遣就国。天下多有为王氏抱屈的人。

    谏大夫杨宣上封事,言孝成皇帝以宗庙社稷为重,称述陛下至德i,以承天序。圣策深远,恩德至厚,希望陛下深思先帝之意,岂不是要陛下代替自己奉承东宫的吗?太皇太后春秋七十,数遭忧伤,敕令亲属引领,以避丁傅。行道之人为之陨涕。陛下登高远望成帝陵寝,难道不感到惭愧吗?

    皇上深感其言,复封成都侯王商中子王邑为成都侯。

    朱博又奏言汉家故事,设置部刺史,职卑而赏厚。可以劝功乐进。前日罢刺史,更设置州牧。秩禄真二千石。位在九卿以下。若九卿有缺,就从州牧中以高才补缺。其中才就只能苟且自守而已,恐怕功效已经逐渐式微,奸宄不能禁止,臣请罢州牧设置刺史如故。皇上从其议。

    六月庚申,帝太后丁氏崩。诏归葬定陶共皇之园。征发陈留,济阴近郡国五万人穿复土。

    起初,成帝时齐人甘忠可,诈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言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传教于渤海夏贺良等人,中垒校尉刘向,奏忠可假借鬼神之应,罔上惑众,下狱治服,未断病死。贺良等人继续私下里互相传授。皇上即位,司隶校尉解光,骑都尉李寻,举荐贺良等人,使他们皆待诏黄门。数被召见。向皇上陈说汉历中衰,应当更受天命。成帝不应天命,因此绝嗣。而今陛下久病,变异屡出,这是上天在谴告人,应该赶快改元易号,才能够得以延年益寿。有皇子出生,灾异之事就会消失了。知其道而不行,咎殃就会无所不至。洪水将出,灾火且起。涤荡百姓。

    皇上长期寝疾,希望按他所说的做或许有益,于是从贺良等人的说法,下诏大赦天下,以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年,更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漏刻以一百二十为度。

    秋七月,以渭城西北原上永陵亭部为初陵,不再迁徙郡国民众。

    皇上既改号月余,寝疾未有所好转,夏贺良等复欲妄变政事,大臣争以为不可许。贺良等奏言,大臣皆不知天命,应该贬退丞相御史,以解光李寻辅政。皇上以其言无验,八月下诏说,待诏贺良等建言改元易号,增益漏刻,可以永安国家,朕信道不笃,过听其言,希望为百姓获福。然而并没有嘉应出现。过而不改,乃是大过。六月甲子的诏书,非是赦令,一切都改回原样。贺良等反道惑众,奸态应当穷竟。

    贺良等皆下狱伏诛。李寻与解光减死一等,徙往敦煌郡。

    皇上因为寝疾难愈,寄望于鬼神。尽复前世所曾经兴建的神祠,凡七百余所。

    傅太后怨傅喜不已,使孔乡侯讽喻丞相朱博,令他奏免傅喜的侯爵。朱博与御史大夫赵玄商议,赵玄说事已前定,现在再重新提起恐怕不宜。朱博说,我已经答应孔乡侯了。匹夫与人相约,尚且要以死成约,何况是至尊太后呢。朱博唯有以死成约了。

    赵玄就答应了一道参奏。朱博不希望仅仅斥奏傅喜,以故大司空汜乡侯何武前日也是坐过免官就国,事情与傅喜相似,于是并奏傅喜何武前在位皆无益于治,虽已退免,但爵土之封也是不当有的。皆请免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