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 > 第一百二十一章 跨越数千年的生命线(求收藏)

第一百二十一章 跨越数千年的生命线(求收藏)

    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以后,为了解决漕运的问题,索性将国都从长安迁移到了洛阳,如此一来,自然大大减少了首都对于粮食的需求。和西汉王朝不同,对于东汉王朝来,漕运只是个短期、临时性的行为,汉光武帝刘秀索性在精简官员的时侯,将护漕都尉也一并罢免了;

    经过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年的割据后,中国在隋代终于再次统一,隋炀帝杨广继承皇位以后,将都城从长安移到洛阳,为了加强南北方的交通,隋炀帝杨广决定将几处前朝修建的运河和河流连接起来,挖掘、开垦了通济渠、永济渠,再进以扩展,最终形成以洛阳为中转,北起河北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的京杭大运河;通过京杭大运河,南方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都--洛阳城,隋炀帝杨广时期建造的回洛仓、兴洛仓等,都是长约一千米,宽约三百六十米的超级仓库,回洛仓、兴洛仓等粮食的储备都在百万石以上。

    隋炀帝杨广除了兴建大运河之外,又大动干戈三征高丽,三游江都,由于无止境的征发民力,造成了隋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爆发,隋朝灭亡,在距离隋朝灭亡过去的二十年后,贞观十一年(公元六百三十七年),监察御史马周给唐太宗李世民上了一道奏折:“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可见当时隋朝储存的粮食,到了贞观十一年,仍然没有吃完。难怪民间有“隋炀帝开通运河,唐太宗、宋太祖受益”的法。

    五代时期,后晋史学家刘昫所著的《旧唐书》中,曾经记录了永徽三年(公元六百五十二年),唐高宗李适执政时期与户部尚书高履行的一段对话,唐高宗李适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进户多少?”高履行奏称:“进户总一十五万。”唐高宗李适又问曰:“隋日有几户?今见有几户?”高履行奏:“隋开皇中有户八百七十万,即今见有户三百八十万。”

    此时距离贞观十一年,又过去十五年矣,唐朝的人口居然还没达到隋朝开皇年间人口的一半,隋炀帝杨广之所以储存如此多的粮食,是因为当时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五千万人的峰值,隋朝开皇年间的人口纪录一直要到后来唐玄宗宝年间才被打破。

    自唐玄宗执政末年,长安城人口激增,日益依赖漕运,唐德宗执政期间因为藩镇割据阻断漕运,长安城出现了大面积的饥荒,当时连禁卫军都忍受不了饥饿,差点就要造反了,就在这个危难关头,漕粮及时运到,才平息了一场“滔大祸”,唐德宗心有余悸地对太子道:“粮食终于运到了,我们父子项上人头总算保住了!”可见,唐朝的漕运堪称朝廷的生命线!

    北宋王朝直接将京城建在东京汴梁(今开封),漕运所经过的路线较隋唐时减少将近一半,同时又对运河河道进行了一系列整理,提高了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