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朝当官那些年 > 第八十章 如此歪才

第八十章 如此歪才

见一斑。”

    唐寅当年回家,迎来的是千夫所指,老婆和他恩断义绝,仆人也敢明里暗里讽刺,何况知与不知的路人,无不唾骂。然而这么多年过去,谁还不知道唐寅的才情,以及当年所受的冤屈呢?既然如此,大明怎么还会出现第二个唐寅案呢?

    “陈惇在绍兴这地方,已经有了偌大的名声,”马书吏道:“金珠案过后,绍兴家家户户都知道他,连徐渭的风头都被抢过了,这一次县试,两大银楼的赌注,都押他做案首,他不做案首,怕才让人觉得辜负期待呢。”

    “难道就由着他安安稳稳考上?”沈长兴就道:“你知道的,他是个多智近妖的煞星……他已经无限接近了许多事情了。”

    马书吏并没有露出紧张的神色,反而一笑:“他考上了又如何?县案首又如何?县试之后还有府试,还有院试,童子试过了还有大考,连徐渭都蹉跎不前了十年,他哪里有那样的幸运,又翻的起什么风浪呢?”

    沈长兴从他的话里闻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味:“我看你气定神闲的模样,就知道你的办法一定比我大。”

    “那就且看吧,”马书吏笑道:“且看。”

    曹知县的阅卷过程一直不太顺利,一连看了十几份卷子,不是狗屁不通,就是词不达意,终于让他郁愤而起:“这都是写的是什么!”

    挨过了正午十分,总算有个老书吏推荐了一篇卷子,勉强入了他的眼睛,让他缓了缓怒气,但是看了看被他判了过的卷子,也不过十几份罢了,更多的是被他黜落的卷子,堆积如山。

    其实也不能怪考生写的烂,确实是曹正的截搭题出乎意料,也难以破笔承题。其实相当多的考生第一题写得无可挑剔,然而就败在对第二题的不理解上了,但显然曹正是不肯承认自己的题难,而是认为这些考生的水平不行。

    直到另一位老书吏颤巍巍站起来,捧着一份卷子来到了曹正的身边:“老爷,老身荐举这一张卷子。”

    曹正接过来飞速一扫,然而却忽然一顿,随即瞪大了眼睛,一字一句地看了下去。

    短短七百余字的文章,曹正却看了一个时辰,有如读了一本高深的文翰一般,等他从卷子上抬起头来,才发出了由衷的感叹:“真是好文章,好文章!”

    他将这卷子分给其他人看,道:“以四书承题,文理清晰,辞气俱全,立意又堂堂正正,彷如老手名家之作,我瞧着有些熟悉,却又害怕是哪一个大题库的时文,你们都看看,不会是照搬吧?”

    这推荐卷子的老书吏就道:“这文章之所以让人觉得眼熟,因为他所承商文毅公的文风。”

    他这么一,曹正有如醍醐灌顶,顿时道:“不错,不错,确实像!”

    商文毅公即商辂,被称为本朝贤佐第一的名臣,也是第一位官方承认的大三元,他的文章自然是下考生的临摹的范文,被翻来覆去揣摩分解了不知道多少遍,数不清的制艺书籍中,就总结过他的文章的特点。

    立意广大。站在一层和站在三层的人所看到的景色,自然是不同的,而商辂的文章徐徐铺开的就是一副广阔景象,登高立远,而与之辅成的则是其堂堂正正的文意。第二就是一以贯之,有如百川归海。这是商辂的文章前后呼应,草蛇灰线,似断似续,形断实续。而到最后一泻千里,打通前后所有的关节。

    这两点也许通过多次的模仿锻炼,也能够勉强达到,但是第三点就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了,如果一般的金针可以扎进皮肤三寸,那么商辂的文章就仿佛把金针深入了腠理一般。而眼前这份卷子,将四书中的第一句话破开,深入分析可谓穷究其理,而且这个“理”,达到了一般人根本想不到的地方。

    “本县有此才俊,”老书吏啧啧称叹道:“真可谓人杰地灵!”

    曹正将卷子的封皮反过来,看了一眼便哈哈大笑道:“看来本县的眼光,是一如既往!”

    十之后县衙之前放榜,谓之发案,每次发案,必然鸣炮吹打,聚集了乌压压不知道多少人,都睁大眼睛去看榜上的名字。

    发案用圆式,圈分内外两层,内圈取在第十名以内,外层为十至二十名,圈内正中提高一字写者,为第一名。

    “案首是——”众人瞪大眼睛,都只瞧了那第一名的名字:“第五十六号,陈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