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鬼谷神谋 > 第九百六十二章以身证道

第九百六十二章以身证道

    第九百六十二章以身证道

    芮姬一听,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脸上一红,虽然王彩霞大度,可论及修为,她确实是以大欺小了。

    “姐姐是在怪妹妹吗,可这是天意妹妹只是为实现当年姐姐的心原而已。”

    “妹妹,你难得叫民妇一声姐姐,姐姐也很开怀,而且听你讲了前世过往,姐姐也不会为此而生怨,可姐姐现在只是一介民妇,为何妹妹既然已经再世为人,还如此固执呢

    其实有些事姐姐知也知了,可也不可能再回到从前,现在的姐姐只是民妇,可没有妹妹所说的如此情怀。

    妹妹为何不想一想,再世为人本是天意如此,该让人更进一步修得大道,既然妹妹恢复了如此多的修为,而且我听妹妹也领悟不少,为何妹妹却还是看不开呢

    世间之事自有世间之人理料,不论是分与合,无论是有违道与天,其实这些都与我们无关,这或许也是人道自然之理,妹妹为何觉得你就是那一个道之违护者呢。

    其实道之自然已是十分明白无误之事,大器天成,大谋无形,天地之道所生自有其道理,天地之道所灭也有其理由。

    世间之所以混乱必有原因,若妹妹有心,该多为天下生灵着想,而不是欲图改变,毕竟能改天换地者不过其一。

    你所说的姐姐的心愿其实早在几百年前就已死去,几百年之后姐姐只是普通民妇,而你已恢复修为与记忆,这是上天给予你再次重修的机会,为何还不珍惜呢?

    姐姐没有太多道理,但是既然你叫我一声姐姐,此话也该说上一说,还望妹妹勿要见怪。”

    王彩霞也是语重心长,并非是怕芮姬与王禅相斗,而是为此时与自己有前缘之人来说,若世人皆能如此,就不会有太多烦恼,特别是对于一个受天地之气而生的灵兽九尾灵狐来说,更应该珍惜此时,而不是与过去纠结不放。

    所谓前生之志,其实若是放在现在又是不相适应了。

    更何况道之所生,必有其理,既然道生了人,让人如此相争相斗,自然是有其不可让人易解之理。

    (前几章讲过,道如此神通,为何还让人有私欲,其实道德经中讲得清楚,自生者自灭,人之欲是人之生的理由,同时也是人之灭的理由,所以道之所以生人,并不会干涉人之行为,一切皆由世人之欲决定就是这个道理,道生而不有,为而为恃,自然不会管它死活了,若是道生万物而管万物死活,道就有些太累了。)

    “姐姐所问也是妹妹的疑惑,本来你我都是同时转生,可为何姐姐却并未恢复修为与记忆,而妹妹却恢复了所有的记忆与当年的心中之志呢,难道这不可以说是天意吗?

    若是让姐姐恢复当年的想法,姐姐看到现如今的乱世,是否还能如此依然淡定吗?

    我知道姐姐一直有一棵仁善之心,这些年来为列国也做了许多仁善之事,可姐姐有没有想过,为何不一次性改变世人的想法,让世间回复真正的大道呢?”

    王彩霞一听也只是一笑道:“妹妹为天下之谋其实并不错,就好像修魔与修道其实都是一样,魔与道都是相背而行,却又殊图同归。

    可妹妹有没有想过当年为何九天玄女为何要阻止妹妹行此大业呢?

    依姐姐拙见,世间修道之人修为比之妹妹高深者还有许多,就如同刚才妹妹所说的圣人,若依他的修为,要改天换地其实非是为难之事,可他却并不在意世间纷乱呢?

    这其实是因为世间一切纷乱源自于世人,源于世人之心欲,而非旁人可以改变。

    就好像天地之间老虎食肉,而免子吃草一般,这都是自然,世人受此苦而源于世人本身之欲,也就无可怪罪了,所以圣人也无所怪罪,任其自生自灭,这或许也是圣人所悟之道,亦是禅儿所遁之道。

    姐姐现在之所以会以自己之仁善来对侍世人,皆因姐姐此时只是普通世人,也有世人所有的七情与六欲,也会怪罪于人,也会生气,更会有怨有恨,这才让姐姐留得仁善。

    若让世人无怨无悔无恨无恶,那么世间又何来礼,何来善,何来仁,何来德,何来道呢?

    虽然姐姐生于此乱世,可却并不怪罪于人,因为人之世因人而异,纵然姐姐恢复青龙之身又能如何,既有了人性,就当与人之性来论世道之变,非以姐姐青龙灵兽之身来论世人之道,此理就好比以虎之道来论以兔之道一样,有些不合知宜了。”

    (这几句是道德经有一章的反说,大道废有仁义这一章,其实讲的是一个道理,只是倒过来讲而已,礼其实是最底层次的道。

    另外一方面也说明道用不同,人有人道,不能用人之道去规兽之道,蚂蚁自有蚂蚁的活法,不能因为人是这样活的,就觉得蚂蚁也应该这样活,就像庄子有云,夏虫不可语冰就是如此,一个生于春而死于秋的虫子,一年只有三季,春夏秋而已,这在论语里也有同样的故事论述,一年有三季,就是因类不同,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若再依庄子所言,人之一年四季在八千年一春,八千年一秋的大椿树面前,人就如同蝼蚁,人类有始以来的历史不足八千年,还不如一棵大椿树所过的一春或是一秋,更别提所谓一年了,所以人类的认知在大椿树面前就有如一年三季的夏虫。

    之所以要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