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好信用卡的事情后,许秋开始规划接下来的工作任务。
现在他手中待发表的文章,只有一篇,也就是学姐正在做的那个“全溶液法、半透明、多彩器件”工作,拟投《焦耳》。
对于现在的许秋来说,这一篇文章他很快就能写完投掉,因此,是时候开展一波新的工作了。
而且,马上要申请的重点项目基金,也需要一些前期工作来支撑。
其实,许秋在很早之前就已经产生了新工作的雏形,并且在模拟实验室中也有过一定的预演。
然而,由于现实中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忙,一直都来不及展开。
主要有三条思路,都是经由系统验证过的,大方向上都是行得通的:
首先,是制备结构简单、合成步骤少、生产成本低的聚合物给体材料,同时还要满足与itic系列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相匹配,光电性能好的条件,暂定为ptq系列,这个思路主要是试图解决有机光伏领域的成本问题。
其次,是通过引入氮原子的方法,对itic系列非富勒烯受体分子中的d单元进行改性,力图打破当下itic系列材料的光电性能上限,将有机光伏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突破到14%、15%。
最后,基于半透明有机光伏器件的前期工作,制备叠层器件,这样做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突破当前器件的效率上限,达到14%、15%。
前两个工作是计划写在重点项目申请计划书中的。
因此,最好要赶在魏兴思邀请龚远江他们过来参加会议前,把初步的工作完成,这样才好和龚远江那边进行对接。
而会议是十二月份召开,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中旬,时间上并不是很充裕。
另外,之前许秋投稿的三篇文章,一篇《自然·能源》,一篇am,和一篇《焦耳》综述,它们都已经投出去一个月了,文章意见随时都可能返回。
要是遇到一个大改,估计就得折腾个三五天,遇到三个大改,基本上一个月不用干活了。
再加上手里还有一篇《焦耳》文章要写,下下周还要去签证面试……
仔细一想,事情是真**的多啊……
好在许秋的抗压能力比较强,几个深呼吸过后,便恢复了镇定。
而且,许秋是有团队的,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陈婉清在帮他做《焦耳》的实验工作,韩嘉莹和邬胜男那边他已经提前知会过了,下周将带着她们一起去合成ptq系列给体和y系列受体。
剩下的就是叠层器件的工作,要找一个帮手帮忙的话,学姐、学妹和博后学姐都用过了,再用她们不合适,田晴同样不合适,而几个新来的本科生让他们跑跑腿,送送材料还行,实验方面的事情,暂时也指望不上他们。
思来想去,那就只能找莫文琳了。
此时的莫文琳正在里间实验室做实验。
就在许秋做出决定后,她似乎有所感应,心中突然一悸,手套箱中操作的手动作一顿,连双腿也不由的夹紧起来。
其实这并不是玄学,纯粹是因为莫文琳听到了许秋的脚步声。
就像吴菲菲判断魏兴思脚步声非常准一样,莫文琳判断许秋的脚步声也非常的准确。
在听到许秋脚步声的一瞬间,莫文琳条件反射般的在心里已经脑补出很多内容:
‘现在在里间实验室的人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人全是钙钛矿团队的,那么许秋肯定是过来找我的。’
‘而近期许秋主动到实验室来找我的情况,十次有八次是拜托我帮忙做实验的,然后这一做就是好久,完全停不下来。’
‘这次不会也是让我帮忙的吧,嘤嘤嘤……’
几秒钟后,许秋走入实验室,来到莫文琳的身边,笑着打招呼道:“忙着呢,最近实验做的怎么样。”
“还可以,两个三元体系的器件性能都不错,双双突破12%……”莫文琳简单讲了讲自己的工作进展,随后放缓语速,小心试探:“你来找我,是要我帮你做实验嘛。”
“被你看出来了哈,”许秋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尴尬笑了笑,但还是继续说道:“接下来我准备往叠层的方向发展,需要你帮忙优化一下叠层器件的加工工艺。”
“唔……好呀,具体怎么操作?”莫文琳没有拒绝,实在是“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她现在发表的几篇am、aem文章,不说全靠许秋吧,但许秋的贡献肯定至少还是占了三成甚至五成以上的。
许秋一边比划,一边解释道:
“对于双结叠层器件来说,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