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离开,而是大到一定程度就没法去建设那种令草原人深恶痛绝的建筑了。
这都不是因为工程上有多么困难,也不是在财政上存在多大的缺口,而单单就是无法有效地及时调度兵力。
哪怕是无人阻拦也来不及让骑兵快速传递军,大量的时间会消耗在匆匆赶路的途中,所以任何消息在接到的时候就已注定是发生完毕的了。而这种事还得发生在相当漫长的城墙之上,光是要将那里的防御能力全部发挥出来就需要大量的军队。
于是这支东西不能相顾、南北不能相及的军队就注定了臃肿庞大,那么又有谁愿意在这上面花费效果不明显的开支呢?
所以过于庞大本一般是在经济上具有优势,但在军事上却是存在然的劣势。但是事发展到极致却又会在某个方向上出现逆转,那就是少量街区的沦陷还不至于伤筋动骨,那不过是十数万人暂时失去赖以为生的家园罢了。
更多的人口依旧居住在未被波及的广大街区里,也会受到信息传播缓慢带来的不便,但这恰恰就阻止了恐惧的快速传播。因为即便是经由口口相传的消息也得存在起码的速度,即便是出现了糟糕的问题也得花费不少时间传播,甚至远不如一场冲的火光和浓烟带来的信息扩散。
于是这座庞大的城市虽然是遭到了入侵,但具体的消息却也能因为庞大的躯而获得足够的时间缓冲。
城市另一边的居民就只会先对于耸人听闻的消息表现出惊愕,然后就是习惯的对噩耗予以否认。要知道居于大城市中的市民们早已经习惯了流言纷飞,正在遇到过于夸张的消息时首先就是启动免疫功能,也就是无论哪个消息都未必能被他们全盘相信。
但在怀疑的同时还不忘对于消息来源进行反复求证,因为光是探索消息本就是一件有趣的社交活动。而这个过程便是流言蜚语不断茁壮生长和变化关键时刻,本来的消息很快就会在不断流传中模样大变。
任何的消息都是在这样的惯被添油加醋,于是街头巷尾的消息往往不具备太大的公信力。居民们的绪就因为这种不可思议的原因而受到了钝化,以至于即便是得到了确认也多少能产生些接受能力了。
所以当晚上的时候或许还有人会恐惧入侵者,但是等早上的时候便会努力收集各种消息,以至于下午的时候就有许多人准备就新的变化来做生意。居于大城市里的人们都是非常容易适应环境的,哪怕要塌下来了也会努力从中找到商机。
逃难时必须的干粮要不要?不是所有人都及时能带够路上吃的粮食吧?什么都不加的干硬饼子是一个价,撒点盐的是一个价,而添加了鲜美馅的则是另一个价。
这些东西都已经在前面买了吗?那好吧,赶远路的鞋子总得要吧?要不您看着自己的尺码先备上一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