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伐清1719 > 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

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

    就在朝鲜局势逐渐变化之际,身在济州岛上的朝鲜大王李昀终于坚持不住,于济州岛行宫中崩逝。要知道他的身子骨原本就不好,长期卧病在床,如今经过了这么久的折腾,因此自然是一命呜呼了。

    当李昀一死之后,济州岛的其他大臣们顿时傻了眼了,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李昀眼下还活着,朝鲜局势就还有希望,可是当李昀一死,那岂不是说汉城的李昑成了名副其实的朝鲜王?

    可是对于这一点,无论是领议政大臣崔奎瑞,还是少论派大臣金一镜等人,都有些无法接受,前者讲究君臣大义,心知李昑只是个清廷的傀儡,而这一点倒还好说,可是后者却是真正你死我活,因为眼下李昑手底下都是老论派的大臣,他们少论派就算想投降,也没有了任何的办法。

    万般无奈之下,崔奎瑞只得派人将宁楚使臣赵显泰找来,想着共同商议这件事。

    当赵显泰走进济州岛行宫的时候,看到崔奎瑞等人一脸哀色与愁容,心里顿时有了底,估计就是朝鲜大王一瞑不视了,只能默默低着头,也不开口说话。

    崔奎瑞见到赵显泰来了,连忙道:“赵大人,如今天朝大军已经征伐盛京,此乃大胜,只可惜我朝大王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却是过于开怀,以致于与行宫崩逝。”

    听到这里,赵显泰连忙站起身来,惋惜道:“大王临喜而崩,却是有些遗憾,本使也有些感慨不已,只可惜大王不能见到朝鲜光复一日。”

    崔奎瑞却是继续道:“陛下如今派使者前来济州岛,相信也是知道了李昑于汉城之变故,只可惜朝鲜千万黎庶,如今已经彻底沦为建奴之仆,若是陛下能够早日发兵朝鲜驱除鞑虏,朝鲜甘愿内附大楚”

    赵显泰心里呵呵一笑,他自然知道朝鲜人的打算,所谓的内附说法只不过是为了试探宁楚这边的想法,自己心里是肯定不愿意内附的。

    原因很简单,无论怎么样,他们这些大臣都是职掌一国牛耳,可是一旦内附,到时候充其量也就是分成数省,有几个三司的位置罢了,怎么比得上如今的领议政大臣和议政大臣呢?

    当然,崔奎瑞和少论派大臣此时的处境的的确确很尴尬,毕竟他们出于各种原因,没办法承认李昑的正统之位,可是李昀又没有留下子嗣,再加上外患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根除,因此才会通过这种说法,来试探一下宁楚君臣的想法。

    一旦赵显泰答应下来,他们肯定就会以解救子民于水火的借口,催促宁楚赶紧出兵,等到真的驱逐鞑虏了,到时候崔奎瑞和少论派大臣们,自然会有一百个借口否认内附之议这个套路基本上就是骗冤大头的。

    因此,赵显泰根本不搭理这茬,笑道:“内附倒是免了,毕竟我朝陛下已经嘱托过本使,当竭尽全力保全朝鲜一国,若是化为大楚藩省,却是不免以为我大楚从一开始就怀了这般心思崔领相的意思,本使却是明白,不过此事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哦?敢问使者,到底是什么办法?”

    崔奎瑞和金一镜这些人对视了一眼,心里微微松了口气,只要不是真的吞并朝鲜就好,至于其他的条件,能答应下来的都可以答应下来,毕竟朝鲜好歹也是一国社稷,总得多给些好处才行。

    赵显泰呵呵一笑,轻声道:“内附虽不可行,但是我朝出兵耗费甚多,自然也需要一些补偿,寻常金玉之宝自然不可,本使思来想去,如今既然朝鲜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做大王,不如就让我朝陛下当朝鲜大王?”

    “这这合适吗?”

    不光是崔奎瑞傻眼了,就连其他的大臣也都傻眼了,他们望着一本正经的赵显泰,却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词去形容。

    赵显泰呵呵一笑,这一点实际上是皇帝授意的,道:“如今朝鲜局势糜烂,李昑的身后就是清廷,若是你们不想投降清廷,那么就只能另立国王,可是眼下李昀死了,却无子嗣传承,还不如与我大楚实行共君之制。”

    共君制度,崔奎瑞还是知道一些的,主要是西人国家当中常常有此制度,乃两个或者更的国家选一个人当皇帝或者是大王。

    然而,崔奎瑞从内心就抵制这个建议,他绞尽脑汁反驳道:“朝鲜自有国情所在,陛下乃天朝皇帝,如何能够屈尊当弊国大王,实在有失体统,况且先王虽无子嗣,可是王室也有一些庶流,倒不是不能选出来一位品德高尚的大王。”

    赵显泰冷冷一笑,“品德高尚的大王?在本使看来,倒不如说是一个傀儡,你们若是这个想法倒也不是不行,可是先前有言说好,若是真的立了大王,那么无论是你们还是两班,都要还政于大王,你们可曾愿意?”

    “还政大王?这自然是应该的”崔奎瑞有些不太明白赵显泰的意思,唯独金一镜眼里闪过一丝诧异。

    赵显泰道:“既是还政大王,自然也要保证大王的体统所在,传统两班户的特权也就要取消才行,否则哪有余财来供养大王?”

    此话一出,却是让崔奎瑞和金一镜等人心慌意乱,对于他们来说,两班户的特权可不是一般的东西,倘若真要彻底取消两班户的特权,只怕大祸就要临头了。

    所谓两班,便是指在上朝时,君王坐北向南,以君王为中心,文官排列在东边,武官排列在西边,便被称为‘文武两班’。

    而在朝鲜,两班制度要从高丽时代开始说起,从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两班的称呼,后来等到朝鲜立国之后,两班制度也承袭了高丽时代的旧制,形成了新兴的文班与武班,更关键的是,此时的两班制度开始实行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