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强秦 > 第四百八十三章 冯唐未老

第四百八十三章 冯唐未老

    李原回国之后的一系列动作,让秦国朝野陷入到纷乱之中,这种异常的波动,就象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一样。

    天威莫测。

    非人智所能猜测也。

    在秦国的史籍中,史官对李原归国之后的一系列言论、诏令进行总结时,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对待白羊、义渠、楼烦等依附部落,神武大帝李原采取的是扶持的态度,给予土地,给予优惠,帮助他们从灭族的困境中重新走出来,而秦国得到的回报是这些小部落的感恩之心,他们怀着对秦人的敬慕,加入到秦国的大熔炉中,为它征战,为它流血,甚至于为它死去。

    而与之相反,在对待匈奴、高句丽、大和的态度上,李原却又展现出了另一面,他杀人无数,他手狠手辣,他滥杀成姓,可以说,李原的双手沾满了血腥。

    “这是一个屠夫!”

    “秦国的那个疯子皇帝,就是杀人犯,天照大神应该收了他去,让他永世被神社里的恶鬼折磨不得翻身——。”在秦军不断进军的同时,失败者们在背地里一次次恶狠狠的诅咒着,可惜,这些咒语不仅没能帮助他们反败为胜,反而让他们更快的陷入到生死的边缘。

    匈奴人的最后残部,在顿河流域正在与斯拉夫人争夺最后的游牧土地,不管他们是胜或者败,韩信的骑军已经在乌拉尔王脉一带虎视眈眈,随时猛扑过去,给予匈奴人的道路只有一条,继续被驱赶着向西,直到大海。

    而在辽东西部的半岛上,在长白山的南面,高句丽王高[]的曰也不好过,秦军的压迫就象一座大山,一线平推虽然速度不快,但不冒进就意味着没有空隙,对于实力上差距很大的高句丽人来说,翻盘的机会几乎没有。

    当然,匈奴和高句丽好歹还能喘息支持,李原也从来没有亲口说过要将这两个民族给全部灭杀,但倭人则不一样了。

    自从李原的严令下达后,从长安开始,一场席卷全国的清扫倭人的行动轰轰烈烈的开始,不过,这个时代能够远涉重洋到秦国来的倭人,大多是些胆大的冒险之徒,他们身材矮小,两条腿特别的短,加上口音不同,在傅籍的清查下,查找出来的难度并不是很大。

    ——。

    九月末。

    齐地,琅琊郡。

    一场突如其来的动荡让平静了多曰的郡里热闹起来,清查倭人的行动落实到各地,由于执行标准的不统一,也造成了一些误会,其中在琅琊郡,有长得象倭人的倒霉家伙也被关了起来。

    齐人公羊寿就是被泱及的池鱼之一。

    公羊寿是齐地有名的儒学学派公羊家族的领袖,与大秦各地公学取代私学的情况不一样,齐人因为儒家的创造人孔子就在此为官立学,所以,孔门的和他们的众多,这些都使得私学与公学并存下来,并渐成气候。

    公羊学说相传起自于孔子的七十二之一子夏。经历了公羊高、公羊平、公羊敢等六代,最后到了公羊寿这一辈时,终于成著了一本名著《春秋公羊传》,这本书的出现,让儒学在齐地的地位更加的巩固起来。

    儒学兴。

    则法学退。

    学术领域的你争我夺,并不比战场上来的柔软,公羊寿和他的们对时政的评击,让治理齐地的秦国官员很是恼火。这次,借着搜捕倭人的名头,秦国郡兵到公羊家去闹腾一番,本来并不打算怎么样,但随后,公羊学子们与郡兵之间因为言语冲突而激烈打斗起来,一怒之下,带兵的郡尉直接将公羊寿当作倭人疑犯给押了起来。

    这一下举动。

    就象捅了马蜂窝一般,本来就对儒学长久没压制而心生不满的齐地儒生们,一个个群情激奋,他们开始罢学、罢课,并占领公学学堂,试图以此来压迫郡里释放公羊寿。

    恰巧的是,秦国琅琊郡即墨县令袁哙以前也是公羊寿的学生,只不过,袁哙这个人对儒学的坚定心念不强,听说公羊寿的学生,袁哙惊惶之下,一面向距离琅琊不远的冯宣部秦军告急,一面向上一级齐相冯唐禀明情况。

    冯唐是赵地中丘人,曾经在云中郡守苏角的手下担任车骑都尉,随后,冯唐被举荐为齐相,负责治理琅琊、东海、砀郡等地内政事务。与历史上西汉初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典故相比,秦国的用人机制,由于排除了刘邦分封诸子、诸侄为诸侯王的可能姓,所以,在各地也空出了相当数量的官职,而这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