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法嗣这种毫无节ca的道士,正好与同样丧心病狂的王世充臭味相投,当即一拍即合。
在王世充的默许之下,恒法嗣开始为王世充登基造势。
王世充命人捉来许多鸟儿,用绸缎写着许多祥瑞绑在鸟儿地脖子上;鸟儿放飞之后,凡是有人捉并进献祥瑞的人,一律赏官封爵。
王世充又命韦节、杨续、孔颖达等腐儒制定禅让仪式,令段达、云定兴等武将带兵入宫逼迫杨侗,希望他能像尧舜那样将天下禅让给有德之人王世充。
皇泰主杨侗的觉悟显然不如长安的杨侑,他面对着刀枪棍棒,当即高声呵斥道,“如果大隋还不会覆灭,那么这些话不该出自你们这些大臣之口!如果上天注定大隋覆灭,又何需禅让呢?”
“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段达同志恭恭敬敬地听完杨侗高屋建瓴的呵斥之后,随即很有礼貌地命令自己的士卒将他与他的母亲一起囚禁了起来,并让人用杨侗的名义开始起草禅让诏书。
面对自己炮制出来的禅位诏书,王世充依照王莽、司马懿、桓玄等人的成例,虚与委蛇地拒绝了三次,这才显得极其勉强地接受了下来。
王世充接了诏书之后,随即把早就准备好的亲卫遣入宫中,整顿打扫一番;又令一众和尚道士在宫中做法,驱散邪气。
直到五月十七这天,王世充乘坐着皇帝的仪仗入宫,正式以“郑”为国号,正式登基为帝,并改年号为开明。
在登基之前,王世充让人去见杨,告诉他说,现在天下大乱,四海还没有平定,帝王需要年富力强的人才能担当,所以,我这才勉为其难登基为帝,实在是众人所迫
王世充登基为帝后,天下各地那些隋王朝残余的郡县,以及许多变民军首领争先恐后地向关中李唐投降,占据江都的留守将军陈棱也派人向长安递出了降表。
李唐的版图因此扩大到四面八方,它们被众多豪强势力分割得有些七零八落,但李唐却不能真正在这些地方行使行政权;尽管如此,李渊还是向那些大一点的势力集团派出了安抚使。
莫名得了这许多好处,李渊称帝之心倒淡了下来,他现在最希望得到的便是从陇西传来的好消息。
陇西。
李世民此时正在营帐之中,兴奋得有些不知所措。
尽管李世民此时的形容已不再风神朗润,甚至有些胡子拉碴与猛张飞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脸上多了微笑之后,他整个人的气质都不一样了。
离开长安再次回到高坑已有七八日的光景,与上回一样,他的敌人依然是薛举亲自率领的秦军。
不一样的是,李世民却不已不是当日的李世民了,他现在已经沉稳了许多。
李世民从长孙顺德手中接过帅印之后,下达的第一条命令就是,“不得敦煌公号令,妄自出战者,斩!”
听了李世民的命令,全军肃然,他们似乎也发现了李世民与以前有所不同。
鲜血最能让人成长,以往那个轻浮急进的游侠李世民,经过唐军鲜血灌输、一场惨败的教训,已经变得沉稳凝练。
李渊从来不怕儿子失败,只怕失败后不能吸取教训,所以他给了儿子重新振作的机会。
手下的将士们却不知道,李世民冷静的外表下掩藏着狂热的内心;他立下军令状的那一刻,便已准备他和薛举只能活一个!
李世民若是再败,这世上便再没有李世民!
尽管迫切想和薛举决战,可李世民总算是有过经验教训的,他知道如今秦军锐气正锋;自己此时若是出兵的话,实在没什么胜算,事实上李渊在他离开之前也再三再四地叮嘱他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更重要的是,李世民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练出一支真正的玄甲军。
如今,正是好时候!
李世民一边练兵,一边消磨着薛举大军的锐气,等待着最后给薛举致命一击。
李世民憋住了气力,只等着和薛举最终一战,可他从未想到过,——薛举竟然死了!
听到薛举病故的消息后,李世民久久不敢相信。
薛举死了,薛仁杲不足为惧,唐军到了今日,迎来了一次重大的转折!他李世民否极泰来,终于可以风风光光的再赢一场
但这一场胜利,真的来之不易,李世民现在所能做的仍然是与薛仁杲对峙着。
这一段时间,李靖毫无意外地带领着上谷的近万俘虏来到乐寿,与在此练兵的苏游胜利会师。
再次见到李靖,苏游当即给他授权,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