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下起秋雨,这一场比上一场来得大了些,风雨交加,寒气重了几分,人坐在府衙厅堂上,都不由自主地拉紧了衣物。
济济一堂,坐得很满。陈三郎居上首,左边周分曹,右边江草齐,下面两排开来,张博、郭楚、周何之等皆在列。甚至雷威都捞了个末座,小心翼翼地坐在那儿,很是端正的样子。
崂山府的头目人物,基本都在这里了。
既是大会,必有大事,目前还有什么事比元文昌造反更大的呢?
当消息传来,府城哗然,这般反应,恐怕在天下任何的城池,都是如此。
即使朝野,也不例外。
对此陈三郎倒显得淡然,心想元文昌终于反了!
元文昌虎狼之心,扬州路人皆知,只是许多人仍是心存侥幸,不愿意去接受罢了。
但陈三郎知道,此人一定会反的,不过一直在等待一个最恰当的时机而已。
这天下乱世,石破军开了个头,可注定不能成事,如果中州大战能胜,旁边虎视眈眈的元文昌定然不会任由蛮军长驱直入,去往名州京城之地,那样的话,元文昌便会失去先机;若是石破军败了,元文昌也不会坐视不理,要是朝廷顺利镇压此乱,平复雍蛮二地,便能挽回颓势,恢复生机,再想起兵就难了。
继续等下去?
他的年纪已经等不起了,培养的儿子也没了。
算来算去,只有反一条路。
那什么时候反呢?
李恒威大军镇守在中州,声势正隆,不好正面硬撼,只有这支军队离开后,扬州起兵,才是最佳时机。
仿佛天赐良机,就在这时候,李恒威接到内阁军令,不得不拔营进兵雍州。当消息传到等待多时的元文昌耳朵里,简直欣喜若狂,立刻立旗出兵。
谁也不知道内阁中是否有元文昌的人在,也不知他撒了多少银子买通大臣,事实已无法改变。
相信此刻的朝野,已经乱成一锅粥。
京城,一直便是漩涡地。
当初陈三郎高中,毫不犹豫地接受钦命离开,他宁愿回到泾县被架着火烧,也不愿留在京城。
火是慢火,还能有喘息之机,但掉进漩涡里,可能眨眼就被吞噬得尸骨无存了。
圣人云: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危墙,也有高危和低危之分。若不是皇帝发病,其实泾县还是能保住的。
然而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哪轮得到你任意选择?
而今,元文昌的反,却反而给陈三郎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会。
因为,这时候的雍州,朝廷根本顾不上了。
在堂上,陈三郎轻轻一咳,开口说道:“大家不必胡思乱想,崂山无事。好了,现在开会!”
说这话时,脑海莫名有些陌生又熟悉的景象出现,那是怪梦所带来的后遗症,说玄乎点,便是前世记忆吧。
崂山无事,
这四字听着,倍感舒服,众人都是会心一笑:时局维艰,最难求的是平安,最难得的是,无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