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二年十二月一日。
九万铁血军将士从襄阳出发,朝着京城长安的方向而去。
福王李儒沛为大军主帅,铁血军大将军高驰邦为大军副帅,朱温、钱谬、杨行密、卢胜安等铁血军将军,以及崔慎由、刘允章、郑延昌和王审知等人,跟随大军一同前往京城。
崔安潜、郑从谠等人,送到了襄阳城外十里处。
大军的粮草供给等事宜,按照以前的办法ca作,由商贾负责运输,铁血军用白银采购,这样大军不用携带过多的粮草,避免耽误行程,当然大军必须准备半个月的粮草,预防出现特殊情况。
九万大军分为前军和中军两部,前军两万人,由高驰邦直接率领,李儒沛坐镇中军,除开朱温跟随高驰邦在前军协助指挥,其余文官武将全部在中军之中。
出发之时,李儒沛非常的平静,尽管他穿越之后的努力,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能够率领大军剑指京城,能够成为大唐之皇上,能够开创一个全盛的大唐,不过这一天真的来临之际,他心如止水,想到的是责任,这对于一个穿越之人来说,怕是有些难以想象的,穿越之前,李儒沛是普通公务员,人到中年了,不上不下不好不坏,没有了任何的激情,按说穿越之后,他应该沉湎于享乐之中,好好的享受生活。
也许在李儒沛的内心之中,还有原来那具躯体流下来的雄心壮志吧,或者说是长时间的颠沛流离,深切体会到痛苦之中。迸发出来的不屈的斗志。
襄阳城外十里处,著名的长亭。
这里早就成为文人墨客崇拜和关注的地方,不管是什么样的生离死别,都是要来到这里迎接或者是送行,铁血军几次班师回到襄阳。大行台府的官吏都是来到长亭迎接的,铁血军出征,大行台府官吏同样是要送到这里的,官府看重的地方,百姓自然是更加的看重。
长亭其实就是一个亭子,后来被文人墨客称呼为十里长亭。这也是因为李儒沛的一首诗词,其实李儒沛后来几乎没有写过什么诗词了,偶然的一次,留下一首诗词,抬头的一句就是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这首诗词传扬出去之后,让文人墨客联想到襄阳城外十里地的长亭,他们认为李儒沛写的这首诗词,就是专门为长亭所写,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十里长亭的名气就传扬出去,随着铁血军收复陇右道。剿灭吐蕃,将西藏归于大唐治下,十里长亭的名气越来越大。无数文人墨客甚至是官吏,专门到这里来膜拜。
李儒沛走进亭子的时候,嘴角露出一丝苦笑,这个时代尽管说通讯很不发达,可是还是存在粉丝之流的,要不然一个普通的亭子。也不会被捧成著名的十里长亭。
亭子里面,早就摆好了美酒。
跟随李儒沛进入到亭子里面的。有崔安潜、郑从谠、高驰邦等人。
李儒沛快步走到石桌前面,抬手拍掉了酒坛上面的封泥。一股酒香瞬间飘散出来。
李儒沛没有要任何人帮忙,抱起酒坛,朝着桌上十几个酒碗里面倒上了美酒。
放下酒坛之后,他端起其中一个酒碗,对着南方开口了。
“铁血军此番出征,为的是大唐之天下,八年时间了,跟随某的很多兄弟,都长眠地下,他们看不到今日之情形了,这第一碗酒,某敬你们,你们若是能够听见,在天之灵保佑大唐,保佑铁血军,保佑大唐之强盛,某谢谢你们了。”
李儒沛将酒倒在了地上,用力摔碎了酒碗。
旋即,李儒沛再次端起了酒碗。
“诸位,端起酒碗,美酒飘香,岂能辜负这大好时光,铁血军此番出征,将成为大唐历史上浓墨重彩之一笔,历史会记住诸位的,来,诸位和某一起,干了这杯酒,为铁血军祝福,为大唐之强盛祝福。”
美酒被喝下之后,清脆的响声再次响起,所有人都摔碎了手里的酒碗。
喝完了美酒之后,李儒沛对着崔安潜等人开口了。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南方道大行台府就拜托诸位了,某相信,不要多长的时间,某和你们就可以在京城长安见面了。”
李儒沛的信心在这一刻爆发出来了,冬日的阳光,看上去让人温暖,阳光照在了李儒沛的脸上,熠熠生辉,让众人突然有了顶礼膜拜的心思,只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