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关山汉月之陈汤传奇 > 第六十六章 昆仑天山

第六十六章 昆仑天山

    于阗,塞种人,国王治西城,另有汉朝屯田于东城,东西城相隔不过数十里。于阗是西域南道上最大的国家,汉书载:于阗有户三千三百,人口一万九千三百,军队二千四百人。南与婼羌接,北与姑墨接。

    于阗之南就是昆仑山脚下,陈汤和紫琬到西城歇息了不久,就奔赴昆仑山。

    昆仑山,《山海经·大荒西经》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山海经·西次三经》:“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

    《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

    《尔雅·释丘》云: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三成为昆仑丘。

    不过这些记载被有关学者证实指的并不是现在的昆仑山二,而应该在祁连山附近,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说法,不过有一点是明确无误的,华夏文明起源于昆仑。

    现在的昆仑山是张骞凿空西域后,返回长安报告汉武帝,说于阗之南有一座很高的大山,山脚下产很多精美的玉石,黄河的源头就是在那里。黄河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源也应当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山咯,汉武帝本着这个思路就赐名这座大山为昆仑山,其实张骞错了,黄河的源头并不在昆仑山,昆仑山流出的是于阗河。但是昆仑山这个名称就一直流传下来了。

    陈汤和紫琬骑马到昆仑山附近,这里水草丰美,有很多在这里放牧的牧人。

    紫琬问道:“这牧草之南的大山是不是昆仑山。”

    牧民生在荒野,连于阗自己国家的国王是谁都不知道,又怎么知道汉武帝命名的山。他摇摇头,ca着浓重的于阗地方口音道:“你说的莫不是天山。”

    天山,古代对山有天然的崇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大的山脉让古人心声敬畏,他们往往认为山上有天神居住,游牧民族认可的天山共有三座,一是新疆北部,也就是今天的天山山脉,汉朝人称为北山,与之对应,在昆仑山脉向东,也就是精绝国的正南方,陈汤刚刚去过的女儿部落,被称作南山,其实是和昆仑山同属昆仑山脉,一直绵延到青海。

    在匈奴语中,在匈奴语中,昆仑和祁连同义,昆仑山,祁连山翻译成匈奴语都是天山的意思,绕来绕去,怎么汉人眼里的昆仑和匈奴人眼中的昆仑变成一座山了,其实这也不是很奇怪,匈奴人和华夏本来同源。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只不过后来部落之间打打和和,一支部落联盟定居中原,学会了种植五谷,过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而其余的部落眼馋,看不下去了,就要烧杀抢掠,奈何在那个时代无论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都是尚武的,所以匈奴人的祖先并不能占到任何便宜。农耕和游牧就像两个不同的意识形态,犹如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一样,虽然大家都是同一个祖先,但是发展程度不同,渐渐的,文化上有了差异,地域的不同也使相貌上略有了区分,所以两个不同的民族就形成了。

    在上古时期,是没有华夷之辨,夷夏之防的,那时候中原的华夏人以高贵自居,但是编纂史书还是承认大家都是一个祖宗的。

    等到汉朝,时代不一样了,汉朝立国时国力孱弱,总是被匈奴欺负,匈奴人时不时就掠夺一下汉朝的边郡,前几人皇帝能忍辱负重,专心解决国内诸侯王佣兵自重的问题。等到了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