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几乎每个城市,每个码头都有着帮会组织。而在中国的帮会组织中,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主要有这样的两个,那就是洪门和青帮。
所谓洪门,也就是大家在各种武侠故事当中熟知的陈总舵主开创的天地会。这个组织一直以来都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在历史上发动过多次的反清起义。也因此遭到了满清政府的打击。然而,封建政权对于基层的控制力一直都是大问题。所以,满清虽然一次次镇压了天地会的起义,但是最多也不过是把天地会给打散了,然而却始终无法剿灭。而天地会分散于各地之后,一方面和地方基层结合,成了根深蒂固的地头蛇,使得清政府对他们更没办法了;另一方面,清廷的打击以及地方利益的错综复杂,也使得和地方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各地的洪门无法形成合力。
不过,洪门倒是一直以来对反清复明很上心,虽然他们自己发起的起义一般表现的很一般,基本上掀不起太大的浪头。(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和地方的各种利益纠葛太深,需要在这些力量中找平衡,结果之一就是他自己内部的利益也非常的复杂,结果做大事的时候反而经常出问题。)但是,只要有人掀起反清的活动,洪门总是表现得很积极。比如在此前的太平天国≡起义中,洪门就给与了太平天国很多的支持,太平天国著名的水军将领罗大纲,就是洪门中人。而在上海起义,响应太平天国的小刀会,也是洪门的一支。顺便说一下,以小刀会起义为主题的舞剧《小刀会》中的音乐《小刀会序曲》后来成为了武侠类电影电视中使用率最高的背景音乐之一。
不过在杭州,更有优势的却是青帮。相比反清复明起家的洪门,青帮更接近于是一种行会组织。青帮的历史相比洪门要更晚一些,据传是在雍正年间,雍正皇帝颁下黄榜,由钦差田文镜招民兴办水路粮运。于是漕运大兴,各地吃漕运饭的人也越来越多。
也就在这个时候,有异性兄弟三人,在杭州接下了皇榜,创立了后来的青帮组织。这三位依年岁长幼而分,长者姓翁单名岩,字福明,道号德慧,江苏常熟人,原籍山东东昌府聊城县鼓楼街,秀才出身,后弃文习武,在河南少林寺习艺,雍正二年加入天地会;次者姓钱单名坚,字福斋,道号德正,原籍山东东昌府聊城县,迁居河南,经商,雍正二年随翁祖加入天地会;最年幼者姓潘单名清,字宣亭,道号德林,浙江杭州武林门外哑叭桥人(有的野史将三人写为翁麟、钱保、潘安)。这就是后来的青帮三祖师。
青帮三祖师中有两位出自洪门,但与洪门中互称兄弟不同,青帮组织是拜师入帮,会众以师徒相称,崇尚“师徒如父子”。青帮组织比洪门更严密,规矩更复杂,于是也更加秘密。因此有言道:“青帮一条线,洪门一大片”。
倾向于行会性质的青帮并未如洪门般强调反清复明,所以洪门一度将其当作叛徒,严禁洪门会员转投青帮,称“由青转洪,披红挂彩;由洪转青,剥皮抽筋。”不过为了避免冲突,他们还是承认“青洪一家”,所谓“红花绿叶白莲藕(指洪门、青帮、白莲教),三教原来是一家”。
杭州是青帮的发源地,虽然因为漕运的衰落,海贸的兴起,如今青帮的力量大多都转移到上海去了,杭州已经不复是青帮第一大码头的地位了,但是这里毕竟还是青帮的发源地,而且这座城市还是浙江的省城,所以在这里,青帮的力量也还不错。
光复会的人和青帮的联系不多,但是要找到杭州青帮的人物也还是容易的。
这天傍晚,一辆东洋车停在了杭州日租界的一个小院子外面。说起来杭州的日租界乃是一大奇葩。当初甲午战败之后,日本获得了在杭州建立租界的权利。杭州地方官自然不愿意将城内的地方租借给日本人,于是就将城外运河东,拱宸桥北的荒地租给了日本人。这地方极为荒僻,交通也并不方便,然而,这并没有难倒日本人。他们以极具日本特色的风俗旅游业(又称无烟工业)为先导,采用五馆(女支馆,大烟馆,赌馆,戏馆,菜馆)并兴的政策,开始了对这块荒地的开发。他们的治理下,这块荒地很快就繁华起来了,到了1907年的时候,这里居然就成了整个杭州最为繁华的所在。
这样的繁荣当然也吸引了黑帮的注意,如今杭州青帮的龙头人物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