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列强路 > 列强路第47部分阅读

列强路第47部分阅读

不是会发大财?”

    泰三顿时有点泄气:“陆大哥前面倒是说的有理,可是我可没本事将棉衣卖到其它城,就是有,也没有那么多本钱0”

    “是啊,陆大哥,这个方法不成,我们不能够离开驻地,再说也没能本钱。”其余两人也如此说道。

    陆保成沉吟了一下才道:“既然奏老弟不能做,那不知能不能向你们吴大人建议,如果吴大人接受了你的建议,肯定不会亏待了泰老弟。”

    “对啊,泰大哥,你可是跟随吴大人数年的老兵,说上几句话肯定行。”另一名太平军兴奋的道。

    泰三迟疑了一下才道:“那我试试看。”

    “对,秦大哥你一定要试试。”另外两人怂恿道。

    四人继续喝起酒来,不过秦三心丰明显存有心思,没有多久,酒宴就散去。

    颖州官衙在南面,如今让给了汉军,吴如孝的底邸是查抄城中一名富户宅院,说起来无论是规模还是景致都比衙门要好,不过没有衙门的那种威严而已。

    吴如孝坐在府邸里,忍不住叹气,他也正在为军士的棉衣烦恼,同样是军队,看看对面的汉军,一个个衣着光鲜,精神气十足,而自己的军队却冷得嗦嗦发抖,两下一比较,不免让人将天国的军队看低。

    与其他太平军将领相比,吴如孝的出身有点特别,他曾在广东十三行当会计,后来进入广西经商才参加了太平军,吴如孝是太平军中少有即懂商业,又会外语之人。

    历史上,吴如孝数次接见洋人使者,不过此时太平军在河南立国,与洋人交往不多,他的外语无从发挥,而天国实行的圣库制度,让他的商业才能也没有发挥的余地。

    颖州因为被太平军抢先拿下,圣库中钱财粮米等不少,偏偏没有棉衣,需要从上面调拨,可是等上面的棉衣下来又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吴如孝不由感到头痛。

    一名亲兵走了过来:“禀点检大人,秦三求见。”

    吴如孝一愣:“秦三,哪个泰三?”

    “大人,就是那个做过大人亲兵的奏三。”

    吴如孝笑道:“哦,我记起来了,我记得已经放他到下面做伍长了,怎么,莫非他不想做伍长还想做亲兵?”

    “不是,泰伍长说可以解决大人心中的难度。”

    吴如孝不由摇了摇头:“他能解决什么难题。”

    “那大人,我回绝他了。”

    “算了,既然来了,就让他进来吧。”

    “是。”

    亲兵下去不久,泰三已经过来,看到吴如孝后,泰三连忙拜见,吴如孝却是眼睛一亮:“泰三,不必多礼,你身上的棉衣哪来的?”

    “回大人,是小人自己掏钱买的。”

    “哦,你自己买的,价钱多少?”吴如孝马上起了兴趣。

    “回大人,不多,不过五百余文。”

    “五百余文,确实不贵,只是不知市面上棉衣多不多?”

    “大人,多的很,小的问过,虽然眼下城中没有那么多货,可是只要有人需要,数千数万件都不成问题,几天内就可以到货。”

    数千数万件,几天就可以到货,吴如孝马上明白过来:“呵,没想到本官一时思虑不及,竟然要你来提醒,颖州只有一千余将士,不过花费数百两银子而已就可以解决,却难了本官十余天,这样,泰三,你到帐上提四百五十两银子,向城中购买一千二百件棉衣,多余的就算赏你了。”

    根据泰三报价,一两银子差不多可以买三件棉衣,吴如孝让泰三支取四百五十两,只需要一千二百件棉衣,等于给了泰十两赏银,这个赏赐已是不薄,泰三连忙道谢:“多谢大人,只是小人还有一件事要告诉大人。”

    “还有一件事?说吧,什么事?”

    “大人,圣库既然来不及向颖州下发棉衣,不知其余城池又如何,若大人能多采购一些棉衣给其他兄弟,岂不是两全其美?”

    吴如孝听得一动:“不错,你先下去吧,此事我会考虑。”

    吴如孝经商的头脑并没有忘却,他很快确认了此事可行,马上派人与其它城池的将领联系,果然,不少将领都对棉衣感兴趣,要求吴如孝尽快将棉衣运过来,哪怕贵一点也没有关系。

    接到其他将领的回应,吴如孝大为兴奋,他仿佛重新成为一介商人,开始在颖州大量收购棉衣,让士兵运往其它城池。

    既然开头就没有结束的道理,接下来除了棉衣外,米、面、油、盐、绸缎等物资也成为大宗运送之物,在吴如孝推动下,颖州一下子发展成一个双方的大交易市场。

    对于这一切,汉军并没有阻止之意,而是乐得其成,泰三等人不再为军饷之事郁闷,他们可以捞到不少外块,虽然比不上汉军的固定军饷,只是比以前却好得多。

    消息传出后,其余太平军对汉军的待遇固然羡慕万分,颖州城的守军也成为其他城中太平军羡慕的对象,洪秀全、杨秀清两人想把颖州当成一个观察汉军的窗口,汉军又何尝不是想把颖州当成一个向太平军宣传自己的机会,窗口一打开,会进去什么东西,可由不得洪秀全、杨秀清两人作主。

    未完待续。。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二十五节 新朝新事

    庐州街头人来人往,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此时已经进入十二月,庐州归于汉军统治下已经有一个多月时间。庐州在汉军进攻下,整整坚守了二十五天,创造了清军在汉军进攻下守城最长的纪录,不过,这个纪录对于庐州的普通百姓来说并不是荣耀,而是一种伤痛。为了攻克庐州,汉军在二十多天内发射了上万发炮弹,除了一半落在城外壕沟,还有一半炮弹落到城中,不但将守军炸得死伤惨重,城中的房屋也是大量毁坏,居民有不少死于炮火之下,如今城中依然到处可以看到炮火的痕迹。

    不过战争总算过去,城中守军最后时刻也全部投降,中心街道尚没有完全毁坏,活着的人自然要继续生活下去,在汉军解除城中戒严,又宣布减免一年钱粮后,庐州重新开始恢复生气。虽然此时街头繁华还没有恢复到全盛时期,只是却充满活力,以前难得一见的江南各种货物摆满了商铺各个角落,尤其是米、面、油、茶、盐等与老百姓切实相关的物品,价格下降了许多,街上来往的百姓脸上多了几分笑容。与以前相比,大家头上的辫子已经不见,一些富有之人换上了新潮的立领衣服,街上也不见了往常的衙役,而是换着一身黑衣,戴着大盖帽的。

    这些与原先衙役不同,并没有敲诈勒索的行为,只是在街上巡视,以保证没有流氓地痞对商铺捣乱和出现小偷小模。说起来,除了其中一部分骨干,多是本地人”他们以前有的是衙役,有的是士兵,还有一此是无业人员,少部分是农民,除了农民外,以前这些人身上可谓恶习重重,敲诈勒索不可避免”不过加入汉军一个多月时间就变得遵纪守法起来,如同脱胎换骨一般。之所以会如此,原因是多方面造成,一方面有严格的纪律,一旦再有以前那种敲诈勒索的行为,一经发现马上开除;二是工资远比当衙役时或者绿营兵丁要高,初级薪水每月八块银元,足够养活自己和家人,不必冒丢了饭碗的风险去敲诈勒索那点银子:三是汉军是一个新兴的政权,与满清的死气沉沉相比自有一股朝气,一旦加入其中就会受到感染,不自不觉对自己提高要求。

    这种事在每个王朝的未期都会发生,明明是同一批人,换了一个身份”马上变得和以前不一样。“站住……”大街上,一名突然向前喊道。前面一名身材瘦小的汉子闻言顿了一下,马上拨腿跑了起来。“诸黑子,我看到你了,马上站住”否则我一直追到你家里……”刚才喊站住的边拨腿追,连喊话道。瘦小汉子闻言,顿时停下脚步,等到那名追上,才露出一幅笑脸道:“李大哥,什么事?”“什么事,你在这里鬼鬼祟祟,想干什么?”

    “没干什么,就是上街看看,怎么李大哥,这到了新朝,连上街看看也不许呀?”“你胡说八道什么,敢抵毁朝廷,换了以前,非把你打一顿板子不可,你不要狡辩,怀里的是什么东西,好小子,几天不见,你是不是又偷东西了。”叫黑子的瘦小汉子怀中鼓鼓的,一看就知道藏了东西,加上刚才逃跑的行为,顿时让姓李的更是对他起了怀疑。李姓全名叫李满金,原本就是庐州府衙役,汉军攻占庐州后,一部分衙役被裁减,一部分仍然留用,不过身份改为了,而黑子以前是一个混混,姓诸,大名早已经没有人喊,因为皮黑,大家都称之为诸黑子。诸黑子正是各城中令衙役们头痛的人物,这种人大恶没有,小恶不断,在做衙役时,李满金就曾抓过诸黑子几次,不过诸黑子孝心却不错,家中父母已经年迈,不愿自己的事牵涉到父母,因此李满金一用追到家里威胁,诸黑子就乖乖停了下来。

    此时听李满金说自己又做了小偷,诸黑子连忙摇头:“没有,绝对没有。”“没有,那把你怀中的东西拿出来。”诸黑子脸色有点惨白,迟疑起来,这时另外一名走了过来,问道:“怎么回事?”李满金看到那名,连忙行了一个礼,道:“报告长官,是这么一回事?”李满金将刚才发生的事说了一遍。过来的这名正是李满金顶头上司队长陈庆昌,陈庆昌原本是退役汉军,正是从江南抽调过来的骨干,听到李满金的汇报,扫了诸黑子一眼,道:“诸黑子,既然如此,是不是小偷,你还是把怀中之物拿出来让我们检查一遍,如果等到我们强行动手,那就不好了。”

    不知为何,被陈庆昌扫了一眼,诸黑子只觉得一阵心惊肉跳,他自然不知道这是从战场下来的老兵眼中带着的杀气,不由自主的掏出了怀中之物,却是用油纸包着的东西,李满金将东西抢过,把油纸打开,里面是一些褐黄|色粗大的晶休。“这是什么?”陈庆昌问道。李满金脸上闪过一丝奇怪的神色:“大人,这是盐啊。”陈庆昌才洗然大悟,想了起来,这确实是盐,不过是没有提纯过的粗盐,如今在汉军境内全部改成精盐,已经见不到这种粗盐,难怪他一下子没有想起来。李满金脸色完全黑了下来:“好啊,黑子,你出息了,改为贩卖私盐了。”

    “扑通”一声,诸黑子跪了下来:“两位大哥,饶过我吧,我这是第一次干,一点盐也没有卖出去,你们大人大量,放过我吧。”“诸黑子,要我放过你也不难,你把这盐从哪里来交待清楚,我可以向知府老爷求情,或许可以饶过你,否则你的麻烦可就大了”李满金脸上闪过一丝红色,全是兴奋的表情。历朝历代,盐都是官府专卖,朝廷对私盐的打击不遗余力,清廷更是每年都有一批私盐贩子被抓住后砍去脑袋,如果抓住了一个大的私盐贩子,无疑是一件大功劳,难怪李满金会兴奋。

    面对李满金的询问,诸黑子沉默不语,显然不想说出幕后之人,李满金正要想将诸黑子押回警局询问,陈庆昌却摆了摆手:“李警员,不用问了,把盐还给他,放了吧。”李满金和诸黑子两人顿时同时增大眼睛看着陈庆昌,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半响,李满金才道:“长官,你是说就这么放了他?”“嗯,一包私盐而已,这样的小事局也要管的话,恐怕每天都要忙不过来。”李满金顿时傻眼,这在前朝可是天大的事,到了新朝却成了小事吗,若不是陈庆昌才到庐州府不久,他恐怕会怀疑自己的上司也参与了私盐贩卖当中,他顿时结结巴巴的道:“长官,我…………我有点不明白”

    “不明白,你问问你就知道,他的私盐可卖得出去?”诸黑子苦着脸,道:“回两位大人,我跑了三天,一包盐也没有卖出去。”诸黑子说的是实话,历朝历代之所以私盐泛滥成灾,关键是官府对盐进行专营,苛以高税,使得官盐价格居高不下,老百姓吃不起高价盐,要吃便宜盐,这自然会导致私盐泛滥,绝非光靠杀头就能禁止。而汉军采取盐场收税的办法,完全放开对食盐专营,又采用了大量新技术,食盐的来源也多种多样,不但有海盐,还有井盐,使食盐产量大增,而且食盐质量更好,成本大为降低。除非盐场偷税还有利可图,对那些自行晒盐的私盐贩子来说,他们的成本远高于大型盐厂,质量反而更差,根本无法与大型盐厂出产的盐竞争,汉军境内的不需禁,私盐已经断绝。

    庐州也是如此,随着汉军的收复,大量质优价廉的南盐涌入,不但彻底打垮原本那些经营官盐的盐商,就是那些私盐贩子的盐也无人问津,一方是洁白如玉,从正常渠道就可以购买到的便宜食盐,一方是有着杂质,还需要偷偷摸摸购买,价格还未必便宜的食盐,只要是正常人,自然不会再对那些私盐理会。这样的情况,汉军对于私盐并不禁止,也没有什么处罚,反正谁都可以直接到盐场买盐,你要自讨苦吃跑去海边制盐,那也由你,不过,大型盐厂如果敢偷税,自然会有严厉处罚。

    “好了,你可以走了。”“是,谢两位大哥”诸黑子从地上爬起,不忘从李满金手中拿过那包盐,飞快离开。城西一所大院内,一名十岁的年青人坐在中间,他的周围还站着数十名汉子,这此人一个个休格健壮,肌肉涌起,脸上布满横肉,只是此时却一个个愁眉苦脸。“刘大哥,我们的盐已经一个月卖不动了,再这样下去,大家都要喝西北风了。”“就是,刘大哥快快想想办法吧,不然大家都要饿死了。”这些人年龄都以二十多岁居多,只是对中间的年轻人却是一口一个刘大哥尊称,眼巴巴的望着中间那名年轻人,希望他能够想出办法来。感谢随风不逝打赏!(未完待续。)。。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二十六节 刘铭传的选择

    这些大院中聚集起来之人,正是庐州城最大的私盐子集团,中间那名看上去只有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却是这群私盐贩子的头子,后世大名鼎鼎的刘铭传。

    刘铭传在十一岁就持刀杀人而闻名于世,此时年龄不过十八岁,组建私盐队伍却已经有数年时间,手下达三百多人,成为庐州最大的私盐贩子,若是历史没有改变,再过一年多的时间,刘铭传会凭着自己手下的这数百人马组成团练,投奔李鸿章,建立铬字营。

    可惜李鸿章如今已经死了,而庐州也被汉军占领,铭字营已经不可能存在,而刘铭传的私盐生意也受到最大的挫折。

    “各位,我有一个提议,从今天开始,将队伍解散吧,大家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刘铭传站了起来,缓缓说道。

    “什么,解散?”

    各人都傻了眼,万没有想到刘铭传会说出这样的话,只是想一想,大家却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是官府查得严,大家还有法可想,可是眼下官盐的价也居然比他们私盐的价格还低,而且质量还好,总不能强迫百姓买他们的盐,那样干脆强抢好了,看来也确实只有解散一途。

    “刘大哥,解散了队伍,你干什么,我们愿意继续跟着你。”一名大汉说道。

    “对,刘大哥不卖私盐,总要做点什么吧,不然岂不是坐吃山空,你就继续带着大家一起干,我们听你的。”另一人也道。

    “对,我们愿意跟着大哥。”

    眼前这帮私盐贩子,在没有跟着刘铭传之前都是穷苦出身自从跟了刘铭传,凭着好勇狠斗,占据了庐州城最大的私盐份额,这才一个今日子好过了一点,哪知好日子才刚过几年,眼下就不得不解散,凭他们手中的那点钱根本支撑不了数年。

    刘铭传拱了拱手:“多谢各位抬爱只是我现在还没有作好决定,等有了决定再通知大家,现在大家先回去吧。”

    人都是一阵失望,不过刘铬传既然还没有作好决定,大家也无法逼他只得一个个告辞而去,不一会儿,整个院中之人已经走得差不多只剩下一名二十六七岁,一身长袍,如同书生打扮之人。

    这?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