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列强路 > 列强路第13部分阅读

列强路第13部分阅读


    冲动归冲动,在没有拥有自己的地盘前,大多数物品即使制造出来,也只能留在实验室。

    王韶将学员所住的那幢楼上面三层全部腾出来,做为实验室。对于一些危险的物资,王韶却不敢全部放在实验楼里,而是存在另外一幢楼,只是实验需要再去取。

    就在王韶努力训练扩大自己势力时,吴健彰也在招兵买马,缫丝厂案了结之后,吴健彰终于从代理道台转正。只是他虽然接任了道台之职,有着上一次的经历,心中却并不安稳。

    要坐稳道台位置,光是结好洋人还不够,手中还必须握着一支可靠的武力。

    上海道原本的衙役基本不可信任,在他看来,原本衙役反而是惹祸的根源,不如全部弃而不用,能让自己信任的人,自然是本乡本土之人。

    好在上海开埠之后,各省到上海讨生活的人很多,其中又以广东、福建等省为最,广东在上海生活人员已有数万之多,要招募数百衙役并不困难。

    吴健彰一定没有听过这句话:老乡骗老乡,两眼泪汪汪。他招衙役只招老乡的做法,却把一条大鲨鱼招到了自己身边,那就是小刀会的首领刘丽川。

    刘丽川是广东香山人,与吴健彰老家珠海相差不远,曾以采yào买yào为生,早在1845年就成为香港天地会首领,今年才刚刚来到上海,做过贩茶,贩丝生意,只是他本钱较小,只能小打小闹,如果这样下去,一辈子也无出头之日,刘丽川顿时又想到组织帮会。

    只是上海地盘基本被斧头帮占据,纵还有一些小帮会也只能仰斧头帮过活,要想投靠斧头帮,刘丽川又不愿从底层做起,看到吴健彰招收衙役的通告,眼睛顿时一亮,在好友李仙乡引见下,拜会了吴健彰。

    刘丽川在香港时学会了英文,老家又与吴健彰老家相隔不远,这些年走南趟北,无论见识口才都不错,吴健彰与他越聊越投机,这简直是自己心腹人选,脑中一热,直接任命刘丽川为上海道衙役的总头目。

    “刘丽川。”当王韶看到这个名字时,不由愣了一下,这个小刀会的首领终于出现了,不过,王韶却并不在意,眼下斧头帮的强势在上海无人可以撼动,刘丽川若识相,自然可以吸引进斧头帮,若是不识相,那只能自求多福。

    ………………

    感谢孤雁=死的打赏,收藏破五千了,庆祝一下!

    第一卷 规则制定者 第五十三节纺织厂开业

    时光飞逝,道光三十年的正月,皇宫内突然传来钟声,整个京城官员都明白,道光缠绵病榻一年之久,终于tg不住驾崩了。

    官员们顾不得在家过年,急忙往皇城跑去,这个时候,可要争取在新皇面前脸,否则得罪了新帝,任你在前朝如何德高望重,也可能受到挂落。

    新帝是皇四子奕詝,道光前三子早夭,皇四子最为年长,按理其接位是顺理成章之事,只是这位皇四子身体不是很好,早年时还因为骑马摔断过tui,tui伤虽然治好了,却留下了瘸tui的áo病。

    身有残疾,怎么能为大清之主,按一些儒生的说法就是“望之不似人君。”这自然引起了皇位的争夺,皇五子过继给了宗室,其余几名皇子不满十岁,年龄幼小,最有力的争夺者就是皇六子奕?。

    奕?身体健康,聪明伶俐,深得道光喜爱,只比皇四子小两岁,偏偏道光又优柔寡断,迟迟不肯定下太子之位,自然难免引起各种传言。

    道光临死前虽然作了补救,感到自己病重难返,不久人世后,他急招宗令载铨、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穆彰阿、塞尚阿、何汝霖、文华等进宫,命令他们随同总管太监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下锦盒,宣读诏书,诏书上宣示御书:“封皇六子奕?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

    至此,真正的皇太子才得以确认,只是道光宣读诏书后死的太快,中午时分,离诏书宣读不过一个时辰,道光就死于圆明园慎德堂内。奕詝虽然在大臣的拥戴下做了皇帝,风言风语还是传了出来。

    传得最广的就是正大光明匾额后锦盒的御书内容被改过,应当是:“封皇四子奕詝为亲王,皇六子奕?为皇太子”。

    你想啊,这可是立储诏书,如果是立奕詝为皇太子的话,根本不会有立奕?为亲王的说法,因为这本就是正常的立长不立幼,只有立奕?为皇太子,皇上为了补偿皇四子,才会多加了这一条。

    据说当初书写传位诏书时,有太监远远看见,后一笔明显更长,没有弯,写的肯定是?字,只是取出来为什么会变成皇四子为皇太子呢,这其中肯定有假,刚读完诏书,皇上为什么就驾崩,没准皇帝就是被气死的。

    这段传话活灵活现,仿佛有人亲身经历,很快就从北京城传偏全国,成为百姓饭后茶余的谈资,当这个话传到新帝耳中时,刚刚登位的咸丰怒火中烧,他很想下令禁止百姓议论这种皇家si事,只是这种事实在不便公开,当初他爷爷的爷爷雍正面对种种流言时尚且无能为力,更别说是他了,这让咸丰对和自己争位的老六更加厌恶,虽然按遗诏封了奕?恭亲王的称号,却丝毫不给奕?任何权利,甚至迟迟不给举行册封大典。

    北京城权利的变更并没有给上海带来多大影响,正月十五刚刚结束,苏州河畔又传来阵阵鞭炮响声,王韶筹建了大半年的恒顺纺织厂终于竣工开业。

    六十名厂卫人员身穿青sè的紧身衣,分站在纺织厂的各个地方充当保卫,他们威武的身姿,让各个来道贺的宾客都看得啧啧称奇。

    “王老板,恭喜,恭喜!”

    “欢迎光临,同喜!同喜!”

    “光华老弟,恭喜,恭喜!”

    “光华兄,恭喜,恭喜!”

    ……

    纺织厂开业这天,来贺喜的人特别多,王韶站在én口迎客,腮帮子都笑疼了起来。

    南浔镇上几家大丝商,顾丰盛号、张恒和号、陈裕昌号自不必说,他们都是自己的主家亲自带队前来祝贺。这几家都在上海开设了缫丝厂,他们除了祝贺王韶的纺织厂开业,也有顺便看看自家的缫丝厂之意,谁都知道,去年一年,继昌隆缫丝厂赚了个盆满钵满,每月刚出厂的生丝就遭到哄抢。

    除了这些大丝商,各个小丝商也大多亲自到贺,加上各个洋行来人,到贺的宾客足有数百人之多,王韶索xg吩咐在纺织厂摆下了七十多桌流水席,这才让来贺的宾客全部坐下。

    因为是国丧期间,纺织厂除了鞭炮外,并没有请什么锣鼓或戏曲,大家只是简单的大吃一顿,各个商人聚集在一起,自然有谈不完的话题,整个纺织厂热闹非凡。

    “嘿,听说了吧,先帝其实是想传位给六皇子,却给皇四子改了。”

    “有这等事,快说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这么一回事。”传话的人自然说的绘声绘sè。他连皇四子怎样抢先进入宫中,拿到传位诏书,当着道光帝的面修改,把道光帝活活气死都说得活灵活现。

    “嘘,莫谈国事,当心惹祸上身。”一名胆小一点的商人道。

    “怕什么,这是上海,又不是北京,再说这里还是租界,归租界管辖,官府知道了又怎样,难道允许他皇家如此做,还不能说吗。”

    “对,对,是这个理。”

    正说得热闹时,én口一个大嗓én喊起来:“苏松太道,江海关关道吴大人到!”

    “什么,吴道台到了。”刚才还满不在呼的商人吓得脸sè一白,心中想道,完了,完了,我才说几句朝廷坏话,不会就来抓我吧。

    事实上,他白担心了,吴道台又不是什么顺风耳,哪知道他一个小商人说了朝廷什么坏话,吴道台此来却是道贺王韶的纺织厂开业的。

    王韶刚刚才从迎客中解脱出来,听到上海道台前来,心中大为纳闷,自己和吴健彰好象没有什么jiāo情,他过来什么?无奈,只得又打起jg神迎接。

    对于王韶,吴健彰是早有耳闻,当初和平洋行买地的手续就是在他手中办的,只是怎么也没有想到,不过二年的时间,和平洋行发展的如此之快,甚至可以和官府对抗,麟桂是怎么倒台的,吴健彰一清二楚。

    要想将道台的位置坐稳,王韶是绝对不能得罪的人物,只是他到底是一个官员,却拉不下脸来主动与王韶联系,倒是忘了自己以前同样做着生意。

    这次王韶的纺织厂开业,吴健彰总算找到机会,自然要过来道贺一番。

    …………………………

    感谢书友lxy的打赏,感谢支持!

    推荐票越来越低,求推荐!

    第一卷 规则制定者 第五十四节盛况

    “欢迎大人光临敝厂,能得大人光临,敝厂真是蓬壁生辉。”面对吴健彰,王韶拱手为礼道。

    商人身份低贱,若是换了一处地方,以道台的权势,如果有商人如此无礼的话,道台随时可以让商人家破人亡,跟在吴健彰身后的几名随众脸上都出一丝不忿的神sè。

    吴健彰身材矮胖,脸上堆满了笑容,虽然穿着官服,并没有给人压迫感,给人一种人蓄无害的感觉。

    “这位就是光华老弟,久闻其名,今日才得已相见,今天光华老弟开厂大喜,本官不请自到,实在叨扰了。”吴健彰对于王韶的拱手丝毫不以为许,反而客气万分。

    “吴大人说笑了,能请到吴大人,是小人的荣幸,吴大人,请!”

    “请!”

    “哼,大人来给你贺喜,是给你面子,你不要自鸣得意,忘了尊卑。”吴健彰身边一人突然开口道。

    “这位是?”

    “光华老弟不要见怪,这是本官的同乡好友刘丽川,目前在本府担任总捕头之职,他刚来上海数月,尚不清楚光华老弟身份,莫怪,莫怪。”吴健彰打着哈哈,笑着说,同时又瞪了刘丽川一眼,他来这里是为了与王韶拉近关系,可不是来给王韶下马威。

    王韶仔细打量了一下刘丽川,刘丽川身材瘦小,面目黝黑,眼神却非常锐利,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不会轻易屈于他人之下的人。

    事实也是如此,这几个月,借着官府的身份,刘丽川已经开始大力在广东藉移民中发展小刀会,斧头帮虽然对其进行掣肘,刘丽川的小刀会还是获得了一定发展,帮众达到数百人。

    “原来是刘捕头,刚来就登上高位,有点傲sè也难怪。”王韶笑呵呵的道。

    刘丽川正想反击,吴健彰连忙拉了一下他的衣服,刘丽川只好将话憋在嘴里,难受万分。

    在上首坐下后,看到王韶离去,刘丽川忍不住问道:“大人,左右不过是一个商人,何必对他如此客气?”

    吴健彰摇了摇头:“丽川,你不要以为他是普通商人,和平洋行正是他的产业,英国人为了他,甘愿死了四名卫兵,如此之人,又岂会是简单商人。”

    “哼,不过是借着洋人皮横行的不法商人罢了。”不知为何,刘丽川看王韶有点特别不顺眼。

    这其实是刘丽川这些天心气不顺的反应罢了,本以为做了总捕头,小刀会可以快速获得发展,没想到却处处受到掣肘,数月才发展了几百人,越到后来就发展的越慢,离他要求差得远,刘丽川心中一直窝着火,而王韶一介商人,却如此chun风得意,刘丽川自然看不惯,事实上,他对任何现在chun风得意之人都看不惯。

    “丽川,暂时不要得罪这个人。”吴健彰告诫道,他知道自己这个老乡心高气傲,只得先期提醒。

    “是,大人。”刘丽川应道,至于心中,谁也不清楚其想什么。

    众人刚从道台大人过来道贺的消息中回过神来,én外又是一声大喊:“美利坚合众国领事吴利国吴大人到!”

    道台来给一个纺织厂开业道贺,已经有点出乎大家想像,没想到连外国领事也来了,众人顿时对王韶这个主人刮目相看。

    吴利国来之后不久,又一个震憾xg的叫声传了过来:“大英帝国领事阿礼国阿大人到。”

    若说吴利国来到,大家还能克制的话,随着阿礼国的到来,所有人都从位置上站起来,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én口。

    阿礼国是谁,那可是打得大清割地赔款,当今第一强国的领事,这样一个人,竟然会给王韶捧场,大家心中恍然,这个两年前才来到上海的年轻人,已经成长为上海滩最顶尖人群当中的一员了。

    看到王韶引领着阿礼国来到主座,两人神态亲热,刘丽川这才服气,打消了要找王韶麻烦的想法,别说他这个总捕头,就是道台大人也得罪不起两位领事。

    吴利国与阿礼国两人自然是王韶特意请来的,为的就是将来为纺织厂保驾护航,纺织厂只要投入生产,其巨大威力就会显现出来,与传统织工相比,纺织厂的效率是数十倍,王韶即使是以现在的棉布半价销售,依然会有高昂的利润,一旦纺织厂的棉布投入市场,可想而知会对市面上土布造成多大冲击。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保护,那些失去饭碗的织工会一把火将纺织厂点燃,王韶可不想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吴健彰能来,只是意外之喜,王韶真正要请的是两国领事。

    这两人现在都和王韶有重大利益关系,自然会卖王韶一个面子,虽然明知此举有给王韶撑腰之嫌,还是高调前来。

    当天恒顺纺织厂开业的盛况,数月之后还有人津津乐道,有两大领事给王韶的纺织厂撑腰,那些原本为自己投建缫丝厂担心的丝商也彻底放下了心。

    三月份,经历了去年的大水灾后,今年江南的生丝总算获得了丰收,与往年大家都收生丝不同,今年多了许多收购鲜茧的丝商,这些丝商最上等鲜茧的收购价,仔细算下来和生丝价格相差无几。

    蚕农们并不傻,既然鲜茧也能卖到生丝的价格,又何必辛苦辛苦自己做成生丝,最好的鲜茧自然卖给了这些丝商。

    没有了好鲜茧,生丝虽然足够,品质却下降了许多,有了机丝作比较,各大洋行开始对土丝压价,虽然生丝的贸易中间利润还是可观,只是比起前几年却大大不如。

    相反,从缫丝厂出来的生丝分级之后,都卖出高价,虽然缫丝厂的投资不可能马上收回,但一两年收回却是极有把握,原本那些没有投资缫丝厂的丝商大感后悔,而投资了缫丝厂的丝商则嫌自己的缫丝厂太小,开始扩厂。

    这一年,所有丝商谈论最多的就是缫丝厂,各家洋行接订单接到手软,以至价格上涨了两成,即使如此,也没有打消那些丝商投资缫丝厂的热情。

    在众人的目光都关注在缫丝厂上时,恒顺纺织厂出产的棉布悄然上市,纺织厂使用的棉huā是从印度进口,印度棉huā纤维比江南种植的棉huā长,织出的布明显比本地棉布细密,白净,价格更是只有八成,一上市就遭到哄抢。

    第一卷 规则制定者 第五十五节银行成立

    即使以土棉八成价格销售,纺织厂依然有丰厚的利润,历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将大量棉布运到中国倾销,每尺布价格和土布一样,只是洋布的宽度却是土布三倍,实际价格只有三分之一,英国人将洋布从万里之外运过来,用三分之一的价格销售,依然可以赚钱,将土布打得落huā流水。

    王韶的棉huā虽然进口,只是价格并不比国内贵,加上本土生产,成本比英国人还低,事实上,他的定价即使再打一个对折利润也非常可观,只是眼下纺织厂规模还小,没有必要一下子将价格拉下来。

    归笼了一下自己手中的资产,王韶才发现,经过去年一年的发展,自己资产已经狂增到了二百余万两,丽如银行的贷款不但已经还清,而且还有一百余万两的存款,这么多的银子存在银行委实可惜。

    纺织厂既然如此赚钱,自然要扩充,一万锭太少,如果有十万锭的规模,说不定可以撬动整个江南的棉纺产业,让大部分织户破产。

    资本的扩张从来就不是慈眉善目,而是鲜血淋淋,摧毁这些织户的生存基础,不但可以让纺织厂赚钱,招聘到廉价的劳力,还可以引起地方上的动àn,削弱满清朝廷的力量。

    增加九万纱绽,这个投资不可是小数,足足需要近二百七十万两银子,王韶哪怕将自己全部财产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