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西征甘肃、宁夏,已经升任红七十八师师长的韩先楚全程参加。红七十八师途经宁夏定边时,守敌马鸿逵一骑兵营倚仗城坚,固守不出。他策马绕城一圈,气定神闲:“敌惧我歼,攻城可克。”正待攻城时,西征军总指挥彭德怀来电:“置定边于不顾,继续绕道前进。”他坚信城可攻破,仍下令攻城,果然一战而下。彭德怀闻讯大喜,发来贺电:“你们机动灵活,攻克定边,庆祝胜利,防务移交宋、宋(红二十八军军长宋时轮、政委宋任穷),继续向盐池前进。”在攻克盐池县城战斗中,红七十八师又歼马鸿逵部一个骑兵营、一个保安团,缴获战马七百余匹,受到红军总部的表扬。此战缴来的战马,装备了红十五军团的骑兵团。
一九三七年初,韩先楚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长期的战场锻炼,加上一定的理论熏陶,为他成为一代名将奠定基础。
一九三七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韩先楚担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第六八八团副团长。当年九月,第一一五师首战平型关,歼日军一千余人,韩先楚也参加了这次战斗。战后,他奉命在平型关、繁峙一线继续抗击日军。太原失陷后,韩先楚所在的第三四四旅奉命随第一二九师主力南下太行,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不久,韩先楚调到新组建的第六团任团长。一九三八年四月初,日军集中三万余人,对晋东南地区实施“九路围攻”。为粉碎日军的围攻,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老决定:抓住日军一路,予以歼灭。十五日,日军第一零八师团第一一七联队一共三千余人由武乡北犯榆社扑空,当即撤回武乡。刘伯承决定歼灭该路日军,遂令第一二九师主力及配属的韩先楚部第六团由涉县以北地区向西疾进,当日进抵武乡附近地区候命。黄昏,预感形势不妙的日军弃武乡城沿浊漳河东撤。军情紧急,刘邓迅速决断:以第一二九师第七七二团和韩先楚部第六团为左纵队,第一二九师第七七一团为右纵队,沿浊漳河两岸山地平行追击;同时,以第一二九师第七六九团为后续部队,沿武乡至襄垣大道跟进。十六日拂晓,左右两路纵队超越日军并将其一千五百余人夹击于武乡以东长乐村地区,遂发起猛烈攻击。日军被截为数段,困在狭窄的河谷里无法展开。此时,已通过长乐村之日军主力为解救其被围困部队,集结共一千余人,向第一二九师左翼发动进攻。在戴家瑙,第七七二团与十倍于己的日军激战四小时,阵地最终失守。由于在不利地形上遭敌火力压制,全团处境十分险恶。这时,韩先楚率团“与日军进行多达五次白刃战”,将敌人打了下去,使兄弟部队转危为安。刘伯承在观察所看到这一情景,拍手叫好并表扬了他。后来,武乡县在长乐村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牌,还请韩先楚题词。
第五卷 第五百八十一章 (混混章 节)
第五百八十一章(混混章节)
一九三八年四月下旬,在徐向前领导下,韩先楚率第六团与晋东南兄弟部队组成“路东纵队”向冀南挺进,先攻克威县,歼灭伪军一个军部又一个师。随后,在威县、广宗、平乡、巨鹿、南宫、临清地区,打开了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局面。同年八月下旬,韩先楚奉命率部南下参加漳南战役,为建立冀鲁豫边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一九三九年起,韩先楚历任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副旅长、代旅长,成为八路军著名将领。一九四零年四月,韩先楚担任新三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这期间,他率部配合第一二九师进行了邯长公路破击战。一九四一年三月,韩先楚抵达延安,先后在军政学院、军事学院学习,并随军事学院高干队调到中央党校参加整风运动,理底日渐扎实。一九四五年八月,无条件投降后,韩先楚奉命率领抗日军政大学学员一大队到达东北,参加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在东北,韩先楚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一九四七年二月,韩先楚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南满第四纵队副司令员。五月,沙岭子围攻战民主联军失利之后,东北的主力部队向北满发起猖狂进攻,直接威胁到东北民主联军后方的安全。电令民主联军辽东部队在中长路上选几个城市打一打,以牵制向北满进攻之敌。当时有人说,沙岭子小小窝棚都没能打下,还能打大城市吗?又有的同志说,派个把师到沈阳附近放几枪就回来。但是,韩先楚领会了党中央电令精神,主动请战,建议选择驻守鞍山、海城的敌一八四师为攻击目标,发起鞍海战役。五月二十四日拂晓,在他亲临前线指挥下,第四纵队主力很快肃清鞍山外围之敌,在进攻市区的战斗中,他指挥各师采取大胆穿插、迂回的战术迅速占领了鞍山市公署大楼,全歼鞍山守敌。紧接着,第四纵队南下连克营口、大石桥,直逼海城,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突入海城东门,以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相配合,迫使海城守敌第一八四师师部及第五二二团在师长潘朔端率领下宣布起义,开创了东北军战场起义的先例。在与潘朔端谈判中,是要潘放下武器投降还是带着武器起义的问题上,他当机立断,说服了周围的同志,决定接受潘带着武器起义的要求;一面要潘给其驻守大石桥的一个团下令起义,一面采取了防止该团违令顽抗脱逃的军事打击部署,获得了战役全胜,使敌人不得不从向北满进攻的兵力中抽回四个师回援鞍、海并增强沈阳防务,达成了党中央的意图。为此,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专门发电表扬鞍海战役打得好。
一九四六年十月,韩先楚又参与指挥了新开岭战役。战役前夕,由于发现敌兵力增加,第四纵队部分领导对打与不打一时决心难下。这时,韩先楚率纵队第十师从二百里外日夜兼程赶回,力主下达战役决心。战役中,东北民主联军屡攻不下且部队伤亡很大,战事形成僵局之际,有的领导干部已经认为取胜无望,打算撤出战斗。这时,韩先楚力排众议:“现在我们艰苦,敌人比我们还要艰苦!”他看出了敌人的要害,向指挥部建议:把纵队的各种火炮统一组织起来,用榴弹炮与迫击炮射击山后的敌预备队,用野炮和山炮压制山头上敌堡的火力,支援配合步兵突击队强攻。经过半天决战,胜利结束战斗,全歼号称“千里驹”的第二十五师,在东北战场首创在一次战役中全歼军一个精锐师的战绩,保障了辽东党政军民战略转移,夺得了民主联军四保临江的准备时间,因而得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辽东军区的嘉奖,毛主席亲自起草嘉奖电报。在新开岭战役的指挥中,韩先楚表现出一名优秀将领所特有的不避艰险、不畏强敌、敢于决战的胆略和顽强的战斗作风。鞍海战役和新开岭战役,让韩先楚在第四纵队中建立了高度的威信,几个师的干部对他都很钦佩,大家一致反映:他生活上和部队同甘共苦,作战上决心果断坚决,指挥沉着灵活,关键时刻亲临一线解决问题。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中旬,面对军采取“先南后北,北守南攻”的方针――即集中其在东北的全部机动兵力在南满向民主联军发动进攻,企图将南满民主联军围歼于长白山下或赶进长白山冻死、饿死、困死,尔后再转而集中兵力向北满进攻,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劲光主持在七道江军区前线指挥所召开了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韩先楚、罗舜初、曾克林、彭嘉庆以及第三纵队和、第四纵队师级干部。会议的议题,主要是研究今后行动方向和作战方针问题。会议第一天,军区领导同志作了报告,提出了撤离南满,转移东满的问题。实际上,会前军区已下达了主力北撤的预令,部队做好了过山林的斧头、锯子、绳子和爬犁、干粮等各种准备。对会议的报告,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基本上形成两种意见:一种是同意报告的意见,撤到东满,保存实力;另一部分人主张坚守南满,反对撤退,持这种意见的人是少数,只有韩先楚、彭嘉庆等人。其理由是:南满的战略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如果放弃南满北撤,正中敌人“南攻北守”的战略意图。坚守南满,可以拖住敌人,与敌周旋,等于在敌人屁股后面吊个大冬瓜,牵制敌人主力,配合北满主力南下。对整个东北战局有利,对今后战略反攻有利。敌人虽强,但其战线拉长,兵力不足,内部矛盾重重。南满民主联军已有相当实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可以坚持的。第四纵队纵队全歼敌第二十五师,已充分显示了部队的战斗力。由于韩先楚等的坚持和陈云的力挺,会议最后确定了“巩固长白山区,坚持敌后三大块(即辽南、安东、辽宁三个军分区所辖的地区)”的战略指导思想,制定了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密切配合、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相结合、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指导方针。因此,军史专家一致认为:韩先楚在七道江会议上成为少数派,是他由出色的战役指挥员向军事战略家迈进的标志。在老同志的回忆录中,有人称韩先楚在七道江会议上是“正确的少数派”。
当时,南满民主联军主力只有第三纵队和第四纵队两个纵队,第三纵队比第四纵队历史长,作战经历较多,但第三纵队领导改组不久,现领导对部队,对现领导还不大了解;而第四纵队经鞍海、新开岭两战役后士气较高,部队对纵队领导尤其对韩先楚作战指挥有信心,且第四纵队司令员(吴克华)不在位,军事上实际是韩先楚负责。因此,陈云决定:由第四纵担负深入敌后作战的任务,把敌人拖在南满。在第四纵队纵临出发前,陈云和肖劲光找韩先楚谈话,交待深入敌后的军事行动由他负责,有什么问题电台及时联系,问他有什么困难。韩先楚表示:请分局和军区领导放心,一定完成任务,除了部队棉衣单薄尚未完全解决外,其他什么困难也没有。陈云、肖劲光马上交代了解决棉衣的办法,韩先楚立即在飒飒寒风中向陈、肖挥手敬礼后跃身策马而去。在目送他去远时,陈云向肖劲光说了一句:现在多需要这样的干部啊!一九四七年一月到二月间,韩先楚和政委彭嘉庆等率第四纵向敌守备重点宽甸、桓仁、凤城、赛马集地区及安(东)沈(阳)铁路两侧实行远程奔袭,在第一次保卫临江战役和第二次保卫临江战役的五十多天中,冒零下三、四十度严寒,在敌后东至鸭绿江,南至普兰店,西至抚(顺)本(溪)外围,北至永(陵)通(化)公路长宽几百里之广大地区内,作战五十多次,拔掉敌据点四十多个,歼敌六千余人,扫清了永(陵)桓(仁)公路以西纵横近百公里地区的敌人,摧毁了敌伪统治,鼓舞了人民,巩固和发展了土改,直接威胁抚顺、本溪,使敌人不得不从进攻临江的兵力中抽回四个师以巩固其后方并对付第四纵队,这样配合第三纵队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并共同取得了高力城子、三源浦歼敌之重大胜利。
陈云和肖劲光曾为此以南满分局的名义专门给第四纵队发了嘉奖电报。作为第四纵队主要军事指挥员的韩先楚,在这次深入敌后的作战行动中,是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的。韩先楚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并善于深思熟虑,所以他对敌我情况有深切的了解,能正确领会上级意图,抓住敌方要害、掌握战机。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积极求战不畏强敌的精神和正确果断的决心与勇于负责的态度。一九四七年三月下旬,在敌人第三次向临江根据地进犯的行动被民主联军粉碎之后,部队由吉林、长春、察南拼凑了十四个师(共计十万之众)的兵力,分三路向临江地区发动空前规模的第四次进犯。敌东北保安司令郑洞国、第十三军军长石觉,煞有介事地亲临新宾坐镇指挥,妄图以营盘至通化这条路为枢纽,举行五百里宽的正面进攻,占领通化两侧地区,打通新宾至通化路后,分兵四路直取临江。当时,辽东民主联军第四纵队有两个师在敌后坚持,正面只有第四纵队一个师和第三纵队三个师不到十四个团的兵力。敌我对比形势甚为严重。南满分局开紧急会议分析了形势和任务,认为要准备打硬仗,无论战争多残酷也要打胜这一仗,决定组成前线指挥部,以第三纵队纵领导、第四纵副司令韩先楚为正副指挥,要韩先楚去第三纵队共商作战计划。他去后却和第三纵队领导分别给南满分局发来了作战方案的电报。第三纵队领导的电报主张先打敌中路侧翼装备较差、战斗力较弱的云南部队暂编第二十师,认为这样比较稳妥;而韩先楚的电报则主张先打敌中路主力美械装备战斗力较强的蒋嫡系第八十九师加第五十四师的一个团。第三纵领导认为打第八十九师如在一天内解决不了战斗,各路敌增援上来,民主联军有被围的危险,不同意此案。而韩先楚则认为该敌盲目骄傲,刚从外地调来不了解民主联军之特点,如果能争取时间将敌诱至有利的地形上突然出击之,就可在较短的时间围歼,该敌是主要进攻的一路,打掉它即可粉碎敌全面进攻。陈云、肖劲光接到这两个电报后分析:按照常规,第四纵队只有一个师参战,作为第四纵队副司令的韩先楚完全可以同意第三纵队领导的方案。打好了有自己一份,打不好当然由第三纵队领导负主要责任。但韩先楚没有这样做,而是另发电报坚持己见,可见他既敢于坚持原则又胸中有数。陈云和肖劲光二首长研究后认为,韩先楚的方案能更有力地打击敌人,他如没有把握不会这样坚持。遂复电同意韩先楚的方案,为利于贯彻作战意图,并决定由韩先楚为主,统一指挥第三纵队作战。这种安排,在解放军战史上极为罕见,既体现了陈云和肖劲光的慧眼识才,也表现了韩先楚的过人将才。两天后捷报传来,在韩先楚指挥下,经十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一举将敌第八十九师及第五十四师的一个团全歼于辽宁红石砬子(红石镇)地区并同时击退敌两个师的增援。此战民主联军只付出伤亡近三百人的代价,获毙俘敌万余人的胜利,首创东北战场上一仗全歼敌一个整师又一个整团的范例,且敌我伤亡比例为惊人的十四比一。其他各路敌人见第八十九师被歼,纷纷撤退,敌第四次进犯临江的行动被粉碎,从此扭转了南满民主联军防御的局面,东北战场上民主联军开始转入反攻。在坚持南满的斗争中,韩先楚一直率部在前线奋战,总是在最艰苦最危急的地方,他在几次关键性的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东北第三纵队和第四纵队干部、战士听说他指挥打仗,就浑身来劲、信心倍增!
一九四七年东北夏季攻势中,韩先楚指挥五个团攻克梅河口,歼敌重建的第一八四师,打通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南北联系。九月,韩先楚升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陈云当时就说过,第四纵队的战斗力给韩先楚带出来了,第三纵队是个老部队,韩先楚去一定会打得更好。不出陈云所料,第三纵队在韩先楚指挥下,立了赫赫战功:一九四七年秋、冬季攻势作战中,他采用“掏心”战术,率第三纵急行军一百二十公里,在威远堡、西丰地区全歼敌第一一六师,配合兄弟部队在安福屯、公主屯地区全歼敌新五军军部及两个师,并攻克开原、四平,全歼守敌;辽沈战役中,他率第三纵队在攻锦战斗中首先攻克了被敌人吹嘘为“第二个凡尔登”的配水池和亮马山这两个城北制高点,随即迅速突入锦州市内歼灭了范汉杰的兵团指挥部,移师辽西参加歼灭廖耀湘兵团后,因敌我双方都处于运动之中,韩先楚根据形势,要求部队发现哪里有敌人就向哪里打,哪里枪声密集就往哪里集中,注意和兄弟部队联系,并指出了向沈阳前进的大方向。这一措施充分发挥各师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很快就歼灭了廖兵团的指挥部和新六军军部。
由于在一九四七年东北战场夏季、秋季、冬季攻势和辽沈战役中,韩先楚指挥第三纵队勇猛迅速,攻无不克,所向无敌,被称为“旋风部队”。在东北战场,韩先楚打出了威风,他所率的第三纵队、第四纵队成为东北野战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