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华夏帝国征服史 > 华夏帝国征服史第5部分阅读

华夏帝国征服史第5部分阅读

阻拦,而赵国的北部边境就是茫茫的蒙古高原——对于农耕民族来说,那种草原毫无价值。所以俄国人从未和华夏诸国交手过,虽然听过一些曾在波斯萨菲王朝当雇佣兵的哥萨克说起过东方人的恐怖,但他向来认为哥萨克的话挤出的水分足以泡一壶茶了……

    眼前的这支军队让波雅尔科夫感到了震撼。整齐的步调踩踏在地上发出的轰鸣和那节奏感极强的笛声都让他认定对方是可怕的对手。

    战场上那种大战前的寂静开始在阵列中蔓延,轻微的咳嗽声都让他感觉到刺耳,在东方人离他们还有一百多米的时候,就有人忍不住开枪了。

    “混蛋,谁开的枪?这么远的距离能打到什么?”

    波雅尔科夫怒吼着,大声地质问着,但是第一声枪响引起的连锁反应很快蔓延开来,很多哥萨克都扣动了扳机。

    燧石激发出的火星点燃了火药,发出一阵轰鸣,灰色的硝烟随着微风向燕国的军队飘去。

    在参差不齐的枪声过去之后,波雅尔科夫狠狠地骂着那些提前开枪的人,而那些人此时正拼命地装填着火药。

    “不准开枪,这么远的距离,打到他们的几率比他妈的射到月亮还小!听我的命令!再有不听命令开枪者,战利品全部没收!”

    在又训斥了几次后,那些人终于稳定了下来,低下头急忙装填着火药。燕国人整齐的脚步声和笛声不断从山坡下传上来,让他们感觉自己的心脏似乎也在随着那脚步声颤动。

    这种压迫感让很多人装填铅弹的速度慢了下来,不时有人抬起头看一看东方人的军队还有多远,再低下头继续装填。

    因为没有纸壳子弹,俄国人的装填速度很慢,每分钟只能装填一次多一些,而幸好山坡下燕国军队的行进速度也很慢,因为需要约束纪律和步伐,每分钟只向前迈六十步,也就是大约四十米。

    波雅尔科夫看着步步逼近的东方人军队,朝着山下的某片树林挥舞了一下旗帜,早就在等待命令的副官立即指挥着那些急不可耐的哥萨克从树林中钻了出来。

    “所有人,慢步跑。”

    副官挥舞着燧发短枪,指挥着这群哥萨克缓缓前进,借着又一次响起的排枪声慢慢靠近了战场。

    肖衍不知道身后出现的骑兵,对面飘来的硝烟和自己部队的踏地声让他没有听到身后的动静。此时他正按照正规的步兵操典来指挥他的部队。

    第一次俄国人散乱的射击没有带来任何伤亡,就算是射击技术最好的齐国技击士团也不会选择在这么远的距离开枪。

    但第二次排枪带来了伤亡,铅弹击中了三个人,他没有回头去看一眼到底伤到了哪里,事实上整个连队都没有停下,或许他们平日里是极好的伙伴,但在战场上不允许他们犹疑。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战争。一个优秀的指挥官必须要学会漠视死亡。那些被铅弹击中的人基本意味着死亡。在没有抗生素,没有杀菌消毒液的时代,大口径铅弹的伤害是致命的,就算击中的是手臂,也必须忍受截肢的痛苦,没有其他的途径。

    而截肢之后是否感染,那就只有听天由命了。不规则的弹丸导致的翻滚和巨大的口径导致的创伤是恐怖的,不是一个小小的枪眼儿,而是整个被撕碎的肉体,那些残留在体内的铅也会损害人的生理机能。

    按照燕国的步兵操典,所有燧发枪部队必须在战前装填弹药,直到靠近敌人三十米的时候才允许射击,通过一次齐射就可以摧毁敌人的意志。

    而这之前,则必须承受死亡的恐惧,保持阵型不乱走到敌人的前面。

    波雅尔科夫站在前面,看着越来越接近的哥萨克骑兵,脸上露出了笑容。在又一次下令装填弹药后,燕国的士兵距离他们只有不到百米的距离,而他们的身后大约五百米远的地方就是挥舞着马刀的哥萨克们。

    “完美的一战!”

    波雅尔科夫赞赏地看着在哥萨克前面骑着黑色战马的副官,然后下令:“三排齐射!准备……”

    第一排哥萨克们蹲了下去,而第二排则紧贴着前面一排站着,最后一排将枪架在了第二排的肩头,等待着波雅尔科夫的命令。

    “开火!”

    砰……

    几乎同时响起的枪声震撼着所有人的耳膜,浓重的硝烟随着微风飘向了燕国人,而在枪响的同时,在燕国军队身后的哥萨克们猛地加速,开始了冲锋前的慢跑。

    “乌拉!”

    哥萨克们叫喊着,将手中的马刀挥舞着,轰隆作响地马蹄声已经不需要隐藏,就算这时候燕国的燧发枪手们发现了身后的骑兵冲锋,也是无可奈何。

    如果转身,那么身后就是一百多名燧发枪手,如果继续前进,按照这个速度,在他们与那些俄国的火枪手接触之前,骑兵就会从侧后用马刀砍下他们的脑袋。

    这一次俄国人的排枪很有效果,肖衍的白色兔绒手套上沾满了血迹,那是他身边的一个小伙子被俄国人的铅弹打中后溅在他手上的。

    他亲眼看到枪响之后,身边的那个可怜的小伙子被铅弹削去了半边脑袋,已经死亡的躯体在多年的机械训练下朝前走了三步才倒在地上。

    喷出的血液和脑浆有些都迸进了他的嘴里,甜腥的味道让他心口有些烦闷,而身后的队形却依然没有混乱,在前面的人倒下后,从后一排直接补了上来,这就是为什么进攻前他把不对排成四排的原因。

    第一排倒下了十个人,肖衍看到很多第一次上战场的小伙子们手已经开始发抖,平日里一起玩耍的战友就倒在他们身边,殷红的血沾染了他们淡蓝色的军装,临死前那痛苦的呻吟在他们的耳边回荡,还有从对面飘来的硝烟以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降临在自己身上的死亡都让他们感到了恐惧。

    “妈……啊……救救我……”

    一个肚子被打穿的人躺在地上痛苦地叫喊着,青紫色的肠子从伤口处流淌出来,还在微微地蠕动,鲜红的血被干燥的大地吸收,那摊血的附近,是一朵迎风摇曳的野菊花,白色的花瓣被染成了艳丽的红色……

    “兄弟们……救救我吧……行行好,朝我的脑袋开一枪啊,兄弟们……”那个伤兵在地上痛苦地哀嚎着,请求别人结束他的痛苦,但没有人停下来,那种痛不欲生的感觉让他在地上无助地翻滚着,试图减轻一点痛苦……

    他的叫喊声逐渐沙哑,俊美的脸庞因为痛苦而扭曲着,因为难以忍受的剧痛,他将手放进了嘴中,并不尖锐的牙齿咬破了粗糙的手背儿,鲜血沿着他的嘴角流了下来……那种无助的哀嚎没有带来救助,他看到的只是慢慢远去的靴子,在他闭上眼睛之前的最后记忆,是远处的一群骑兵正朝着他们袭来……

    第一卷 :燕国雪 八:纪律决定胜与负(上)

    在俄国人的排枪响过之后,身后的马蹄声再也掩饰不住,燕国的士兵们终于有人忍不住回头张望了一下,然后惊慌地喊道:“后面有骑兵!不是我们的人!”

    随着这一声喊,惊恐的情绪开始在阵列中蔓延,原本整齐的脚步已经出现了慌乱,不再整齐。

    “所有人,立正!”

    肖衍看了看已经出现了慌乱情绪的连队,在俄国人装填子弹的间歇忽然下令停止前进,虽然身后几百米外就是俄国哥萨克的马蹄和乌拉,但多年军棍和皮鞭训练处纪律还是让连队中的人停了下来。

    “整队!补齐第一排!李子辉,摘下你的肩章,去最后一排!”

    刚才发出惊呼的年轻人就是肖衍所说的李子辉,已经是服役五年的老兵,但毕竟一直在北宁镇驻防,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场,刚才的惊呼只是出于潜意识。

    肖衍的话就像毒蛇一样嗜咬着李子辉的尊严,他的脸羞红,惭愧地低下了头,默默地摘下了象征着荣誉的肩章,但却倔强地不肯去最后一排。

    “我的荣誉已经被我玷污,请允许我用鲜血来洗刷自己的耻辱,允许我用荣耀为了获得再次佩戴肩章的资格!”

    李子辉的拳头握得紧紧的,终于鼓足了勇气,说出了上面的话。肩章被摘下是被自由民视为最大的耻辱,他有勇气面对死亡,却没有勇气面对着几百年来灌输到他们灵魂之内的荣誉,也没有勇气面对同伴事后的嘲笑。

    肖衍叹了口气,伸手接过李子辉的肩章,点点头表示同意他仍然可以在第一排,转过身去,迈步向前。

    “笛手,继续吹奏!所有人,前进!”

    在几秒钟后,队列已经重新整理完毕。前面是俄国人的排枪,身后的哥萨克的马蹄,散乱的队列是危险的,所以肖衍浪费了宝贵了几秒钟时间,将队伍停住,安抚了因为身后骑兵忽然出现带来的恐慌。

    效果是显著的,重新迈步前进的连队很快恢复了平静,虽然很多人端着燧发枪的手已经有些轻微的颤抖,但现在的战场毕竟还是安静的,前面的俄国人正在装填子弹,缓慢地装填速度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前进到操典上规定的射击距离。

    在他们射出第一枪的时候,身后的哥萨克应该就会冲到他们的身后,但如果不镇静地继续前进,只能被前后夹击彻底消灭。

    肖衍想的很简单,既然这是无解的陷阱,那就在完全被击溃之前将不知陷阱的猎人咬伤。

    因为这里是他们的土地,是他们祖先的安眠之处,是他们妻儿的欢乐之处,他们要保卫的不是什么国王,也不是什么荣誉,而是切切实实的自己的土地。

    刘健在等待这个机会,因为他之前没有见过燕国的任何一支正规军,他必须知道这支军队的纪律和忍耐力。并非拿着燧发枪就可以称为近代军队的,如果对面的连队面对夹击时立刻就溃散掉,刘健会选择立刻后退,并非出于胆小,而是这种仗是无意义的。

    显然,山坡下的燕国燧发枪连队并没有令刘健失望,在经历了些微的混乱后,指挥官果断地重整了队伍,然后在悠扬的笛声中继续前进,没有任何人再回头看一眼越来越近的马蹄声。

    “就是现在!枪骑兵出击,慢步跑。其余人分成两翼,在后面二十步外,所有人,出击!”

    说完之后,刘健跳上了战马,抽出了马刀。十二名曾在枪骑兵团服役过的村民紧密地并排在一起,随着刘健的命令跃出了树林。

    战马们闻到了它们熟悉的硝烟味,训练过的战马习惯性地靠在了一起,十二人的队伍并不多,但却有一种冲破一切阵列的气势。

    慢步跑是为了保持队列的整齐和密集,在五十米左右的时候发动冲锋,那样队形才不会散乱。

    除了燕国之外,各国的骑兵都是装备了燧发手枪,甚至很多邦国的骑兵每人都有三四支上满子弹的火枪。但燕国的将军们严禁燕国的骑兵装备燧发短枪,在他们看来,装备了火枪的骑兵将失去冲锋的动力,而退化为散乱的各自为战的骑手,而不是冲破对方阵列的骑兵。

    萁子朝鲜继承权战争中,齐国的骑兵用回旋射击的战术妄图抵挡凶狠的燕国骑兵,但是在马上每分钟1到2发的装填速度让他们根本无法阻挡燕国骑兵的冲锋。

    燕国军方在战后总结道:在这个时代,虽然骑兵的战场主导地位已经无可避免地让步给步兵,但是骑兵若想在战场上发挥更大和更合适的作用,必须摒弃火枪,拿起马刀和长矛,用最古典的冲锋冲垮敌人的阵线。以严格的纪律和严酷的纪律来提升骑兵的整体素质,用马的胸脯和长矛、马刀以及严密的阵型来消灭敌人。

    而奔跑在前面的村民们就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被训练了八年,虽然已经退役,但是深埋在骨子里的习惯就和他们从小学就学会种地一样,就算十年二十年都不会忘记。

    “那是什么?”波雅尔科夫原以为这是一场必胜的战役,但是他所轻视的东方人给了他的傲慢两次致命的打击。

    先是山坡下的燧发枪连队在经历了慌乱后重新整队继续前进,接着在不远处的密林中涌出了三十多名骑兵。

    这三十多名骑兵的位置很好,发动冲锋的时候恰好在自己的哥萨克们接触到东方的火枪手之前,而且进攻的发起位置是在哥萨克的左翼,那样哥萨克们如果想要和他们劈砍,就必须调转马头,重新加速,但如果这样的话,自己手下的这一百多个哥萨克就只能和山下的东方火枪手们对射,显然,对方在纪律和装填速度上都更胜一筹。

    “狡猾的东方人!”

    波雅尔科夫恨恨地骂了一声,然后督促手下的士兵们继续装填,这时候双方都已经没有了底牌,所能依靠的就是纪律、训练以及运气了。

    正在装填的士兵们显然也注意到了哥萨克左翼出现的那群东方骑兵,他们带着和步兵不同的宽檐帽子,那是为了遮挡对方劈砍的视线。

    可以说,刘健选择的时机是近乎完美的,这时候忽然出击对与对方的指挥官来说是个灾难,他们必须立刻做出决定,是继续冲击步兵还是对付左翼的骑兵。

    如果要对付刘健他们,哥萨克必须在这时候就停下脚步,整队后发动冲锋,因为刘健他们出现的方向在他们的左翼,一旦被这群东方骑兵靠近,他们只能溃败,因为除了左撇子,没有人用左手使用马刀。

    可是左撇子在东正教中时亵渎神灵的姿势,笃信东正教的哥萨克们如果从小用左手拿勺子吃饭,会挨父亲的鞭子的……

    骑着黑马的副官也已经发现了刘健他们,朝着地上吐了口唾沫,骂了几声之后,果断地下令,全体停止前进,拨转马头,准备冲锋。

    “哥萨克好汉们,让那群东方人见识下哥萨克的马刀吧。以圣母的名义,慈悲万能的父啊!”

    “乌拉!”

    四十个哥萨克拨转过马头,在副官说完之后,就有人迫不及待地冲了出去。这时候的哥萨克从未和真正的东方骑兵交手过,那些通古斯蛮子根本不值一提,而且此时的沙俄还没有扩张到中亚,也没有遇到恐怖的土库曼骑兵,所以对于马上的冲杀和劈砍有着绝对的自信。

    副官原本是想将队伍集中起来,但是哥萨克不经命令镜冲锋的特性实在是他所不能理解的,在瑞典当过雇佣兵的他见过波兰人恐怖的冲锋,所以他希望借此在俄国建立一支新式的骑兵,然而哥萨克们显然不明白纪律是什么东西。

    哥萨克的热情导致四十多名哥萨克们稀稀拉拉地排成了一条不规则的波浪,但是空隙很大,刘健笑了笑,对身后的赵玉林说道:“看看吧,这群。”

    赵玉林摊摊手,脸上抑制不住笑容和兴奋,跟着刘健骂了一句,周围的小伙子发出了一阵哄笑。

    刘健将那些在麦场特别能打的几个人放在了枪骑兵的左翼,这样正好迎上的是哥萨克的右翼,他的计划是靠枪骑兵冲乱哥萨克的阵型,然后自己的左翼抵挡住哥萨克的攻击,右翼则通过优势来挤压哥萨克的左翼,毕竟左侧并不方便挥砍。

    第一卷 :燕国雪 八:纪律决定胜与负(下)

    隆隆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刘健已经可以看到对面冲过来的那个哥萨克的大胡子,油腻腻的胡子下,嘴巴大大地张开着,呼喊着“乌拉”,身子在马鞍子上不停地左右扭动着,那是轻骑兵的习惯,通过摆动重心来让对方找不到劈砍的要害。

    显然,对方也是个马上的好手。刘健估算了下距离,冲着旁边喊道:“枪骑兵,加速冲锋!”

    十二个枪骑兵将长矛夹在腋下,鞋后跟上的马刺狠狠地扎进了马的皮肤,整齐的马墙向着哥萨克挤压过去。

    “左翼冲锋,右翼迂回从后面攻击哥萨克的左翼!枪骑兵保持队形!

    自由民!冲锋!”

    几十米的距离对冲锋起来的战马来说很短,但也足够十二个枪骑兵将马的速度提到最快。

    刘健之所以在这么近的距离才发动冲锋是因为五十米左右的距离可以让这些已经退役的枪骑兵们继续保持阵型,虽然在后世,骑兵的密集冲锋可以达到上百米远,但那需要严酷的纪律和优秀的军官。

    好在人数不多,只有十二个,而且不需要排成纵队、多列队种种特殊的队形,只需要排成一线冲过去撕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