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此时也是各怀心思,眼下朱由检文治武功已经有中兴之君的气势,所以在场的众人都认定大明中兴已经是必然。
但是皇帝陛下还有一个软肋,那就是身边女人太少,皇脉子孙匮乏,所以皇帝陛下应该多一些女人才是。
“去查一查这个女子什么来历。”
巩永固也在朱由检身边,很快就将一个锦衣卫召唤到身边,随后朝着这个锦衣卫吩咐道。
这个锦衣卫立刻领命离开了。
很快,朱由检一行人就来到了清苑楼,这是南京城最好的酒楼,酒楼一共三楼,三楼都没有雅间,全部都是大厅,二楼和三楼的座位是围绕着四周排部的,食客们可以轻松地看到一楼的大厅。
这也是清苑楼掌柜的用意,三楼是视野最好的地方,可以看到一楼和二楼的场景。
朱由检已经令侍卫提前预定了三楼最好的位置,今天不仅是为了请身边的近臣吃饭,同时朱由检也是为了放松一下自己。
进入清苑楼,顿时一股浓郁的书香之气迎面扑来,清苑楼的掌柜是读书人,但是多次科举不中,于是就改为行商。
但是掌柜没有忘记自己读书人的身份,于是在开设的清苑楼里面悬挂了大量当时名诗佳作。
于是招来了大量的读书人来此,久而久之,一些食客的作品也纷纷被收录起来,悬挂在大厅里面。
当初设计建造清苑楼的时候,掌柜就考虑到为读书人准备,所以就没有设置雅间,就是为了众人聚在一切,可以相互讨论学识,雅间会影响整个酒楼的风味。
事实也证明了掌柜明智的选择,整个清苑楼三层都是开放的,食客们没有任何遮挡,平日里比试诗词歌赋,对联接词,甚至在一楼大厅摆上投壶之类的斗酒斗诗的玩物,二楼三楼的食客也可以围观叫好。
如今清苑楼已经是南京读书人闲暇之时必来的地方,而且随着大明朝迁都南京,并且今年又是三年的一次的科举,之前都是去北方的京城赶考,如今大明朝南迁南京,所以南京就成为了读书学子们云集的地方,于是清苑楼的生意就更好了。
当朱由检他们来到清苑楼的时候,一楼和二楼都已经座无虚席,而且多数都是青年学子,现在随着朝廷的南迁,南京立刻成为了大明的政治中心。
而且明末议政之风盛行,加上江南之地深受东林人的影响,青年读书人都会加入议政论证之中。
如今的清苑楼已经少了很多诗词文化,反倒是成为了来到南京的读书人议论朝政的地方,于是清苑楼里面每天都会发生激烈的争论,多数是围绕着朝政的争论,其中也不乏学派思想的争论。
朱由检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三楼,朱由检选择了一个靠近围栏的地方坐下了,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楼和二楼的大部分地方,视野很好,而且有围栏的阻挡,下面的人反而不能看清楚朱由检的样貌。
“江南的学子菁华尽聚于金陵,.多少年没有看到如此之盛况了。”
钱谦益刚刚落座,就感叹地说道,一路走到三楼,都是青年学子谈政议理的场景,这让钱谦益非常感慨。
虽然南京城之前也非常繁华,但是毕竟之前不是大明的都城,没有再次举行过科举,所以想要将江南学子全部聚集到南京,是根本不可能的,如今金秋科举要在南京举行,江南学子纷纷来到金陵。
很快酒菜就被全部摆上了,朱由检和身边的几个近臣已经纷纷落座,有大学士范景文,新进大学士钱谦益,还有黄得功,李守荣,巩永固,黄斐,张水牛等人,余下的随行官员和侍卫们都坐在了一旁的几张桌子上面。
酒菜已经经过严格检查,绝对不会有问题,朱由检和众人也纷纷开始用餐,毕竟还是头次和皇帝这样直接坐在一起,虽然都是位高权重的官员,但是还是有些紧张。
朱由检看到众人都有些紧张,嘴角翻起一丝微笑,然后也就不再做作,直接拿起筷子开始吃了,看到皇帝都放开了,众人也就没有什么拘谨了,几位军人自然是不客气了,文官也随后加入进来了。
清苑楼的最大特点就是议政,很多学子如今谈论最多的就是朱由检的新政,行商令和土地征税的新政。
很快,一些议论新政的争论就吸引了朱由检的注意力。
“如今的新政在江南数十州府已经全部执行开来,到处都是怨言,商人叫苦不断,我看新政完全不得人心。”
此时,一个青年学子的声音顿时吸引了朱由检的注意力,也让朱由检身边的人都紧张了起来,这个学子竟然公然反对朱由检的新政。
但是朱由检不以为然,他只是好奇这位学子的言论,朱由检知道新政一定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自然是有人会反对的。
很快,这个学子的观点就被他旁边一桌的另外一个学子反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