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网游小说 > 网游之帝国争锋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型侯国的属性

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型侯国的属性

    </br>

    ………………………………………………

    国号:诺

    年号:帝国元年(可修改)

    等级:大型侯国

    声望:2395010310511011599105

    国库资金:1653亿

    国家人口:262万/590万

    国家税率:10

    国家民心:41110103105110115105105

    综合国力指数:49918

    军事指数:13468

    经济指数:26620

    政治指数:2947

    文化指数:5959110105

    国家称号:天下第一侯国,天下第一县城,仁义之国

    国家特产:八味地黄丸,麻沸散,仙杏,漆叶青黏散

    奇珍异宝:《伤寒杂病论》,《脉经》,《六韬》,太公垂竿,《青囊书》,《正气堂集》,《唐伯虎书画集》,《六如居士集》,石犀,锁龙链,《吴普本草》,《透天玄机》,《玉景秘旨》,《皇极体要论》,《元元真书》,《修龄要旨》,《太古遗音》,《琴声十六法》

    特殊建筑:摘星楼,难民营,杏林,养马场,青楼

    国家军团:86747/269000(飞虎军459,俞家军618,兵车营670,骑兵5000,重装步兵50000,水兵30000)

    守护兽:白虎(幼生期)

    国家疆域:白虎郡(6县6城106镇),东原郡(36县10城278镇),西漠郡(36县10城278镇),铁山郡(3县3城60镇),铜山郡(1县1城20镇)

    诺村现有建筑:高级铁匠铺,高级木匠铺,……(免得被说凑字数,省略了。。。)。

    ………………………………………………

    与中型侯国的属性相比,诺国的各项数据变化的更加明显了。

    声望直接增加了17000多,除了诺国最近一系列军事行动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诺国在东原和西漠之上新增的县城上面。每新增一个县城,都可以获得200声望。

    这一段时间,都增加了五十多个县城,声望都直接增加了一万多。现在声望越来越重要了,这也是获得声望最为快捷的途径。

    而李诺获得声望的过程当中,当然是摘星楼这个特殊建筑的奖励,以及与系统势力结盟奖励的声望最多,都是一千声望,但是这种情形重现的难度太高了。

    如果算上各项加成的话,诺国的声望已经达到了34000多,当然其中有一项是妲己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国库资金是诺国从来没有达到过的高度,竟然还有如此高的的剩余!自从医师兼职任务的出现,诺国的日收入就达到了两亿,等到漆叶青黏散出现之后,再加上八味地黄丸的提价,诺国的日收入已经达到了骇人听闻的五亿金币!不过,还要除去宗主国的抽成。

    虽然诺国的支出,依旧高居不下,但是诺国终于无惧了。不过接下来诺国还有几笔大的支出,一是战马的购置资金,还需要十几亿金币。而接下来的比武大会,也需要至少五亿金币的投入。

    以现在诺国的收入水平来说,不论是何种耗资巨大的建筑,诺国都不怕了,所以李诺可以肆意挥霍。附属乡镇不仅修建了城墙,甚至连护城河也一并修建了!所以光是投在一个附属领地城墙和护城河的资金,都是160万金币。

    诺国现在有将近七百个附属乡镇,光这一项就是十几亿的投入,而且,诺国的附属领地,还在不断的增加之中,不管是新设郡县还是新占领地的。

    现在诺国这么有钱,之前欠的农民的技能补贴,李诺都已经吩咐户部尚书宋献策去处理了。

    诺国的人口上限和真实人口,也增长迅速,现在随着诺国修建的新的城镇越来越多,诺国可以容纳的居民数量也越来越多了。等东原、西漠二郡的附属领地名额全部修建完毕,县城也都升级到三级县城,单单是这两个郡的人口上限将突破到两千五百多万!

    而乌溪平原上的三个郡,如果各县城都升级到三级县城的等级,人口上限也不过才两百万左右!

    诺国的真实人口达到262万,除了新增的7个县城带来的不到九十万人口,剩下的就全部都是刷新的流民了。诺国的人口上限基数本就高,再加上各项加成,尤其是李岩的天赋特性“归心”可以提高流民刷新数量5,所以才造就了诺国人口的快速增加。

    这也是李诺不选择女娲当做祭祀神灵的关系,当现在大部分玩家只有一两个县城,人口不过几十万的时候,诺国的人口都已经突破到了两百多万。

    当然,也有一些玩家人数也早已突破了百万!比如那些拥有历史名将的玩家,除了依靠入侵他国,还有新置郡县,他们也获得了大量的人口,而据说胖国的人口都已经达到了将近两百万!

    国家民心在上次大幅下降之后,终于又重新回到了四十以上,这个安全线。如果算上加成,诺国的民心也有68点了,勉强还算可以了!

    除了国家声望、国库资金和人口大幅增长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