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清楚自己没学问,能知道上进,算是一件好事。但他这么个学法,几辈子能有出息?”
张福皱了皱眉头,小心翼翼的问道:“老爷,少爷读书就行,难道还要给找个学法?”
赵与烈瞪着张福,气呼呼的说道:“之前说要给他纳几房小妾,好让他安心留在家里,不出去鬼混败家,现在看来用不着了。先给他找几个教书先生回来,最好是以前考过发解试的,若是城里的名师就更好了,别怕花银子,让先生好好教导他,他的学问才会有精进!”
张福一脸迟疑:“少爷读书,明摆着是心血来潮,打发无聊,不定是几天的热度,再给他找先生的话,是不是有些过了?”
赵与烈眉头一挑,吹胡子瞪眼,看的张福心里直发毛。
他冷声道:“让他自己去读,他能读懂什么!找人给他讲解,他才能安下心来,而且还可以看着他,不让他到处瞎跑,这不好吗?”
张福恍然,赶忙拍起了马屁:“原来老爷这是找人看着少爷,还是老爷您高明,老奴这就去找名师。”
赵家到底在婺州有一定的人脉关系,才不到两个时辰,张福便找了五个曾经考过发解试,但没中过进士,在城内教书的先生回来。
年龄结构很丰富,从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都有。
一个个都身穿文衫,一副文人骚客模样,显得很有学问。
大宋朝的科举有这样一个特点,不是过地方上的考试就能拿到功名,然后享受各种特殊待遇的。
明朝,考过了乡试成了举人,有了功名,交税就有优惠政策,可以少交,而且地位骤增,走到哪里都会被人喊声老爷。
但在宋朝,考过发解试可不会当举人,甚至连个秀才都不算。
发解试不过是块敲门砖罢了,考过了,只是有了参加省试的机会,但这个机会只有三年的保质期,如果三年之内没考中进士,不好意思,还得继续从发解试开始重新考起。
这五位去考过进士,听起来牛逼哄哄,但是没中,还是个普通人,社会地位不会有太大变化。
唯一有用的可能就是有资历出来教书育人,收点学费补贴家用了。
“老爷,人给找来了,都是城里的名师!这几位在进士考试中,差一丁点就过关了呢!”张福笑着介绍道。
“见过赵老爷。”几人都不是什么豪门大户出身,见到赵与烈还是恭敬行礼,这很可能是未来的衣食父母,当然不能失了礼数。
赵与烈脸色漆黑,为儿子选先生,他是很认真的。
他指了指其中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道:“你也是来应聘的?”
那人拱手道:“正是。”
赵与烈当即说道:“年轻的毛还没长齐,不要。”
那人一听自己啥才艺才没来得及展示就被淘汰了,很郁闷。
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年轻咋了,年轻就是资本,没听说过后生可畏吗,那几个倒是年老,可他们考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考上,一看就知道水平不咋滴。
而且越年轻越和你儿子没有代沟,共同话题多了,自然能共同进步,正所谓良师益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