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望的前部率先抵达铁沟,而戚宗明的主力早已经在平原上排开了阵列。
这一次没有太过于花里胡哨的计策。
两军相遇,只有拳头硬的一方,才能获胜。
西军在人数上占据了优势,满打满算,十二万人之多。
不过明军的兵力,和军差的并不多。
已经渡河的明军就已经有了六万人。
这其中包括主干皇卫营的四万部曲,还有从地方抽调的,战斗力并不强的地方军。
而黄得功部,也有一万多人。
只论兵力,还完全达不到悬殊巨大的地步。
至于兵种上,明军骑兵,步兵,火器兵,都非常完善。
最精锐的自生火铳兵五前,被列于中军之上,担任着火力排射的主要任务,而其他步兵,即使没有燧发枪,没有完全退役的火绳枪还是配备在手的。
综合的火器配备率有六号成左右。
相比于西军的一成半的火器占比,在远程的火力压制上,绝对是完胜的。
当然,明军的产能,是可以保证军队的火器配备达到百分之百。
不过……这在前膛枪时代是愚蠢的,行为。
火器上没有刺刀,又没有近战兵的保护,这要是万一被敌人近身,就好比女枪被诺手钩到,妥妥的一套带走。
所以,五到七成的火器配备率,是目前比较科学的方案。
西军的先部,并没有冲锋,大家进行了友好的干瞪眼之后,暂时停顿在铁沟一线。
直到孙可望部的抵达,大家基本上遵循着绅士风度,在没有摇旗呐喊之前,是没人主动上前,挑战的。
火器兵已经,就位。
大战一触即发。
孙可望望着明军的军阵,在亲眼看到明军的阵容后,原本自信的样子,却忍不住有些忐忑起来。
明军的军容上显然比他们整齐,而且一个个穿着制式的铠甲,感觉好帅的样子。
在反观自己的部曲,大多是出关之后,从各部杂糅出来的部队。
军阵中,说不上有什么队列,大家人头攒动,根本没个定型,甚至好多人在阵列中有说有笑,似乎完全还没意识到接下来将会遇到什么。
这些都不是孙可望能够控制的,打仗么,打的就是气势,一股脑冲出去,将敌人干翻,似乎也就这么简单。
孙可望对于面前军阵列列的明军没啥大想法,既然选择了出征,那就不能有所畏惧。
孙可望别无选择,击鼓进军。
大军所有畏惧,其中做多都是完全没有经过训教的老农,而西军战斗力较强的部曲,在孙可望手下当着监军,按照老一套的方式,用阵前斩首,来防止军队崩溃。
西军,冲了,一个个都穿着布衣,许多人还衣衫褴褛,但在战争面前,他们不过是孤弱的生命,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排山倒海的朝着明军压了过去?
“准备!”
“射击!”
明军的号令官指挥着一排排的明军,对着冲杀过来的西军,发出了命令。
说是一排排也不准确。
应该说是三排。
一排射后蹲下,第二排接上,继而第三排,然后是第一排,不断循环,直到弹药用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