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序身为军中将领,所以将这书信写的颇为言简意赅。
只不过这桓冲是何等人物,自然可以在这简单之极的言语之中,理出这几个月里襄阳城中所发生的几件大事。
襄阳外城失守之后,他与襄阳内城之间的情报联系已经被秦军阻断。
他能做的,就是多派些暗探,潜入围城秦兵之中,时常查探秦军的动静。
最近这一个多月以来,秦军攻势之凶猛,桓冲自然是知晓的。
从探子所描绘的攻城场景来看,其规模之宏大,战况之激烈,就连自己也只是经历过那么寥寥几次而已。
朱序能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硬是将这襄阳城守的滴水不漏呃……只有在被夜袭的时候漏了那么一点儿,如此战绩,也足可以傲立与诸多武将之上了。
也怪不得自己的兄长桓温和桓豁都对这朱序如此看重。
只是,本以为到了现在,朱序应该已经到了极限。
城中没有了粮食之后,民变总是会发生的,或早或晚,总归也不会再坚持超过两个月就是了。
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襄阳可就是回天乏术了。
可谁知,在这个时候,竟然得到了朱序的喜报。
不仅对守城持有极度的自信,而且城中的粮食问题也在暂时得到了缓解。
而这其中的原因,都和眼前的,这名叫谢离的清瘦小子有关。
“回桓将军,小子正是谢离。”
“嗯,如果次伦所言不虚的话,那你倒是个好苗子。”
桓冲又重新变成了刚才的姿势,斜靠在那软塌之上,满腹心事的说道。
“桓将军过誉了。”
谢离也是简单的回道,并没有过多表示。
看桓冲的表情,谢离知道,在朱序报告了目前襄阳城的情况之后,他肯定是在思考对江陵这边桓氏兵马的策略安排。
如果是桓婵得到了这个消息,她肯定是恨不得欢呼雀跃,第一时间去找人分享。
但是作为目前整个桓氏一家之主的桓冲,却不得不在每一个细节上,考虑其中对于自己家族的所能带来的影响。
很累,却没有办法。
望着目前的场景,谢离突然间有些恍惚。那已经去世的桓温,应该像是三国时期,杀伐果断,丝毫不拖泥带水的曹孟德。在登上舞台时,带着那一点点的兵力,一路披荆斩棘,最后定下了一片属于自己的不世基业。
而眼前的桓冲,虽说现在已经代替了桓温的位置,但更多的,却像是之前曹孟德帐下,那些一直在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出谋划策的幕后谋士。
虽说这样的感觉可能对这样一位家主来说,可能有些不公平,但是这确确实实是谢离当前最为直接的感受。
如果说必须要用武将来比较的话,那也应该是陆逊吕蒙等儒将了。
又是良久之后,桓冲对着幼子和幼女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先出去。
桓婵本来就想着早些回房,刚才又从谢离口中确定了朱叔父的状况,所以待在这里早就有些百无聊赖了。
所以等到父亲“放行”之后,桓婵便匆匆行了一礼,三步并作两步,退着出了大厅。
桓羡此时的气势还没有回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