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喜轿,吵闹声仍旧不绝于耳。陈芸静不下心,想着即将离开故土,奔赴另一方陌生的天地,以后要谨言慎行,去应付形形色色的人,不由百感交集,感触万端。
花轿旁边,几个随从顺手点燃了‘飞天十响’,随即,地面生烟,发出震天撼地的响声。
管事的见时辰差不多了,开始着手安排宾客入席,与此同时,掌勺的也开始招呼人上菜。
金氏还想送一送女儿,碍着公婆在上,只得望而却步。陈父、陈母晓得她的心思,就扶将着站起来,颤颤悠悠朝迎亲队伍那边去。金氏眼明手快,赶忙上去搀扶。
此时,二踢脚响了,杂乐班已经吹响乐器,领先开路;打执事的、送嫁妆的紧随其后。
沈复见轿夫将喜轿抬了起来,喜得跳上红鬃宝马,一把抓住了马缰。正准备按辔转弯,忽见金氏扶着外祖父外祖母出来,沈复眉头一动,又很利落地从马上跳了下来。
“外祖父,外祖母,你们怎么出来了?”沈复大步迎上去,一边行了礼,一边询问。
“回去途中小心点!”陈父声音很微弱,“芸儿就交给你了,你可要一辈子对她好!”
“唉!”
沈复应一声,见外祖母别无他话,转头又朝岳母金氏望去。
金氏倒没什么特别要交代的,只是舍不得女儿,就默默擦了擦眼泪,叮嘱沈复路上小心。
沈复一一应下,毕恭毕敬地对着长辈们拜了三拜,然后抱拳告别在场的父老乡亲。返回到迎亲队伍里,沈复转身望了眼农庄,然后纵身上马,两腿一夹,胯下的红鬃马登时撒开马蹄。
此时,正值季春,路边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沈复迎娶美娇娘回府,一路观山望水,临风对日,好不惬怀。
忽忽黄昏。
沈府门前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当门聚着七八个婆子以及二三十个丫鬟、小厮。遥见迎亲队伍回来,冯妈妈满面堆笑,一面打发丫鬟进去通禀,一面亲自上去迎接。
扶了新娘下轿,冯妈妈张口讨了几句巧,然后打头而走,引着新郎穿门过户。到了前厅,只见画栋雕梁里红幔高罩,琼香缭绕,宾客不计其数,挨肩擦背,熙来攘往。
当时,沈母俨然居中而坐,沈稼夫以及陈氏分坐两侧,沈稼君携周夫人北面立,沈稼公携吴夫人南面立,另有林姨娘、顾姨娘、蓝姨娘、洪姨娘、马姨娘等人依序而站。
主婚人见新郎新娘快要登堂入室,就大摇大摆走出来,厉声喝止住喧闹人声,然后念念有词道:“三星在户,青鸾对舞千秋会,鸾凤和鸣百世昌!”吟罢,对着上座必恭必敬作了几个揖,然后才朗声喊道:“吉时已到,请三爷儿、三奶奶拜天地!”
男傧相马致远、华剑锋闻言,背地里坏笑两声,连忙推了推沈复;女傧相夏瑛娘、薛宝珠见新郎官递来牵巾,迅速接下塞在陈芸手心里,然后又小心翼翼扶着新娘到沈母跟前。
“一拜天地,沐日浴月,景星庆云!”
“二拜高堂,寿登耄耋,阖府欢乐!”
“夫妻对拜,鸾凤和鸣,百年好合!”
主婚人嗓音洪亮,声音拉得悠远绵长。
沈母见孙子奉命成婚,喜得老泪纵横,止不住拿手帕擦拭肉眼泡儿上的泪痕。陈氏眼尖,连忙凑上去安慰婆婆。沈母知她孝心,一面让她安坐,一面通知主婚人宣读完婚告文。
“己亥年壬辰月丁卯日癸酉时,谢德轩谨以牲酒之仪,敬告于本宗沈氏历代考妣:
天地交泰,保合太元,人间二美,星会桥边。沈、陈二人夫妻团圆,合卺大吉,于前厅齐拜祖先。是夜,华堂吉庆,人声喧然。天配良缘,地匹姻机,沈、陈二人应举案齐眉,白头偕老。吾祖在上,谅亦欢焉。伏希吾祖,祜启后贤,百世其昌,瓜瓞绵绵。
敬告!”
陈芸默默听着,心中过分紧张,不由攥了攥手中牵巾。沈复在那一头感知到了,连忙晃了晃牵巾,并趁人不注意凑近一些,轻声细语道:“别怕,我在你身边呢!”
陈芸鼓起两颊,试图透过红盖头望望左右,可目之所及全是红色,连脚下的红地毯也是灼目的红。
尔时,陈氏招呼冯妈妈靠前来,吩咐她送陈芸回婚房等候。冯妈妈笑了笑,一声令下,几个婆子立刻潮水般涌围上来,将陈芸围得水泄不通,簇拥着将人送出大堂。
陈芸盖着盖头,什么也瞧不见,只听见耳边的吵声越来越弱,最后弱到听不见了,突然听见房门拉动的声音,然后就见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