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少爷只管放心,红娘子想动您一根汗毛,除非从老奴的尸体上跨过去!”
他实在没想到,自己才离开一个月,家里就发生了这样的大事。
不过他更没想到,自己一番慷慨激昂的誓忠,少爷反而……
“我说,苏管事……”梁铮傻眼般地瞪着他,半晌,才呆然地叹了口气:“慷慨赴死的确是高尚的品质,但慷慨过头的话,也是很让人困扰的啊。”
“不不不,少爷,我反而觉得……”苏清和挠了挠头,“您刚刚说的那些……那些什么……让我们拿着这些蛮夷的火器,排什么……什么列的去对抗来去如风的马匪,才更让人困扰啊。”
是的。
事实上梁铮花了一个时辰,和苏清和讲清红娘子叩城的事只用了几分钟,然而和他谈“线列步兵”队的战术,反而用了十倍以上的时间。
这种战术一般是把军队沿正面平均配置,展开成二至三线。各线相距50至200步,每线又分为3至6列,凭借无与伦比的纪律性、组织性和战术条例。可以像机器一样听着鼓点步步前进,即使万马冲锋过来,也可以镇定自若的实施排枪射击,?发起著名的墙式冲锋。
而这就是梁铮想出来的办法——他要自己的家将们建立起线式步兵,用步兵的火枪和刺刀去对抗红娘子的骑兵!
使用这种已经达成近代化的标准的战术,和正规的封建军队都有着“代差”,对付一般的马匪,自然可以丝毫不再话下。
要知道,当初300名英国“龙虾兵”从英吉利劳师远征,登陆后就可以暴打超过一万的印度军队了。
当然,如果有人在这时候对他说“身为全知全能的穿越者,没有飞机大炮屠大清,一枚核弹平盛京的觉悟,可怎么行!”未免有失风雅。
可是这种步兵的战术理论,在关宁铁骑出身的苏清和眼里,这就很尴尬了。
步兵怎么可能胜过骑兵?
尽管他不反对使用火器,事实上关宁铁骑当时就装备了许多的“三眼神铳”……但即便如此,火铳的意义,也只是放完了一轮排枪后可以当矛使而已。
因此,在当时绝大多数人的眼里,火枪都是“打了一轮就废了”的东西,长矛大刀才是王道。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梁铮叹了口气,“可这里是河南,而且咱们梁府哪里来的战马?”
“这不要紧。”苏清和咧嘴一笑,语气彻底普通地说,“咱们都是跟着老爷当年刀山火海里滚出来的,说实话,哪怕是步战,红娘子什么的老奴也没放在心上……”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你们都是父亲手下使过的老人,我不想大家无谓地牺牲。”
即便苏清和是关宁铁骑出身,即便个个身经百战,但他们加起来不过百来号人,面对数倍于自己的马匪……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取胜?
“老奴谢过少爷好意。”苏清和虽有些感动,然而神色间却颇不以为然,“不过区区马匪而已,我老苏还没放在心上。”
“……我给你说了多少次不可轻敌?!”梁铮不得不提高了声音打断。
自己已经不止一次地强调了赵正阳的失败就是因为轻敌,怎么苏清和还是听不懂呢?
虽说他的话说得信心满满,虽然关宁铁骑出身的苏清和也的确有自信的资格,然而当初的赵正阳何尝不是信心十足?
他还带着数倍于红娘子的精兵……
可结果呢?
自己只有这百十号人,梁铮不想无谓的牺牲,所以不但要赢,还要赢得漂亮,既然上天这么大方地赐给了自己“机枪大炮”,不用那是傻瓜。
“再说红娘子的身手你应该知道,你真有把握凭手里的刀胜过她?”梁铮反问。
苏清和不由得呆了呆。
红娘子纵横河南,威名如雷贯耳,他当然知道。所以十成的把握,他是没有的。只是……
“可是少爷。”苏清和面露难色,“咱们都是大马金刀跟着老爷闯天下的,你不让咱们使大刀抗匪,非要我用这劳什子的洋枪……”
“我说了这叫前装式燧发滑膛枪!”梁铮再次强调。
“好好好,就算是前装式燧发滑膛枪,”苏清和摊了摊手,“可府里没人会使这些洋玩意儿啊。”
“我会。”梁铮言简意赅,“我来教你们。”
“少爷,你……?”苏清和一愣。
少爷什么时候学会这些玩意儿的?
“你别管我怎么会的,总之我会,我能教你们就是了。”
从对方错愕的表情中,梁铮当然可以轻易地读出他的潜台词,然而眼下他没心思去解释这个。
“可就算这样……”苏清和犹豫了一会儿又问,“这么短的时间能学会吗?”
“必须能。燧发枪这玩意看起来复杂,说穿了其实不值一提,和你们以前用的三眼铳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