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文武正处于狂喜中。
大统当前,终将被写进史书,他们认为,自己都可以称之有开国功勋。
但当皇上布告天下臣民,陆畔为煜亲王一出,皆惊。
啊?
啊啊啊,什么?
那陆家又是什么反应?
大长公主才出宫。
听说,大长公主很端的住,诚恳劝过皇上后,离宫时面色坦然,给了就接了。
这大长公主,敢在动乱期间接出太上皇,敢扶持今上登基,甭管到什么时候面色都坦然不意外。
倒是陆丞相含泪拒,二次提出要辞官。
各府收到以上消息:
有眼红的:
陆家,你府将好处全包揽得了呗。
你们府上是不是都封无可封啦。再说皇上,您给陆府封不封赏能怎的,已经凌驾于他们头上。
最佛系的要属先皇后的娘家。
最无奈的是贵妃的娘家梁府。以后,煜王爷一出,梁府更要避让陆家。
有阴谋论的。
还有阴谋论后疑惑的。
不至于才一统就架在火上烤是吧?毕竟陆家的所作所为都看在眼中。
陆丞相和陆大将军的功绩就不多赘述,陆丞相出了名的求稳一派。
只提咱们这位新鲜出炉的煜王爷,别的将领在征伐天下时,或多或少出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现象。
可这新鲜的煜王爷却是死心眼一个,最著名的,差些饿死在前线。
从小到大,陆畔更是世家子弟的楷模。
是各府家主看一眼陆畔,瞧瞧人家文武双全,规规矩矩,再看一眼自家那不成器子孙,不提也罢。
其中在心里不停推敲的就又孟大学士。
孟老是在府中震惊过后,他又知道了,又成了大明白,认为也不必如此惊讶嘛。
毕竟陆畔之父陆大将军,在此之前叫什么,大将军、王。
听听这名,大将军是官职,王又是什么鬼。
要不是怕遭皇上嫌,他早就想给皇上讲讲,这不合乎规矩。
可如今再看这件事。
只能说,那阵未统一,前期皇上不过才是位王爷,后期,嗯,他当初还是狭隘了。
那时,以为皇上是为让陆家、陆大将军更尽心效力才暗示般弄出这么个名。
却没想到,大将军、王,那是一份天子承诺,皇上一言九鼎。
如今,大将军王不在了,这个王爵终落在其子陆小将军头上,以示对大将军王的遗憾和怀念。
再加上大长公主目前是最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剩下的都死的死,残的残,宗正卿一直是他们这些朝臣中最闲得慌的,都不知道该管理谁。
陆家三代又子嗣不旺。
却为皇朝尽忠,以血铺路。
皇上这是希望陆家一脉能绵延流传,以告慰大将军王,正值朝阳离世。
“皇上,臣敬您。”孟老夫子拿起酒杯对自己说。
更觉得自己当初追随这样的明君,不悔。
而此时皇上也在喝酒。
皇上对照挂在墙面的舆图,望着那些收复回的河山,独自饮酒。
这是朕及冠那年去过最远的地方。
这是母妃的家乡。
那是皇姑母说父皇年轻时,常微服私访的地方。
望着江南某一处小城,那是丞相的祖籍老家。
这座小城,是陆畔带兵收复回的。
李德才侍奉一旁,眼圈泛红,强忍泪意。
十多年过去了,刀光剑影,头顶这一片天终于晴了。
后宫。
皇上脸色不是很好的从贵妃的“承乾宫”出来。
李德才一边观察皇上脸色,一边在心里摇头:贵妃娘娘喜话不少,却在提起封赏陆府时,说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话惹怒了皇上。
说句越矩的,贵妃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