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我太久,坏了。”随即起身打水洗脸。
就着这个空当,孔融把孙策要见祢衡的消息说了,嘱咐祢衡做些准备,不要错过这次机会。祢衡却有些不以为然。“我不想见他。”
“为何?”
“我不想做官,我只想做点学问,完成这部礼学史。”祢衡重新入座,指着案头的笔墨纸张。“我正打算给郑氏作书,借他注的礼经一读。扶风马季长没后,他的学问东传,一是涿郡卢子干,一是北海郑氏,卢植早没,子弟年幼,学问怕是没传下来。郑氏一直着力学问,收获颇丰,若能一睹他的作品,或能有所启发。”
孔融耐心地劝道:“正平,你潜心向学,自然是好的,可是治学也要有一定的条件。你想读郑氏之书,何不与郑氏弟子多接触?军情处的国渊国子尼便是郑氏弟子,你若在吴王左右,和他接触也方便些。”
“方便或许会方便些,天天被案牍所累,迎来送往,非我所好。”祢衡连连摇头。不管孔融怎么劝,他就是不答应,甚至想搬家。他们现在住的是杨家的一处产业,孙策既然想见,肯定找得到他。祢衡想搬到一个孙策找不到他的地方去,闭门读书。
孔融也是无语,恨不得抽祢衡两个大耳光,将他抽醒。
两人争论了半宿,各自睡去。
第二天一早,孔融醒来,见祢衡还在睡,便写了一封书信,命人送给杨修,让杨修想想办法。杨修正好要进宫谢恩,看了孔融的书信,暗自苦笑。他可能做了一件冒失事,祢衡这货实在不靠谱。他本想不理,可是话已经说出了口,总不能不问,便带着孔融的书信进了宫。
孙策看完孔融的书信,也有些诧异。没想到祢衡这么执着,连官都不想做。
“德祖,此人真可用吗?”
“臣也不敢保证。此人的确有才,只是这性子……”
孙策打量打量杨修,知道他已经有悔意,只是不愿意就此放弃,还想最后挣扎一下。能让杨修如此重视,看来祢衡绝不仅仅是狂生这么简单,应该是个真有才的。他也看过祢衡写的文章,文辞之尖锐,说理之清晰,的确非普通儒生可比。
“你给祢衡写封信,孤给他提几个问题。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