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底蕴深厚,但是却不足以动员数十万大军坐反!
这是因为如今大隋的国策,夺取一地,立刻清缴所属区域的兵甲,收归国库;并主持着分田分粮!
毕竟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愿意在能自由的情况下,非得给别人做奴仆家丁的!
狄青只是看到了繁峙杨氏的这般动员力,就立刻动下了心思来削弱,繁峙杨氏有着这般的动员力,附近的关卡城池可都是危险的很!
繁峙城下,看着城中的情报,异人们送来的情报很是详细,城中大概多少军兵都有描述!
二十万大军,真可真是危险!
在冯异看来,他逼得狄青分兵来堵截自己,虽然没能直接打到平型关前,但实质上却等于是把狄青拖在了这里,他以为这是汉军的主力,却不知道这只是一个千年世家的动员力。
可是从狄青的角度来看,他何尝不是用着一堆出自于世家的家丁,在真正的战场上肯定只出工不会出力的废物,换来了一个等待后续大军到来的时间,而且如果这些家丁给力的话,说不定还有留下这些汉军的可能。
当然,狄青的盘算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隋军后续主力来得及时,不过对此,狄青有着绝对的自信。
隋军不是宋军,没有内部派系的斗争,女帝威严之下,没人会在要紧之时做这些损人不利己之事的,若是误了国事,女帝可不会怜惜任何人的!
再说,李存孝虽然是他的顶头上司,不过此人颇讲情义,此时可不会为了战功耽误的!
一名骑兵自远处狂奔了过来,一到城前,他便从马背上摊到了地上,他是狄青前面派出去的哨探,狄青派去侦察周亚夫动向的哨探。
哨探身上的袍服破破烂烂,还有几处伤口正在向外渗着血,被人扶起来后,已是气息奄奄,命悬一线,这不是露在外面的伤口所能造成的,在衣服底下,应该还有其他伤痕存在,那才是致命伤,不过没等狄青让人在哨探身上找寻伤处,进行救治,哨探已经拼尽最后的力气,匆匆向他通报了最新的军情,
“周亚夫回兵了!已经到了十五里外!”
望向西边的双眼被山壁阻挡了视线,但狄青关注已久的敌人很快就会从那一处弯道拐过来。
克敌制胜,就在片刻之后!
“冯异将军探查清楚了?”随着离平型关越来越近,周亚夫的双眉也就锁得越来越紧,皱起的眉头在眉心处拧成一个川字。
在这恒山南域的山岭上来回了几天,百十里地的行军对一支最顶级的军队来说算不了什么,在联系上了汉军大营之后,卫青命他听从冯异之令,而冯异听闻他的位置之后,则是立刻命他回返攻打平型关。
本来他手上掌握的兵力并不算多,粮草也是紧缺,迫切需要汇合大军主力,若是让他就此实力对抗实力数倍于己的敌人,实在是一桩令人吃不消的苦事。
不过,冯异临时派来了一支五千人的援军,并带来了一些补给,倒是还能维持半月,也强迫他必须回军攻打平型关!
可是由于交通情报等讯息的中断,周亚夫现在还不知平型关究竟怎么样!
隋军主力真的已经在繁峙守城?平型关那里真的没有多少人?他真的要打下平型关然后攻击汉军后路?
什么都不清楚,这让一向行事稳重的周亚夫,也有些想骂人,本不该这么仓促的,但冯异对自己的军策深具信心,一接到周亚夫的讯息,便当即命周亚夫去打平型关,甚至还给他派来了“监军”。
对的!周亚夫认为冯异派来的这五千人就是“监军”,一名冯氏子弟冯云山,这不是不信任自己的表现吗?
周建功在旁劝慰着自己的父亲,“大人勿需担忧,即便平型关还有军士,应该也没有多少了,按照左将军信中所说,繁峙城中二十万人,这是确定了的,隋军就是夜以继日不停的朝这里派人,恐怕也就这么多人了;平型关里,应该人一斤不多了,我们三万俱是精锐,定然能一举攻下城池,洗刷耻辱!”
“如果真的这么简单就好了!”尽管心中不以为然,但周亚夫并没有指出儿子话中的错误,在战前,顺耳吉利的好话,总比一些锋利刺骨的实话要让人安心。
……
“陛下,如今看大势,汉国大势已去,雁门关被百万大军围攻月余,仍未陷落,岳将军如今已经移师宁武关,准备从宁武进关,大军分两路,白起率领一路越山道奇袭雁门关前的汉军大营,岳将军率领一路攻打汉国伪都!伪汉之命不过旬日之间!”
杨伊听着臣子们的议论,心思却并没有放在之上,对于岳飞和白起之能,她没有丝毫的怀疑,这两人联手算计之下,汉军也没有多少挣扎的余地,更何况两人帐下名将无数,大军的士气都不是汉军可以比拟的!
三关既然丢失了,汉国一个月都没有夺回来任何一关,此时也就是垂死挣扎了!
杨伊的注意力已经转到了江湖上,此时天下过不了多少年就要一统了,最起码燕云以南应该都能拿下,也就清国和元国占据草原和东北苦寒之地,可能一时半会难以压制!
当然,这也不算是坏事,还能给玩家一个刷军功的途径,未来想必大部分军功都要从这两族身上获得了,如今大隋拥有天下,这扩大了十倍的天下,资源之盛不是普通人所能想象过的!
“诸臣工,为岳将军和白将军饮胜!”
杨伊举起酒杯,诸臣结束了议论,一同举杯,之后也就结束了宴席,杨伊到了书房,看着此时礼部已经送上来待定的功臣封号和汉国君王的封号!
是的,刘邦已经派来了几次的策士来游说了,从一开始的互不侵犯到现在的称臣,可能卫青百万大军崩灭,隋军到达汉国都城之下的时候,汉国上下可能就会降了!
这点不意外,大汉高祖是能屈能伸之辈,大事不妙之时,也能屈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