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产量,给地方的好处,只有算gdp时可以拿来凑一下数字……当然,如果是混进了油企,那也是端了金饭碗了,待遇比公务员都牛。但这,貌似机会很少。因为,油企是一个封闭的圈子,外人一般进不去,人家岗位都传给孩子呢。油田子弟吧,有出息的出去挣大钱。没出息的,接班在油田上班……嚓,羡慕死别人了……
年少的时候,马林还幻想过自己家乡找到大油田后,成为科威特那样的富裕地区,家家有小汽车呢。结果,县里倒是找到两个千万吨级油田。但是,地方和百姓压根就没啥好处。因为,按照法律,资源国有,和地方及个人无关……两桶油不交地税,也不会给当地百姓一分钱福利……所以,他当时盼了个寂寞……
但是,当年那个榨石油的场面他记得清清楚楚。一群熊孩子,跟着石油勘探队蹦蹦跳跳的,还偷摸过那红色的炸胶,还看见工作人员用电线控制放入钻孔里的炸胶条子,然后用对讲机说“xxx,炸!”……
然后,钻眼里泥水冲天而起……大地震颤,一群熊孩子围上去,手摸着炸喷出来的泥水,看看有没有出石油……
但当时傻不拉几的孩子们不知道,那种起爆,根本不是当场炸出油,而是为了通过爆炸产生的地震波的频率数据,来分析更深的地下有没有油田。因为,石油密度和岩层不同,地震波的反馈数据也不一样。
不过,当时还是八九岁熊孩子的马林不知道啊,和一群傻不拉几的小伙伴期盼着炮眼能当场喷出石油呢。甚至,考虑过当场用脸盆接一盆回家玩……
回想当年还是熊孩子时的憨批经历和傻不拉几的想法,马林都被自己逗笑了。
……
可以说,马林让手下制作的长筒形的炸胶,和当年石油勘探队用的玩意还真像。唯一不同的,人家是电线操控起爆的。而马林弄的这筒状榨胶,还是用引信点火的。
因为威力太大,需要很长的引信。不然,点火的人跑不掉。所以,马林弄出了19世纪比利时人搞出来的圆盘引信。
其实就是个木盒,木盒内有轨道,把绕圈的引信空间隔开,避免燃烧过快。引信在圆盘状的木盒内燃烧,不怕淋雨,也不怕出现什么小男孩一泡尿浇灭(布鲁塞尔历史上差点被法军给榨了,结果引信暴露在外,被起夜的小男孩一泡尿浇灭了引信,那小男孩后来成了民族英雄)……
另外,测试时,马林又发明了掩护的车辆——铁板车……
所谓铁皮车,其实就是在独轮车上面加了个铁板顶棚。去榨城门时,人把诺氏榨胶放在独轮车上,人推着靠近城门。
因为独轮车上面和前面都有铁板挡着,城墙上的守军压根拿执行任务的人毫无办法。这比原始版本的顶着木门上前安全多了。因为侧面也有铁板,压根不怕城墙上的守军的弓箭、铅弹甚至石块的攻击。当然,也不是没办法。比如,丢个手流弹,也能掀翻。
但是,这个年代的人没那么聪明,也没有普遍装备手流弹。所以,执行任务的士兵,有了铁板车的掩护,可谓安全得很。就算点了引信,因为引信包在木盒内,可以稳定地燃烧,不怕城墙上的守军用水浇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