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勋阳布衣 > 第284章 战争经济 中

第284章 战争经济 中

不会护着,大户不会认可,百姓只会唾弃。家产被夺,妻儿被赶出房宅算是下场好的了。

    所以陈迦星这伙人非常团结,为的就是不被欺负。所以明月庄的户籍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们,为了得到在明月集、在汉江边、在明月庄立足的资格,他们愿意做任何事。

    ……

    自从永乐朝势力发展到极盛开始,重返环太湖地区的江南工商势力,便想通过官府和士大夫施加压力,赶走趁着战乱开办工坊矿窑的武人势力,以及顺江而下的外地商人。

    大周从百年前起,便习惯了购买而不是征用物资,所以本朝的商业经济才会繁盛如斯,商人阶层才会如此庞大。

    虞允文从减轻国朝负担的立场出发,借了李响造出的势,暂时压下盘根错节、能量强大的江南工商势力,鼓动京西南路、荆湖两路、西川路、江淮两路,甚至京东东路的商人在江南剧烈竞争。

    如今的江南商场极度混乱,又极度复杂。

    京西南路的商人被称为“西北贩商”,荆湖两路和西川路过来的被称为“西来客商”,江淮两路的商人被称为“北来商贾”,其中蕴含着江南本地人对外来人态度的微妙差异。

    大周军全面反攻,每日里需要的各种物资以千石记。虞允文的计策很成功,直接减轻了三成战事花销,不然现在的钱粮困境会更加紧张。

    各地商人不再像往常一样,把大宗货物交给江南商人,赚点辛苦钱。而是直接卖给官府或大军,或是卖给太湖以西的临时作坊进行加工,甚至在江边收购、自建作坊。

    从京西南路过来的商人,当然是以汉江下游,明月庄、明月集和丹江口的商人为代表。

    庄民被李响鼓动,率先来到江南发财。

    被为难、被诓骗、被套路,仍属新嫩的明月庄商人阶层在磨砺中飞速成长,在一些手工物件儿的贸易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

    明月庄的商人主要经营成品药、铁器、蒸馏酒精、衣帽鞋袜,还向受到江南势力封锁的武人作坊提供炼铁炉、水车、风箱等器械中必备的关键部件,被眼红的人称为“只会奇技淫巧”。

    明月集的大商号,比如京畿道张家、河东司马家、三槐王氏的商号,利用强大的背景、人脉和货源,几乎垄断了牛羊马筋、牛羊角、骨胶、大宗草料、驮马驴骡等市场。

    明月集的大商号第一次做到了把货品直接交到大买主手上,获利甚巨。

    相比明月庄的商人需要四处奔走,才能一点点开拓市场,大商号的管事只需在建康等大城坐着,便可完成一笔笔交易,盖因货物有轻重缓急。

    丹江口是作为汉江作坊群向外运送货品的水路中转站发展起来的,最不缺的就是船队、车队和力夫。

    船头儿、车把式和脚头儿背后的东主见江南大有可为,急吼吼地让他们跟随船队奔向三千多里外的江南,顺带解决了明月集急需大批船队载货的问题。

    在无偿帮助王禀和杨可世的大军过江之后,丹江口那些走南闯北的家伙,在长江、运河、太湖和近海奔波劳累,占到了前线货运总量的两成。

    明月庄商人属于豪强庇护下的中小商人聚合体,明月集商号属于受到士绅和官府保护的垄断性大商号,丹江口商队属于本地势力支持的倒卖型商队。

    三者没有太多冲突的地方,相反还可以互惠互利,互为补充。面临江南商人阶层的步步紧逼,想在江南多留一会儿、甚至想扎下根基的三者暂时处于合作状态。

    京西南路的商人,或多或少赚了一笔,其它地方的商人也各有际遇。

    大战一起,粮价飙升。

    江南两路的粮价涨了大半年,四月底已经涨到了接近五贯一石的天价。

    四川路和荆湖两路的商人带来大量粮食、布匹和药品,和江南本地的士绅豪商合作,一个收钱一个收土地,不亦乐乎。

    大军出动,盐酱跟随。

    士兵打仗流血,民夫修路铺桥,每日里需要大量的食盐。盐酱一旦短缺,士兵的战力立马降低一小半,永乐朝便在食盐上吃了很大亏。

    江淮两路的官营盐场,低价供应几十万大军和民夫吃盐觉得很委屈,正好在江南民间找补回来,谁让江南有钱呢?结果不仅是市井小民,士绅豪商也进一步加剧了对江淮民众的恶感。方腊攻下杭州,便有你们江淮人干的好事,竟然还趁火打劫?!

    总之大部分的外来商人,都在大战连绵不绝的长江下游南岸赚到了钱。

    岭南商人还未从大理国入侵的颓势中恢复过来,一盘散沙的西南番商一如既往地不受大周待见。还好两者手上的优势商品,比如草药和土布,都是明月庄很看重的,终于在李响的连番关照下赚到一些。

    表面上,不可一世的江南工商势力偃旗息鼓,实则是酝酿着绝大反扑。他们绝不会让太多外人在江南本地扎根,分走战后的天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