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每个人都在过日子,匆忙的日常琐碎淹没了思考,更别提审视了。
油盐柴米酱醋茶,每一样都在消耗我们的心力。
还有购买,闲聊,逛街,运动,打游戏,赌博拉扯着我们的精力。
还需要做家务,睡瞌睡,做爱与做饭,带孩子,你还有多少时间去审视人生?
于远明也一样,大部分时间都挣扎在温饱线上,奔向小康,希望日子过舒服点。那些文学梦想,那些爱情梦,大富大贵梦,都在一天又一天的消磨中,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随风而逝了。
在孟凡的中坚公司,于远明已经工作了几个月。越来越觉得不适应,各种不适应。
孟凡公司的各种项目他也算大致了解了。
一个是sp短信,那可是真牛逼!
十万条短信定向发送,一天你接到的电话可以是几百个。
这短信的成本并不是按照一毛钱一条计算的,几乎可以不计。可以想象那些通讯公司多挣钱。
一个几个国有企业的外包业务。
国有企业本身的业务多得很,拿一部分出来,给外面的公司做。孟凡的公司就是此类。为什么要拿出来?很简单,领导能够拿出来给你做,他也是有利益的。你能够拿到这个业务,也必须懂得起。不然怎么混?
孟凡呢,身边围绕着的也是一群曾经的小弟。
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现在一起工作。
孟凡够意思,几个核心人员他直接每人支持一套房子的首付,剩余的自己负责。
这是对多年来追随的奖励。
耿直豪爽的江湖风格,绝不亏待兄弟!
但是毕竟是江湖人士,公司的规范性方面就差了很多。比如于远明正式上班后就开始穿衬衫打领带了,一水儿的职业范儿。孟凡和戴溪见状,第二天也穿起了衬衫,系上了领带。其他人却继续那种各色t恤,各种休闲衣服。
核心的财务,也是一个兄弟伙在掌控。
对于于远明部门的费用使用,总是设置各种障碍,觉得是他们辛苦打下的基业却被外来的人摘了桃子。
更麻烦的是采编那边,邓玲玲经常出状况。
一会儿是感冒了,到了中午才来。一会儿是家里出事,她直接就不来了。一会儿又是拔牙,请一天假。
总之,于远明感觉她就没有好好干活儿。
记者出身的人,也许是懒散惯了。于远明也管不到,人家和你是平级,各管一摊。
但问题是杂志的内容上不来,负责推广的市场部就没有底气。
孟凡呢?一会儿在江南省,一会儿去北京,一会儿在浙江。还有一次从外地回来,包里掏出来基本香港的杂志,广东的杂志。
看着很新鲜,但是不对味啊!
人家的那些内容,题材,你能写吗?
写不出来,写好了也发不出来。再说了,哪有那些优秀的文字记者和图片记者啊?
好的是,每个月固定有工资可领。
这可比保险公司好多了。
秦莎莎那边的银保工作也渐入佳境,不但有了业绩,还经常和小伙伴们把酒言欢。
银保的工作看来还是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