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制,实行兵农合一的制度。
总体上来看,“大化改新”和唐朝初期的制度基本类似。
唐朝的这些制度持续了不到一百年就崩溃了,但倭国的这一套制度却延续了五百多年。这就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唐朝已经灭亡了,但是唐朝的这一套制度,却在倭国继续顽强的生存着。
均田制起源于北魏,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最后于唐玄宗天宝中叶崩坏。
华夏北魏太和九年,孝文帝接受汉人李安世之建议,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这就是均田制的开始。
但是均田制本身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无主荒地”,随着时间发展,“无主”荒地逐年减少,一部分原因是豪族地主的侵占——土地兼并,一部分是土地分配后无法回收(按照规定死后土地将收归国有,再次分配,但实际中却很难执行,久而久之就废弃了)。
在华夏,“无主荒地”的消失,造成了均田制的解体,依附其上的租庸调制和府兵制随着崩坏,代之而起的是两税法和募兵制。
同样,均田制的这种弊端在倭国也逐渐显现出来,但与华夏不同,倭国四面环海,只有内乱,外来威胁少之又少,国家不需要强兵,所以均田制虽然崩坏,但影响不大,随之而来的兵制崩坏,影响似乎也不大,倭国皇室就这么醉生梦死的生活了五百多年。
但是,随着百姓负担的加重,一种新的避税方式出现了,那就是“投充”,一些倭国人居安思危,将自己的土地“投充”的京都的贵族权臣门下,用较轻的田租取代了繁重的税收。
这样做的结果是,倭国皇室愈发的衰弱,因为它既没有土地,也没有士兵;而贵族则空前腐朽堕落起来,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用做,就有一批庄园主自动“投充”过来,送上大笔大笔的田租。
这种现象和另一个时空华夏明朝后期的情况比较类似,只不过华夏那边,迎来了满族的入侵;而倭国这里,随之而来的是武士阶层的崛起。
武士,本质上是地方庄园的壮丁,因为国家武备崩坏,强盗横行,所以庄园主们挑选精壮,组成小型的护卫军队,防止强盗劫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叫“武士”的阶层。
为了更好的控制武士,庄园主们为武士灌输忠诚、名誉、仁、义、勇、礼等观念,鼓励其忠于主家,可以为了主家“毫不留念的死、毫不犹豫的死、毫不顾忌的死”。
为了获得贵族的庇护,为了获得自己土地的所有权,武士们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但是时间长了,武士们逐渐不满起来。对贵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武士们也逐渐从羡慕、向往转向鄙视、厌弃。
但是也许是深受华夏传统道德影响的缘故,武士们并没有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而是产生了“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朴素思想,他们希望在朝廷中有自己的代表,为了自己的代表能够掌权,他们同样可以奋不顾身,舍生忘死。
第一个在朝廷中掌权的武士家族,是平家,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平清盛,他在世的时候,平氏达到了全盛,平清盛本人做到太政大臣,位极人臣,然后他与皇室结亲,废立天皇,诛杀反对大臣,其家族垄断了朝廷所有重要职位,鼎盛时期,处于其直接控制之下的封国占全国一半以上。
当然平氏能做到这一步,也与其血统有关,他们本是皇族后裔,后被赐姓“平”而降为臣子。同样,与其相争的源氏,血统一般无二,同样是从皇族云端降下来的高贵血脉。
平家虽然是武士出身,掌权后却迅速贵族化,这让支持他们的武士大失所望,这些武士很快汇集到源赖朝的身边来反抗平氏。
很快,源赖朝在其岳家北条氏、兄弟源义经、源范朝的帮助下,建立了镰仓幕府。
此刻的源赖朝,并没有推翻天皇的想法,当然也没有推翻天皇的实力,其麾下的武士并不想成为京都的贵族,他们只想拥有自己土地的所有权,只要不再让贵族夺走就可以了,除此之外,他们没有更高的要求。
为此,镰仓幕府从皇室获得了任命所有封国守护以及在各地庄园、公领任命“地头”的权力,这样镰仓幕府实际上控制了全国,而武士们的要求也达到了,那就是不再受贵族的盘剥,成为了自己土地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