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令新闻总署加大宣传力度,以达到“倭人只不过是人形禽兽,人人得而诛之”的目的。
对于皇帝的雷霆震怒,百官并不理解,但是专制王朝有专制王朝的好处,瞬息间大明的风向就转变了,当然也有几个死硬分子坚持不改口,比如方孝孺等人,对于他们,朱允炆想了想,没有收拾他们,只是下令各大报纸禁止登载他们的文章而已。
在宣扬倭寇丑恶行径的大潮中,朝鲜文人异军突起,占据了大潮中的显著位置。原因很简单,倭寇对朝鲜的袭扰,次数更频繁,危害更大。
从距离上来说,从九州到朝鲜,只要胆子大、运气好,划着小船就可以抵达,最穷困、最穷凶极恶的倭寇甚至敢只乘着八人小船就到朝鲜抢劫;从国力上讲,朝鲜国力与华夏也相距甚远,抵御能力更差。
倭国南北朝时期,是倭寇最猖獗的时期,在华夏的元朝末年,也就是至正十年到至正二十六年(1350年至1366年),倭寇几乎每年都会侵入高丽,造成了惨重的损失,甚至逼得高丽政府放弃漕运,改走陆运,而在至正十六年的倭寇来袭中,受命御倭的开城宿卫军,竟然“望贼不敢进”。
迄后,明朝建立,洪武帝要求倭国打击倭寇,得到高丽王朝的热烈响应,但是倭寇的袭扰直到倭国北朝彻底胜利,南朝投降才逐渐平息。
但是胜利之后的室町幕府,对倭寇的打击也是时严时松,将之作为与明朝和朝鲜通商的筹码,简单来说,允许通商,我就打击倭寇;不允许,那就对不起了,你来打击吧。这种相互博弈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到德川幕府闭关锁国,才逐渐平息。
所以当大明开展对倭国的宣传攻势时,新成立的朝鲜布政使司的官员和百姓,也因为种种原因参与进来,而这种参与立刻获得了回报,朝廷征调其中表现优异的三名官员入翰林院任编修,同时旌表昔日抗倭有功的朝鲜文臣武将,致远侯李成桂首当其冲,皇帝令人在其府邸外建立牌楼,并亲笔题词:“抗倭功臣”以表彰其功劳;至于其他的如崔莹等人,也在家乡树碑立传,彰显其抗倭之功
当然,朝鲜的这种热情是有人推动的,那就是大明朝鲜布政使张紞。
当国内的争论传到朝鲜后,张紞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是个转移朝鲜百姓注意力的好机会。
所以他立刻召集各地官员、学政,命令他们要深挖、细挖倭寇昔日袭扰的惨事,挑起百姓对倭寇的仇恨,同时张紞还有意无意的提醒他们,要突出昔日洪武皇帝的恩情,他老人家对朝鲜关怀备至,因为朝鲜被倭寇袭扰,就亲自下国书给倭国,令其悔改,否则必然要征伐之。
当然,张紞也没有忘记歌颂伟大光明正确的当今建文皇帝,在他的编纂中,大明来到朝鲜,不仅是应李成桂的请求,更是为了朝鲜百姓的福祉,是为了永远禁绝倭寇之患。如今大明舰队围困倭国,很快就要攻入倭国本土,倭寇灭亡就在眼前。
最后,张紞还号召朝鲜百姓踊跃参军,登上倭国,为家人和祖先报仇雪恨
当然,张紞并不是说说而已,他还为各地官员设定了指标,如果完成不了,统统撤职查办。
按照张紞的说法,这种不能为百姓伸张冤屈的官员,活着纯属浪费粮食。
为了完成张紞的任务,朝鲜官员集思广益,竟然做出了不少成绩。
比如全州府知府尚文同集合了全城的妓女、说书人,令其到处宣讲,按照现场人数计算报酬;庆州学政赵圭将书院学生全部安排下去,到城中、集市中去演讲,号召大家为抗倭尽力;开城知府郑英学则组织受到倭寇伤害的百姓现身说法,激起百姓对倭寇的痛恨之心
历史证明,张紞的苦心并没有白费。
倭国平定之后,朝鲜百姓官员纷纷以身属大明为荣,因为大明更加强大、更加富庶,可以更好的保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