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一套独特的制度,完全有别于西方。只不过直接用来治国,周少瑜是不大认可的,但不能否认甭管什么学,都有他的道理和可用之处。
仔细想想,其实一味讲究实用再推行法制,也未必会太好。固然无论农业、经济、政治、民生等方面一路上涨,但短时间内还好,时间一长,未免空泛。
原因?没有内核!
此一点的例子再明显不过,周少瑜就打那穿越来的。嗯,这个就不好多言了。
总之,周少瑜觉得吧,其实自己可以将这批人给招揽下来,单独设立一处研究院,不敢别的,就让他们各种琢磨他们的学问,然后系统化一些整理整理,然后继续琢磨琢磨,该推行的,还是可以推行,不管是哪个世界,二者的文化传统还是一样的,正因为这些特有文化的存在,我们才更引以为傲。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弄走?
反正不能留在颍川!
留在颍川,然后为周少瑜效力,不知道这里是火凤的地盘嘛?人多眼杂的,深怕别人不知道你和火凤的关系多密切是吧。
好言好语?周少瑜可不觉得有用。尤其这种传承多年的氏族,让他们背离祖地,跟砍了他们没太大差别。
要不,索性还是让火凤扮扮黑脸?
反正她也要动兵了,大兵压境直接赶人便是。然后他再跳出来‘割肉’施以援手……
额,感觉好坏呀有木有,而且好对不起火凤赶脚,啥坏事都是她做了,多不好意思。
具体如何招揽,还有待考虑,但却越想越觉得颍川书院的人都招揽的价值。
不怕他们想得多,就怕他们没想法!在周少瑜看来,华夏文化最精彩的时期,莫过于春秋开始的百家齐放,简直让人心醉,从那以后,再也没达到过那个高度。想想看,那可是数千年以前,多么叫人惊叹。
无独有偶,就在周少瑜在颍川继续转悠的时候,湘州新府城,众妹子也在争议相关的事情。
善怀阁诗集,从面世之后便愈发引起轰动,哪怕别的方面再批判,但无人可否认善怀阁诗集的质量之高,自然备受追捧。尤其在各种副刊推行之后,其内容远不止诗词这简单,于是吸引的人更多了。
那么反过来,自然来稿的数量也止不住的翻倍。
此时众妹子讨论的,便是一篇由颍川辗转送来的文章,而内容,便是针对湘州新政的弊端进行痛斥。
为了新政,改变领内风气,众妹子可是没少辛辛苦苦对儒家学说重新针对性编修释意,其大多观念自然会继续留存,比如忠孝之类,肯定不会改变。
然而说到底,任何学问,都会和管理阶层挂钩。固然眼下湘州地界上的科考还会考儒家,但已经不是至关重要的存在,相比之下,更重视相关的专业知识,比如工部所管各个衙门,那么算学一道定然为主,儒家学问只要过关即可,无需深究。
起先还好,时间一长,愈发叫人淡忘。
最明显的体现便是,湘州地界上,新一批的年轻书生,已经没多少人能在茶楼乃至青楼内吟诗作对了。
在文章中,此作者将其称之为‘失了魂’,乃是‘怪胎’。
如果只是批判也就罢了,但人家也明明白白认可了湘州新政对于民生等各方面的优点。可以说,这篇文章,看似用词犀利,但实则却是一篇相当客观的好文,引起了妹子们的深思、明悟和启发。
然而好归好,但是否要刊印于下一期的善怀阁诗集却是拿不准。
本来还只是负责善怀阁诗集的几个妹子自行商议,班昭认为该发,然而朱淑真却表示反对,然后各有理由。前者认为此文精辟正中要害且论点客观,没理由不发,有错改之便是,不是直接压下的借口。而后者却认为对湘州影响不利,当先行压下,待日后商议好对策并实行之后再行刊载。
几经争论,得,还是闹到李清照这儿来了,李清照也迟疑,最终变成了一齐商议。
李清照拿着原稿再次细读,而最后的落笔之名,颍川边行远……!
mmp!
如果是周少瑜在这儿看见了准得喊出来。还以为自己忽悠住人家呢,结果倒好,合着是你在扮猪吃老虎啊?
你这叫没出过远门见识有限?雾草,那你还将湘州新政从里至外分析的如此透彻。这若是真让你出去走一圈转悠转悠,岂不是要翻天?
颍川书院……
“看来你在这儿地位不低啊。”在书院里溜达了一圈,每一个打旁边经过的书生都会主动拱手对边行远问候,称一声师兄,哪怕人家年纪摆明了要比边行远大。
边行远似是有些腼腆一笑,道:“不才,不过是占了入门早的便宜罢了,上一轮书院山长正巧乃是家父,在下也因此三岁便成为此一轮书院的学子。”
真的只是这样么?周少瑜眨眨眼,但也没去深究。总之他的地位高一些,也没坏处,至少目前相处还不错,印象挺好的,起码温和君子这么一个感觉错不了。
踏入书院的一处藏书阁,周少瑜顿时就是一愣,只见首先入眼的便是六个大字。
何为道?
我为道!
第一感觉就是好狂啊有木有。但细一深究,又没有毛病。道之一字,真要去解释,可以有很多说法,但究其根底,不管如何解释,终究还是人想出来的,不管是其自身所想还是他人论调,但既然说出来便以为你所支持,那么自然便是你所认为的道。从这一层面看,说我为道,一点问题都没有。
因为任何所谓的‘道’,都是基于个人自身扩展而来,至于别人的论调不同的说法,那不是你所认可的道。
行了行了,周少瑜摇摇头,他可不是研究这方面的料,多想想都要头疼,不过也肯定了这里水平肯定不会低。</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