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事儿,但事实是根本就没有起火好不,这本就是一个伪命题。但什么都已经晚了,晋王绝对不会给士族杀个回马枪的机会,皇族的尊严也不允许被反复挑衅。
第二,许多慕名而来的读书人竟然在晋王府门前的街道上观摩起来,这些人都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赶上昨的好戏,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才来参观事情发生的场所。
若那个群体对士族最为不满,读书人绝对首屈一指。能够成为读书人,都是心思聪颖之辈,绝对不会接受统治者那一套愚民措施,读书声也是所有社会群体中最耳聪目明的存在。
士族断了读书声入仕的道路,多少大儒就因为出身问题,终身不得入仕,只能以风花雪月为伴,排解心中忧思,最终郁郁而终。
这些读书人面带兴奋的丈量着街道,有些人甚至已经走了数个来回,完全没有疲惫之感。
就在这里,晋王出奇谋让数千士族无功而返,赢下了这次斗争,虽然没有刀光剑影,没有鲜血淋漓,但仍让读书人感到振奋。
之前常歌行打杀士族,将一干士族投进大牢,这些读书人心思就活络起来,但那个时候,他们仍然在观望。愤而杀人容易,但处理之后的事情却不易。
士族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甚至到了可以一定程度上左右朝政的地步。但晋王在这种大势之下,还能活得活蹦乱跳的,甚至继续让士族灰头土脸,就让读书人们看到了希望,一个打破士族垄断的希望。
有的读书人甚至在当街摆上了桌案,研好了磨,准备好了上好的纸张与毛笔,挥毫而起,凭借着其他人讲述与自己的推演,将昨的一幕还原。
图画中晋王光辉万丈,完全就是正义与公正的代表。而那些士族则一个个蔫头耷脑,有几个身上还有大片的污秽,隔着纸张就能闻到那令人作呕的味道。
有的当众作诗答对,酸腐文章间将士族讽刺的一塌糊涂。书生骂人与市坊是不同的,坊间之人直接飙脏字,讲究的是一个酣畅淋漓。但书生讲究的却是含蓄、内涵,骂人不带脏字。
一句话出,让人回家琢磨十半月,才知道是在骂自己,绝对是佳作的代名词。
这些作诗答对的读书人就是以这种让人回味无穷的骂人方式为目标的,一时间诗词歌赋齐上阵,明褒暗贬的有之、暗藏讥讽的有之、藏头诗有之、引经据典借古讽今的有之、借物喻人的有之。。。。。。
街道上完全成了一个大型的诗词交流会,讨论声不绝于耳,偶然还会传出几声:
“兄台高见,在下佩服!”
“这样用词更好!”
“愚兄谢过了。。。。。。”
晋王府门前的街道俨然成了长安城的一景,只是这片风景的背后便是士族的伤疤,读书人的讨论之声越盛,士族对常歌行的恨意便越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