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这是你的江湖 > 第二十章 八卦步引忆旧事,九宫格智斗劲敌

第二十章 八卦步引忆旧事,九宫格智斗劲敌

    0

    且钟正运起本门秘宗《阴阳真经》,使出武当绝技“梯云纵”,半空中好似有台无形的梯子,钟正双脚虚踏,直往上窜,眨眼便腾空而起。身体轻盈如流云,高低进退如儿戏,蓦地俯冲下来,“太乙玄门剑”连连递出,劈、挂、撩、刺、点、挑,发往六个不同的方位,运动之中,手分阴阳,身藏八卦,步踏九宫,内合其气,外合其形,多点开花地朝柳青攻来。

    柳青见钟正凌空虚踏,竟能步步高升,不禁乍然一惊,自忖无这分本领,忍不住赞出口来:“好厉害!”他自幼习练轻功,已有所成,自然知道轻身功夫中最难克服的便是这“借力”二字:无论是谁,脚下须得有了着力点,才能发出力气————甭管你怎样的武林高手,哪怕飞檐走壁如履平地,一跃数丈易如反掌,也不能超越人类极限,克服地心引力的作用,任意翱翔于际。力竭之时,还是要落到地面上来,务必脚踩一物,换一口气,才能借力而发,再度向上、往前飞越。

    不过高手的内息长,换气的次数少、要求低:一条树枝、一片花瓣、一纹水波,都可以加以利用,因此才会有什么“水上漂”、“草上飞”的江湖绰号。

    其实“梯云纵”看似神乎其神,略一分析,倒也不外乎常理:那便是丹田内吊足一口长气,在空中无处借力、逐渐下坠时,丹田的真气吐泻,沿“十二经脉”的“足少阴肾经”,顺着腿部“阴谷”、“复溜”、“交信”、“太溪”穴,将力道传至脚底的“照海”、“然谷”,“涌泉”穴,借丹田传至足底的内力使用,所以仍可制空一会儿————内力越深厚,吊住的气便愈长,腾空的时间也愈久。到底还是以修习内功为根本。

    激斗之中,柳青没想通这一节,因此惊讶非常,暗暗称赞:“武当派果然名不虚传,门下竟还有这等本事,我真觑他了。”未及分神,蓦地心中一凉,乍然见到钟正连续六个进手招式,尽数向自己招呼过来,六招宛若一式:“分剑翻劈”、“松枝挂剑”、“行步撩衣”、“进步中刺”、“蜻蜓点水”、“挑灯恶战”劈挂撩刺点挑,一气呵成。柳青只觉狂风怒号,甚至连空气都被斩成了数半,形势端的紧急。

    其实在柳青看来,“太乙玄门剑”虽然奥妙百出,势大力沉,却是猛而不快。若在平时,自己必以快剑对攻,只要比对方的速度快,便可料敌机先,打乱他出招的节奏。奈何眼下已斗了七十余招,自己内息不济,气力渐衰,实在没有把握比对方更快,无奈之下,只好另做打算。

    却见柳青唰唰唰连发三下虚招,剑尖不绝颤抖,狂挽之下,登时舞成了一个大圈子,“剑荡花舞”,边舞边退,紧守门户,试图封死所有的空隙。

    岂料钟正膂力甚强,外加剑法上注入了武当派嫡传的上乘内功“阴阳真经”,威力更增,只听“碰碰铛铛”兵刃相交的巨响,柳青勉强挡下四招,只觉胸腔震荡,臂膀上一阵酸麻,登时站立不定,虎口一痛,显些抓不稳剑柄————要知剑若脱手落地,胜负立分。情急之下,柳青强作精神,心念电转,着地打起了滚,骨碌碌直滚出丈许,才堪堪避过剩余的两招,狼狈至极。武当群弟子齐声哄笑,但略加思索,依照当时的情况,大家都觉得除了就地打滚之外,实无更好的方法应对。

    钟正也不由得一愣,决计料不到柳青会使出如此“丢人”的解数。假设换了自己,宁可被一剑刺死,也不愿在人前出此洋相,受此屈辱。他是武当派大弟子、“岁寒五公子”之一,在江湖上大大的有脸面,固然注重门派与个人的声誉,希望赢得胜利。然则当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绝不自降身份,丢了脸面。更何况这又不是生死较量,单是切磋武艺罢了。二人各有分寸,拼劲全力,如若不敌,那也没什么好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但倘若什么事俱都如此,打着“全力以赴”的旗帜,最后不敌便放弃努力,缴械投降,随即心安理得地宽慰自我:“我已经竭尽全力,但是失败了,又有什么好呢?没什么可后悔的。”却毫无一点男儿汉的战斗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毅力————要知道成功便是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很多事通常都是再坚持那么一点点,便可以看到胜利的曙光。但人们总是在黎明前最黑暗、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选择逃避与放弃,从而与成功失之交臂————当你到了走投无路、无比哀伤、怨尤人,什么都要放弃的时候,不妨再问一次自己:“我是否真的尽了全力呢?境况真的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么?”其实,我们通常都是在睡醒一觉后才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只要去做,办法还是有的。

    另一则,大丈夫能屈能伸,丢点面子,受点嘲讽,又算得了什么?苏东坡有言:“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韩信忍忿而就大谋,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是不是英雄?张良历圯上老人之辱,得《太公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