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鹿鼎记 > 【1006 高第要撤回关外兵马】

【1006 高第要撤回关外兵马】

建筑成,遂为屏障山海关的军事重镇。

    孙承宗和袁崇焕在辽东花了很大力气,苦心经营,才把岌岌可危的局面开始扭转过来。

    1625年,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夏,孙承宗采纳袁崇焕建议,派兵据守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等城,将辽西防线向前推进200里,使宁远亦有所屏障。

    十月,明廷派阉党高第取代孙承宗。

    在原本的历史中,高第刚一上任就要把锦州、右屯等地的防御器械撤除,把守军全部赶进关里。

    袁崇焕坚决反对,高第不但不听袁崇焕的忠告,还打算进一步放弃宁远和前屯两座城堡。

    袁崇焕坚决表示:“我的官职是宁远道,我要死就死在这里,决不离开宁远一步!”

    高第没有办法,只好让他率领一小部分明军留下。

    接着高第就匆忙的下令尽撤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等地的明军和守城器具,退入关内。

    这个撤退命令来得十分突然,事前缺乏周密的组织工作,因此在撤退途中,人马争先恐后,乱成一团,连平日屯积在各地的十多万石军粮也丢弃了。

    老百姓平白无故地遭受逃难流亡的痛苦,在路上死亡的很多,到处听到悲惨凄苦的哭声。百姓怨恨,军队更加没有斗志了。

    锦州、右屯和大、小凌河等地城堡均被放弃。唯袁崇焕申明利害,誓守宁远。

    宁远城位于山海关外100公里左右,宁远小城在1428年,宣德三年才设“卫”。

    全城呈正方形,共四个门;周长六里八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宽二丈,周长七里八步,只不过比“所”稍大一点而已。

    这样的小城,无论如何不能与有精锐明军守卫的沈阳、辽阳等关外重镇相提并论。

    西洋大炮运至宁远之初,同样被放置在城外的壕沟以外。

    袁崇焕放弃了在城外结寨、与城池互为犄角的阵势,而将宁远所辖中左所、右屯等所有兵马,连同城外的西洋大炮、各种守城器械和百姓一并撤回到城内,城外房屋付之一炬。

    重修的宁远城城墙四角各有一个方形敌台,三面伸出城外,一面和城池相连,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红衣大炮便放置在敌台的特制炮车之上。

    火炮调转,火力可覆盖城墙外270度的范围;相邻城墙角敌台之间的大炮还可相对射击城下的敌军,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过去后金军动手凿城的火炮死角。

    《明季北略》记载,当时袁崇焕在宁远城共拥有西洋大炮11门,接受过葡萄牙人训练的彭簪担任火器总把,专司训练炮手使用红衣大炮。

    而袁崇焕早在福建便招募的军人罗立,则成为红衣大炮的发射者之一。

    努尔哈赤乘辽东明军易帅和匆忙撤军之机,亲统八旗军约六万人,号称十三万,于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出沈阳,十七日西渡辽河,直逼宁远。

    此时孤城宁远守军不满两万,前有劲敌,后无援兵,形势险恶。

    袁崇焕临危不惧,召集诸将议战守,决定采取坚壁清野之策,组织全城军民共同守城。他在众将士面前刺血为书,誓与宁远共存亡,兵民为之感奋。

    袁崇焕旋以总兵满桂、副将左辅、参将祖大寿、副将朱梅分守城东、西、南、北四面,自与满桂提督全城。

    在城上配置西洋大炮十一门。

    东、北两面及西、南两面,分由彭簪古、罗立指挥。

    动员城厢商民入城,尽焚城外房舍、积刍,让后金军露处严寒野外。

    袁崇焕还针对努尔哈赤善用间谍,亲督同知程维楧稽查奸细,派人巡守街巷路口,又动员街民配合士兵逐户搜捕。令通判金启倧编派民夫,供给守城将士饮食。

    又派官吏带领城内商民筹办物料,运矢石、火药等。

    军民还在城墙外侧泼水为冰,以阻后金军登城。

    一切守御准备于正月二十二日就绪,稳定了军心民心。

    正月二十三日,后金军进抵宁远,离城五里横截山海大道,安营布阵,切断宁远与关内的联系,在城北扎设大营。

    努尔哈赤遣被掳汉人入城劝降,被严辞拒绝。

    袁崇焕命罗立等向城北后金军大营燃放西洋大炮,后金军伤亡甚重,被迫将大营西移。

    正月二十四日晨,努尔哈赤发动攻城,命后金军推楯车、运钩梯,步骑蜂拥攻城西南角,万矢齐射城上,城堞箭镞如雨注,悬牌似猬刺。

    袁崇焕命发西洋大炮,又杀伤后金军甚众。

    左辅率军民依托坚城,死战不退;祖大寿率军应援,铳炮齐发,药罐、雷石齐下,后金军死伤累累。

    努尔哈赤命移兵攻城南,以楯车作掩护,在城门角两台间守御薄弱处凿开两丈见方的大洞四处,宁远城危如累卵。

    袁崇焕在紧急关头,亲自担土搬石,堵塞缺口,血染战袍,仍镇定自若,督率军民缚柴浇油并掺火药,用铁索垂至城下燃烧;又选健丁五十名缒城,用棉花火药等物将抵近城下的后金战车尽行烧毁。战至深夜,后金军攻城不破,于是收兵。

    正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继续指挥攻城,从早晨至晚上,双方激战一天。明军于城上施放炮火,杀伤大量后金骑兵。

    后金军畏惧炮火,不敢近城,其将领持刀驱兵,仅至城下而返,抢走尸体,运至城西门外砖窑焚化。努尔哈赤无奈,下令退至离城五里之九龙宫扎营。

    正月二十六日,后金军继续围城,精于骑射的八旗将士,却被阻于深沟高垒之前,矢石炮火之下,难以发挥骑战特长,伤亡甚重,被迫撤军。

    努尔哈赤攻宁远不下,突袭觉华岛。

    时值隆冬,海面冰封,无险可守,明将姚抚民等率领官兵凿开一道长达15里的冰濠,正月二十六日武讷格以骑兵进攻觉华岛,明军由于“凿冰寒苦,既无盔甲、兵械,又系水手,不能耐战,且以寡不敌众”,最后全员战死,金兵焚烧城中囤积粮料。

    当时守将金冠刚死,其子金士麒与事丁800人至觉华岛迎榇,亦与后金军作战,全部被杀。

    岛上军民一万余口都被后金军杀戮,粮草8万余石和船2000余艘都被焚烧,这座明朝关外的后勤基地也被后金军摧毁。

    此时毛文龙出兵袭击后金后方永宁,努尔哈赤率兵回军,二月九日返回到沈阳。

    此役兵败之后,努尔哈赤悒郁疽发,于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病卒。

    此战,袁崇焕组织军民坚壁清野,协力共守,铲除奸细,凭坚城用大炮,配以火攻,杀伤后金军上万人,挫败了努尔哈赤夺占辽西和山海关的企图,是明朝对后金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

    使明朝军民重新树立了战胜后金军的信心。

    《明熹宗实录》记载:“宁远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攻具焚弃,丧失殆尽。”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觉华岛我军夺濠口入,击之,遂败其兵,尽斩之。又有二营兵,立岛中山巅。我军冲入,败其兵,亦尽歼之。焚其船二千余;并所积粮刍,高与屋等者千余所。”

    《石匮书后集》记载:“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并及黄龙幕,伤一裨王。北骑谓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尸,号哭奔去。”

    《明季北略》记载:“火星所及,(后金军)无不糜烂。”

    《春坡堂日月录》记载:“我国译官韩瑗,随使命入朝。适见崇焕,崇焕悦之,请借于使臣,带入其镇,瑗目见其战。军事节制,虽不可知,而军中甚静。崇焕与数三幕僚,相与闲谈而已。崇焕即送一使,备物谢曰:‘老将横行天下久矣,日见败于小子,岂其数耶!’努尔哈赤先已重伤,及是具礼物及名马回谢,请借再战之期,因懑恚而毙云。”

    高第奏报:宁远之战“奴贼攻宁远,炮毙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众贼抬去。”“四营尽溃,都司王锡斧、季士登、吴国勋、姚与贤,艟总王朝臣、张士奇、吴惟进及前、左、后营艟百总俱已阵亡”。

    程维楧报:“虏骑既至,逢人立碎,可怜七八千之将卒,七八千之商民,无一不颠越靡烂者。王鳌,新到之将,骨碎身分;金冠,既死之榇,俱经剖割。囤积粮料,实已尽焚。”

    宁远之役,就总体而言,就战术而论,历史的结论是努尔哈赤兵败宁远。

    明朝与后金的宁远之战,以明朝的胜利和后金的失败而结束。

    明朝由“宁远被围,举国汹汹”,到闻报宁远捷音,京师士庶,空巷相庆。

    宁远大捷是明朝从抚顺失陷以来的第一个胜仗;兵部尚书王永光向皇帝盛赞袁崇焕的功绩,称“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八年来贼始一挫”的一个大胜仗;也是“遏十余万之强虏,振八九年之积颓”的一个大胜仗。

    明天启帝旨称:“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

    与明相反,努尔哈赤原议师略宁远城,夺取山海关,不料败在袁崇焕手下。

    当时袁崇焕四十三岁,初历战阵;努尔哈赤已68岁,伤病满身。

    努尔哈赤在宁远遭到用兵四十四年来最严重的惨败。

    宁远之战明军获得大捷,兵部尚书王永光向皇帝盛赞袁崇焕的功绩言。

    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盖缘道臣袁崇焕平日之恩威有以慑之维之也。不然,何宁远独无夺门之叛民、内应之奸细乎。本官智勇兼全,宜优其职级,一切关外事权,悉以委之。

    这件事之后,袁崇焕是直接受益者,袁崇焕成了盖世英雄了,高第接连向朝廷请辞,没多久天启皇帝朱由校就同意了高第辞呈。

    然后袁崇焕就开始平步青云了,一下子升任辽东巡抚,然后蓟辽经略位置一直悬空,袁崇焕等于已经是实际上的蓟辽总督了。

    至于在原本的历史中,后面袁崇焕在崇祯开朝代,在崇祯面前吹牛五年平辽,得以高升。

    韦宝相信,这种牛皮,肯定不止袁崇焕一个人吹。

    袁崇焕之所以高升成为蓟辽督师,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如果袁崇焕他本身没有占据这个位置,没有达到二把手的位置,蓟辽督师还是轮不到袁崇焕的。

    一个二把手既然这么有信心,那身为皇帝的崇祯肯定没有理由不让你二把手升任一把手啊。

    所以,韦宝现在更加着急离开京城回辽东去,这么好的事情,绝对不能让袁崇焕抢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