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统购统销也有其固有的优点,那就是旱涝保收,毕竟电影投资是个高投入高风险项目,能保本的可能连三成都不到,更不用说,盈利的可能一成都没有。普通观众可能对大卖影片印象深刻,认为这行当很赚钱,实际上根本不是,至于有多少人血本无归呢?已经是数不胜数,早已经是血流成河了。
别以为这时期国内娱乐生活少,影片产量低,观众就好糊弄。不买账的大烂片照样一大堆。甚至连电影院都不愿意去,也就不说什么票房了。
而且还有那个x因子。综观影业历史,有多少卡司强大、故事流畅、演员出色、投资浩大。宣发得力的影片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扑了?又有多少公认的大烂片就这么莫名其妙的红了?所以连荆建自己都不敢保证,自己的投资就能部部大卖?所以说,统购统销基本就有了个让人安心的保底数。
另外就是种子传媒的渠道强大。区区三、五十万的差额很容易补上。只要质量能过得去,光国内正版vcd碟片的授权就能收回。别以为国内盗版泛滥,正版就没有市场,这些版权费还是很容易挣的。毕竟国内基数太过庞大,只要有很少量有版权意识的人,就能养活一部这样小投资的电影。
此外,海外的发行渠道和院线同样能带来不少收益。百万、千万不嫌多,三万、五万不嫌少,而且还都是美元。
尤其还有着未来长期的版权运作。以后可以网络点播,再偏僻的影片,每年都绝不会少于几百点击。毕竟千奇百怪口味的人都有。也许有些烂片就是撮中了某些人的g点呢?也许是某些业内人士和影视学院学生“学习”怎么避免拍烂片呢?以前录像带的租售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好事,根本就没那么大的店铺和仓库。因此到了互联网时代,这些版权就真正体现出了价值。
因此根本就不可能亏本,而且还票房可期。
同样是因为娱乐生活少、影片产量过低,所以这年代的观众有好影片看就行,根本不在乎是几刷。像《少林寺》这样上亿票房的神片,一方面上映周期够长,另一方面就是有众多几刷的观众。毫不夸张,十刷以上的都不怎么罕见,观众的那种痴迷,要比后来那艘大船夸张多了。
至于合拍电视剧,采用的是免费赠送,广告分成的方法。央妈、京视会店大欺客,可众多地方电视台不挑剔啊?除了那三十几家省市电视台,还有几百家地级市电视台呢。他们可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国内广告市场也根本没完全开发,连广告资源都相当稀缺。更不用说什么节目内容了。
而种子传媒旗下的广告公司,恰好能作为国外厂商与各大电视台之间的桥梁,丰富的广告资源。再加上荆建旗下公司的众多广告,给哪家电视台不是给?因此能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无非就是企业获得折价广告时段,对于荆建来说,这就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