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只有几万人,流贼和明军的人数差距如此悬殊,这场仗确实不好打,当时朝堂上很多大臣都不愿意挂师,而是一致向崇祯皇帝推荐卢象升前去剿灭流贼。
明朝末年,大多数文官喜欢“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他们的这种冶军方法固然潇洒自如,然而掌控军队的文官们平日不直接参与军队的训练,战斗时也只是呆在后方,不亲自上阵,造成的后果就是军中的士兵们在战场上士气普遍不高,很难拼命作战,稍有挫败就“望风而逃”;
卢象升却不是这种作风,他和士兵们一起吃往,”有难同当,有福共享!“当时卢象升军中有支从辽东借调过来,将近三千人的骑兵,这支部队是由祖宽统领的,祖宽这个人性情刚烈,骁勇善战,但是他有个毛病,经常放纵部下四处劫掠,军纪很差,卢象升几次跟他“通宵达旦”的谈心,以忠义之情来感动他,到动情之处,卢象升常常“热泪纵横”,祖宽被卢象升打动,跟随卢象升转战四方,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后来这个祖宽被借调到洪承畴处,洪承畴可不象卢象升那样耐心地做思想工作,洪承畴嫌祖宽这个人平日里“桀骜不逊”,不听他的号令,有一次洪承畴借口祖宽违反了军令,将他判了死罪。
卢象升针对明军的单兵战斗力这个弱点,比较推崇的是每次作战自己都冲到队伍的最前面,起到带头的作用,所以他带的士兵打起仗来都有股不怕死、不惜命的精神。不管作战的对象是建虏,还是流贼,卢象升在战场上都表现非常勇敢。
有一次卢象升与流贼格斗,敌人的刀砍断了他坐骑的马鞍,他整个人从马上掉落下来,战马也被敌人砍死了,卢象升就爬起来步战。流贼纷纷往山林逃窜,卢象升正准备去追的时侯,手下劝阻他山势险恶,恐怕流贼会埋伏弓手,卢象升望了望,只是了一句:“如果你们怕了,我自己去追!”话一完,卢象升就“翻山越岭”地追击敌人。流贼被卢象升追得到处跑,他们中有个神箭手想杀死他,于是站在高处往卢象升射了一支箭,只听“嗖”的一声这支箭直接命中卢象升的额头,当时卢象升额头上鲜血直流,可是卢象升表现得好象没事一般,提着刀继续追赶,还越跑越快。这个神箭手把弓一丢,撒腿就跑,边跑边:“这个卢阎王是碰不得,谁碰谁死!“
经过几年的浴血奋战,卢象升连败流贼数阵,打得流贼“闻风丧胆”,即将流贼“一网打尽”的时侯,关外的建虏仿佛和流贼约定好了一般,为了不让明朝彻底平定内乱而轮流出击。崇祯十一年(公元一千六百三十八年),皇太极派睿亲王多尔衮、贝勒岳托分左、右两翼进攻明朝,两翼军队绕过关宁锦防线,分别从密云墙子岭、青山关一线破关而入,在通州会合后逼近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