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的三策才算达到目的,而是司空的心态转变了,受到了他的影响,这才是郭家一直以来在努力的事情,既然荀在不断影响着司空,那么他就要想方设法来改变司空,他们之间的较量,还很长,但笑到最后的一定是自己!
野心是一点点产生,一点点萌芽的,而限制虽然有用,但只是限制,并不会压制人性的,所以荀这样的压制迟早会让司空爆发,一旦那天到来,再没人再能阻拦。
冀州开始大规模调动,部队开向高邮,十万大军,旌旗蔽日,连天空好像都变得昏暗起来,消息传来,天下震动,当寿春之战结束,袁术死于乱军之后,所有人都认为纷乱多年的关东地区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可是就在寿春之战结束不到十天之后,所有人都嗅到了大战的硝烟气味。
高邮,虽然不是徐州最大的一个县,但却是南下广陵的唯一郡县,地理与战略是极其重要的,在刘澜撤退广陵之前,不管是军师府还是将军府内,都在建议扼守高邮,在高邮建立防御,抵御来敌。
但最后刘澜还是放弃了这个建议,直接退到了广陵,消息传来,不仅仅是曹操和刘澜,可谓是天下都已震动,所有人都在关注着战争的结果,因为大家都清楚两人之间的胜利者,将有极大的可能结束着纷乱多年的战乱。
战火多年,天下百姓已经极度厌倦战争,渴望和平,当还在等待许都消息的曹操和郭嘉得到这一消息之后,尤其是郭嘉,直接躲进了自己的主帐,继续研究起他的计划,希望尽快想出解决袁绍,取代袁绍,最少也要保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三足鼎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反之在广陵,消息传回来的一刻,所有人都紧张起来,虽然刘澜和徐庶包括关羽等高层都清楚这可能是一次蒙蔽性的行动,可是没人敢怠慢,因为谁也不敢确定这到底是一次迷惑曹操的行动,还是一次迷惑自己的行动。
没人敢冒险,所以瞬间广陵上下开始紧张起来,开始进入战争状态,防备来犯之敌,当然这是必须的选择,不管最终袁绍来不来犯广陵,小心防备这都是必须的选项,何况一旦冀州军没有过来,那么他们此时的行动,其实也能起到一个帮着冀州军打掩护的作用,可以让曹操对袁绍来犯深信不疑,这样一来,当冀州军南下之后,才能够更大的杀伤曹操。
当然,以曹操的实力,虽然很弱,但是他的部队很强,郭嘉提出的一个观点,虽然刘澜不清楚,但是他却明白一个道理,冷兵器年代的战争,完全看的是主将和士兵,一支虎贲是非常难得的,但这支虎贲被消灭之后,那么再招募来的士兵还会有之前的战斗力吗?
肯定不会,所以他现在巴不得曹操的主力在与袁绍的作战中被消耗,就好像袁术的部队那样,当最初的主力被消灭,他就只能不断去招募新兵,而新兵虽然弥补了部队的数量,却永远也无法弥补质量,这或许比曹袁分出胜负更让刘澜所关注。
在大战开始前,刘澜带领着广陵文武百官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春耕祭祀,祈求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最后更是亲手栽种了麦苗,虽然只有装个样子,但却必须要对治下人做出这样的一个表率,对农业的重视,不管刘澜多么重视工商,对现在的治下,农业始终都是重中之重,是国之根本。
仪式完毕之后,刘澜一行开始返回,沿路到处都可以见到正在农耕的百姓,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燃起,虽然冀州的大军正在高邮集结,但是没有人能够影响到春耕,哪怕是战争,好像也没有让广陵人害怕。
这事如果发生在徐州彭城是根本不会出现的,哪里饱受战争之苦,深受战争之害,战争还没到,迁徙的百姓就已经开始了,可广陵就不一样了,战争已经远离他们几百年,这几百年间虽然出现过盗匪、也发生过叛乱,更有笮融造反,但是对广陵百姓的影响其实并不是很大,所以没有真正经历过战火的百姓们,其实对于战争是没有多少感觉的,也不觉得有多么害怕,根本就没有与蝗灾、洪灾相提并论。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告诉他们,兵灾比蝗灾更可怕,可能也没人相信,毕竟没见过,也没遭受到刀兵之祸。
这样的情况,让刘澜非常头疼,他希望进行一些宣传,最少让百姓们有所准备,可这些好像根本就没有用,在他们眼里,不管是谁来,都会像笮融像刘澜,不会伤害到他们,毕竟不管谁得到这块土地,关键还是要得到这块土地上的人口,没人耕种养殖,光有地又有什么用。
刘澜对这样的反应有点无语,甚至很眼里的批评了内卫在广陵的工作没有做好,可是最后他也了解了下,这和一直缺少引到有关,毕竟之前广陵内部的官吏一直都有问题,试想连义仓都无法施行,关键还是那些官吏与世家沆瀣一气,才导致一切好计策都没法施行下去,而内卫自然就更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进行影响,让他们有危机意识,认识到危险已经就在身边。
所以这件事让刘澜非常生气,也让内卫提高了警惕,当然在宣传之时,他也希望着是自己小题大做,袁绍的目标会像他的承诺一样出兵兖州,但他可以这样去想,却并不敢这样去做,那只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所以,开始筹备战争,让百姓意识到危险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如果袁绍不来那就最好不过,可文丑来了,那么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为了这一天他已经筹备了半年时间,这半年时间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所以又有什么可担心呢?
大不了一战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