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省城一个退休官员的日记,这人叫做刘志峰,以前做过龙津的县令,对龙津的事情很清楚。”张弓。
“啊?刘志峰?”米嘉问,“那个龙津的龙王爷?”
“你知道的?”张弓有些意外,“的确有这么个传。”
“我是本地人啊。”米嘉其实也是刚听到的,“刘志峰的日记写什么?”
“刘志峰整顿过龙津的河道,但还是会闹水灾。有一年闹得特别厉害,把龙津县城附近的几十个村子都给冲毁了。”张弓。
“然后呢?”米嘉问。
“古时候和现代不一样,那时候闹水灾,真会大规模饿死人的。几十个村子加起来,好几万人口,眼看都要被饿死,当时的县令就要求县里的大户捐钱捐物,帮助灾民渡过难关。”张弓。
米山到底什么时候出场啊?米嘉有些不耐烦。
“刘志峰当时已经退休了,住在省城,也送了几百斤粮食过去。可是灾民太多,杯水车薪。当时有好多地方闹灾,龙津只是个地方,朝廷一时顾不上。”张弓。
“米山先祖呢?”米嘉忍不住询问。
“前头我够,米山是个盐枭,家里积聚了一大笔财产。他就把钱全都拿出来,在江浙一带买了粮食,运回龙津,办粥厂赈济灾民。”张弓。
朝廷不赈灾,大户乡绅不赈灾,只能让一个盐枭来赈灾?这未免也太讽刺了吧。
“谁知道当时的县令起了坏心,调动衙役和驻军,忽然袭击,想要把米山抓起来。他利用水灾聚众造反。”张弓。
这情节未免太离谱了吧!
“米山警惕性很高,及时跑了,但有领个儿子被抓,还有那些粮食,也被县令抢可。县令把粮食卖掉,获得了大笔的银元。”张弓。
“就是我们发现的宝藏?”米嘉问。
“对,就是那些。”张弓,“沿海一带有很多做外贸的商人,和外国人做生意,有时候就会拿到鹰洋。”
“后来呢?这些银元怎么落到米山先祖手里了?”米嘉还是不懂。
“粮食被卖掉,灾民自然不肯等着饿死,他们都看到了米山带来的粮食,明明能活下去的。”张弓,“米山鼓动灾民,打破县城,抢了自己两个儿子出来。”
“银元呢?”米嘉问。
“刘志峰没,大概也是这时候抢到的吧。”张弓,“米山带着灾民在县城里面大肆抢劫,抢完之后退出县城,躲进山里。”
“躲进山里?就把银元和书画都埋起来当宝藏了”米嘉猜测。
“对,那时候鹰洋还是很稀罕的东西,尤其是在内陆。要是拿去花,立即就会被发现,只能先藏起来。后来不知道出了什么变故,一直埋在山洞里。”张弓。
“这么多灾民,在山里怎么生活得下去?”米嘉问。
“他们在县城抢了粮仓,还有大户的储备粮,慢慢吃可以吃几个月。等到秋收,就挨过去了。”张弓。
也就是本来粮食是够的,只是县官不肯开仓放粮,大户们也看着外面水灾,自己的粮食一点都不拿出来。
“那个王八蛋县令呢?”米嘉问。
“县令没事,他跟知府报告,只盐枭米山趁着水灾聚众闹事,被他带领人马击败,逃去无踪。”张弓。
“刘志峰没有揭穿他?”米嘉。
“刘志峰想要去告状,被知府按住了。”张弓,“米山打破县城的时候是举了旗要造反的。如果这件事被揭穿了,治下有人造反,知府也要受罚。刘志峰也无法置身之外。”
“这么来……只怕造反也不一定是真的把,不定是那个县令搞的把戏。”米嘉。
县令搞出这么大的事,要是被揭穿了,肯定要问罪。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米山造反,这样知府只能站在县令这边把事情掩盖下去。
“这个不一定,石碑上米山也号称要造反。”张弓。
米嘉倒是忘了这一茬,不够想想也可以理解。
米山作为一个盐枭,一向做的都是刀头舔血的买卖,被县令这么陷害,脑子一热号称要造反,是很正常的事。
“还有其他的消息吗?”米嘉问。
“暂时还没有,我再继续找。”张弓。
“辛苦张教授。”米嘉顺手给张弓打了五万块钱。
“谢谢米老板,谢谢米老板!”张弓很是高兴,辛苦这么久,终于有回报了。
“继续努力啊。”米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