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上,几人策马慢行,马蹄声亦是不疾不徐。
崔文卿继续开口道:“既然是开国郡公,想必宁护卫家中也有田畴食邑吧?”
这一点宁贞自然知晓,点头言道:“昔日开国论功,太祖皇帝曾赐在下祖父良田千亩,就在离洛阳城不远的黄河岸边。”
“那你可知你们所有的这片田地每年缴纳赋税几多?”崔文卿又是一问。
宁贞想了想,言道:“我曾听爹爹过,似乎是每年粮食所产的一成半,也就是,每收获十石粮食,需要缴纳赋税一石五斗。”
崔文笑问:“那你可知平常百姓需缴纳多少赋税?”
对于这一点,不了解情况的宁贞自然是懵逼的,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崔文卿打了一个响指,转头对苏轼笑语言道:“苏兄,请你来告诉这位不知柴米油盐的宁护卫,咱们大齐农人须得缴纳多少赋税。”
苏轼忍俊不禁的点了点头,向着正对着崔文卿怒目而视的宁贞言道:“按照目前朝廷赋税规定,寻常农人需缴纳所收粮食的四成,也就是,每收十石粮食,农人需要缴纳赋税四石。”
苏轼的话音刚落,宁贞顿时就惊讶了,一双好看的柳眉也是挑的老高,露出了一个不能置信之色。
苏轼也没有待她发问,继续轻叹解释道:“开国郡公之所以只需要缴纳一成半的赋税,乃是因为朝廷对于功勋大臣在赋税方面本就有优惠,延伸至地方州郡,一些豪门大族,当地功勋人家亦或是受到恩泽的家族,在赋税方面均会有着不的优惠。”
崔文卿开口问道:“李师爷,目前陆氏赋税几多?”
李师爷显然提前做足了功课,想也不想就如数家珍的言道:“启禀崔大人,江东陆氏乃江左豪门大族,又是江南四大豪族之一,按照当初朝廷与陆氏族长的约定,陆氏赋税为两成。”
“两成,实在很可以啊!”崔文卿叹息一声,继续言道,“这些农人之所以甘愿成为陆氏的佃农,乃是因为成为佃农之后,便可以享受朝廷的两成赋税,当然,陆氏也会对佃农收取一定钱粮,但铁定比朝廷收取的赋税要低得多,故而农人们才会心甘情愿的成为豪门大族的佃农。”
宁贞终于听明白了,讶然道:“这么一来,原本属于朝廷的赋税岂不是落入了这些豪门大族的手中?面对如此乱相,为何朝廷却不整治?”
“此话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太难。”苏轼摇头轻叹道,“先不这等赋税方法目前已经实施了数百乃是上千年之久,更改太难,单简单的一句话,农人们成为佃农全都是心甘情愿,而朝廷必须取得遍布于全国各地的豪门大族支持,此等规则,就更改不得。”
“对!”崔文卿点头言道,“民间有句俗语得好:千年的世家,短命的王朝。就拿曾经名震遐迩的七宗五姓来,全都是从汉末延续而来的千年家族,在隋唐之时咱们博陵崔氏更是成为了七宗五姓第一,句不好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