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这个洞窟的秘密吗?”华鬘边走边问。
“听那个老冯说,这是明朝一个叫隗老鲲的术士,为当时淮王的弟弟鹿丘郡王朱翊铿建的陵墓。”
“铃木?suzuki吗?”
“撕姿什么啊撕姿,是陵墓,帝王的坟!”我大声说道。
华鬘呵呵一笑。
“亲爱的,这可不是个陵墓哦。”她伸出食指,使劲摆动着说。
“不是陵墓,那又是什么?”
我忽然想起来,刚才棺台上那个黑棺,正是老冯理论中的“生门”所在,里面躺着的人物也穿戴整齐,还有着鹿丘王的笏板。
老冯在简报里,提供了一套自己对历史上如何营造这个溶洞墓穴的揣摩。
不过,尽管沈喻批评他封建迷信,但他在正式报告中,行文还是相当客观的——有证据的慎下判断,没证据的不做判断。
当然,或许这报告也被谨慎的林瑛审核修改过吧。
我是编辑出身,所以看简报的时候,也从字里行间里琢磨过老冯意思。
老冯虽然没有明说,但他心里其实已经有了一个合乎逻辑、顺乎历史的推断。
这还是要从明朝淮王这一系说起。
淮王一系为明仁宗的后裔。淮恭王朱载坮是第六代淮王,朱载坮死后,按照明朝皇室的规矩,唯一的儿子朱翊镜应该代行淮王事,不过他首先要为父亲守孝三年,然后再由朝廷正式册封王爵。
但是,就是朱翊镜眼看三年守孝期满的时候,他却不明不白、适时适度地去世了。他死后才被正式追封淮王,谥号是“昭”。
朱翊镜死后,淮恭王这一脉就彻底断绝了。于是朝廷只好按照规矩寻找其他旁系来继承王位,排第一的自然是已经被册封为建昌郡王的朱载坮弟弟朱载坚。
明朝的藩王,数目众多,但除成祖朱棣、汉王朱高煦和宁王朱宸濠之外,很少有造反或者觊觎大位的人。
就算明成祖赢了靖难之役,忠于建文帝的大臣们中,仍然有像方孝孺这种毫不惧死,为维护正统帝王血脉,当场辱骂朱棣,不惮被诛杀十族的猛人。
至于后面的汉王、宁王叛乱,充其量就是胡闹。尤其宁王,准备了十几年,居然被一个没有一兵一卒的过路官员弹指就给镇压了。
而且宁王本人还被活捉送到南京,在大庭广众下,又被自己那个堂孙子皇帝放了出来,跟耍猴似的被他满场追着转圈,最后又被抓了一次,受尽侮辱之后才被砍了脑袋。
明朝之所以没发生西晋那种八王之乱,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因为藩王无职无权,被朝廷豢养,饱食终日且无能为力之外,还跟另一种精神控制有关。
这种精神控制,就叫做程朱理学。
明朝是一个将程朱理学贯彻到骨子里的朝代,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从朝廷到民间都信奉的金科玉律。
虽然现在我们说明朝锦衣卫、东西厂横行无忌,但另一方面,明朝的皇帝,也是历朝历代君权最受限制的一群皇帝。
皇帝会有很多子嗣,因为数目多,所以就会有所偏爱。但无论皇帝怎么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