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225章 重战称雄

第225章 重战称雄

    “战-16”的打击能力超过了所有现役攻击机,不止是载弹量更大与航程更远,还因为能够使用现役,以及即将服役的所有精确制导弹药,并且在任何气象条件下摧毁地面与海上目标。

    以46吨的最大起飞重量升空时,“战-16a”最多能够挂载16吨炸弹,内部满油的最大作战半径为1800千米,进行一次空中加油能够达到3000千米,携带5具副油箱的转场航程可达7500千米。

    相对而言,“战-16a”的其他性能算不上突出。最大飞行速度仅1.6马赫,最大可用升限为18000米,可用过载为+5g到-2g,海平面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1100千米,最大爬升率为每秒240米。

    当然,对于体量接近于战术轰炸机的超重型攻击机来说,这样的飞行性能也能接受。

    帝国空军选择了“战-16a”,以其为基础开发新一代电子攻击机,也就是看中其巨大的改进潜力。

    超过45吨的起飞重量,以及巨大的内部空间,就算“战-16a”没有内部弹舱,也能够像“攻-8fz”那样把电子战设备置于机体内部,从而腾出宝贵的外部挂点,用来携带打击防空系统的弹药。

    得益于电子设备小型化,“战-16ad”只是牺牲了位于座舱后方的背部油箱,内部载油量减少了1800千克。因为有5个2000千克级的重载外挂点,而且一般不需要使用重型对地打击弹药,也不用挂载电子干扰吊舱,通常可以用3个重载外挂点挂载副油箱,所以作战半径不但没缩短,还稍微有所提升,达到2000千米,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最长滞空时间更是高达6小时。

    关键还有,“战-16a”采用的并列双座布局。

    前面已经提到,帝国空军最初把“战-16”当成战术轰炸机看待,也就需要考虑长时间飞行所带来的问题。

    显然,至少需要2名飞行员。

    不管自动驾驶设备多么先进,只要正常任务周期超过了6个小时,就得必须安排2名飞行员。

    在战术飞机上,通常是纵列布局。

    这么设计的好处有三个:一是能降低迎风面积,也就是降低飞行阻力;二是能减少水平投影面积,等于降低了被机关炮这类小口径高射武器击中的概率;三是结构更简单,能够减少上百千克的重量。

    缺点也很突出:得配备2套飞行控制系统,飞行员之间的沟通协调不是很方便。

    对战术轰炸机来说,纵列布局的优点没多大的价值,缺点反到显得很突出。

    正是如此,战术轰炸机都是采用并列双座布局,而且“战-16a”在设计的时候,为了显现出“重型”与“攻击”的定位,采用了并列双座布局,还一直沿用下来,在后期修改的时候都没有换成纵列双座布局。

    当然,这也跟空军希望尽快让“战-16a”投产有关。

    对电子攻击机来说,并列双座布局肯定要比纵列双座布局好,尤其是在只有两名飞行员的情况下。

    准确的说,在“战-16ad”上只有一名飞行员,坐在右侧的是电子战军官。

    在同样具备防空压制能力的“攻-5cz”上,有足足4名成员,除了飞行员,还有3名电子战军官,而且前座副驾驶兼任武器军官。“攻-8fz”因为只有2名成员,所以不具备防空压制能力。

    虽然随着技术进步,不再需要数名电子战军官来操作电子战设备,但是肯定需要让两名成员协同作战,比如在必要的时候得由飞行员控制机载武器。很明显,并肩而坐能更有效的进行沟通协调。

    当然,还能够共同使用一套电子战的操控设备。

    要说的话,帝国空军对“战-16ad”是非常的满意,在完成验收测试之前就下达了批量采购订单,而且第一批的采购数量就超过了200架,除了一对一的取代“攻-8fz”,还要取代“战-10ad”。

    在空军的战术体系当中,“战-16ad”的地位还在“战-16a”之上。

    道理也很简单:帝国空军并不缺乏攻击机,重型攻击机也足够用,更别说还有数量众多的战略轰炸机,相对的,专用的电子攻击机却捉襟见肘,而且“攻-8fz”缺乏实施硬摧毁的能力。

    在波沙湾战争期间,帝国空军的攻击机群经常需要海军的“攻-5cz”提供掩护。

    先不说作战效率的问题,面子上就挂不住。

    此外,“攻-5cz”的综合作战效能确实超过了“攻-8fz”,即便是执行压制干扰作战的能力也能通过携带更多的电子战吊舱来增强。加上具备硬摧毁能力,所以“攻-5cz”的作战灵活性远远超过“攻-8fz”。

    实战早已证明,硬摧毁是最为可靠的打击手段。

    面对先进防空系统,电磁压制干扰的可靠性往往会受到挑战,甚至遭到攻击机飞行员的质疑。

    按之前的规划,空军将在5年内让所有“攻-8fz”退役,仅保留“战-10ad”。

    虽然“战-16ad”已经完成设计,进入到验收试飞阶段,但是没拿到拨款,就别想进行量产。

    也就是说,今后只能从海军借用“攻-5cz”执行电子战任务。

    如果不是大战爆发,帝国空军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自己的电子攻击机可用。

    不要忘了,哪怕“攻-5cz”也要面对机体寿命即将耗尽,在10年之后就要陆续退役的尴尬处境,可是下一代电子攻击机仍然由海军主导,在“攻-12a”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与空军没有直接关系。

    到时,空军还是得采购“咸菜”。

    由此不难看出,“战-16ad”的价值是多么巨大。

    可惜的是,在大战爆发之后,“战-16ad”的采购计划才获得批准。哪怕帝国空军立即调整了生产计划,把“战-16ad”的优先级别排在“战-16a”之前,还直接使用了已经生产出来的机体,也不可能立即获得足够多的“战-16ad”,何况“战-16ad”的验收试飞都还没有完成。

    迄今,帝国空军就只有30余架“战-16ad”,其中的10多架在进行验收测试。

    也就是说,剩下的“战-16ad”全都参与了突袭特里凡的战斗。

    这也是帝国空军安排“攻-8fz”在前面开路,让“战-16ad”在后面跟进,执行防空压制任务的主要原因。

    参战的20架“战-16ad”都还没有进行验收,很多电子战设备甚至没有进行调试!

    武器控制系统其实是现成的,比如火控雷达来自为“战-11c/d”研制的aesa,而且在战前就完成了作战测试。火控软件跟“战-10ad”的差不多,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