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对于李世民的算计只是心中一哂,飞鹰军从创造出来到现在也不过一个月左右。
即使把这几千派去辽东,李承乾也能很快再训练出一批飞鹰军。
李世民不知道这个过程,以为派出苏定方和飞鹰军李承乾在长安城的绝对军事优势就没有了,显然是想多了。
不过既然要把飞鹰军当正规军使用,那么李承乾还是想办法再占点便宜。
“启奏父皇,飞鹰军将士现在都是龙首原上的丁壮,这些丁壮并非府兵,他们只农闲时训练农忙时还要耕种、交税、服丁役,派他们出征打仗恐怕不合适吧?”
李世民和群臣都以为李承乾还在作最后的挣扎,微笑着看着李承乾大放地道:“龙首原上的百姓都你召来的灾民和无地农民,你给了他们田地,给了他们工具,他们也十分忠于你。那就把他们算做府兵吧,列入东宫六律序列。”
李世民这么说的时候还不觉得什么,可是当他说完却后怕不已,龙首原就在太极宫北方,上面住着近十万死忠于李承乾的百姓。
然后再一想到荆王谋反时长安百姓拿着农具出来平乱时的情景,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想到这里,李世民很想反悔把龙首原上的百姓改为府兵,但是李承乾不会给他反悔的机会。
只见李承乾缓缓起身,淡淡地对马周道:“那就按陛下的旨意办,中书拟旨!”
中书令杨师道因为丧子之痛,已经数日没有上朝理政了。
中书侍郎马周走出来行礼道:“臣遵旨!”
这一幕很怪异,李世民下的旨意,需要李承乾确认后中书才接旨,似是李承乾权力在李世民之上。
别看李世绩接旨了,没有中书的诏书他什么都做不了。
可是根据李世民病危时下的李承乾监国诏书,马周接李承乾的旨意又是合理的,李世民也说不出什么。
不管怎么说看着上面站着的这对父子,群臣都有些头大。
李承乾还毫无所觉的地对李世绩下旨道:“李兵部出兵辽东路过瓦岗寨回去看看,在你们当年造反的地方再建一处寨子,跟当年差不多就行……”
“臣不敢!”
李承乾还没有说完,就把李世绩吓的一躬到地再也不敢抬头,声音十分惶恐。
李世民也脸色难看地问道:“承乾你要做什么?”
李承乾见此呵呵笑道:“李卿误会了,快平身!”
李世绩闻言慢慢直起身子对李承乾道:“太子殿下有何吩咐还请明示。”
李承乾闻言微一点头继续道:“孤王让你在那里建一座寨子,然后把瓦岗寨当年起义的情形也记录下来。
再找一些记得当年的事情的老人,让他也说一说当年为什么造反,把他们说的情况都记录下来,刻成碑文立在那里。
孤王后续会派大唐皇家军政学院诸生和国子、太学诸生,还有弘文馆的王子皇孙们都去那里学习,要让他们都知道民生艰难,上位者不可胡为的道理。”
李世绩和群臣都听的恍然大悟,李承乾这是对李世民旁敲侧击。
李世民向来以隋炀帝亡国自警,怎么不知道隋炀帝国灰征高句丽使得民生凋敝,天下风烟四起……
李承乾却要以此教充学子和后辈,这让李世民的脸往哪放?
果然李世民的脸变成了猪肝色,怒哼一声,一甩袖子就走了。
……
……
李世绩看着李世民走远,有为难地看着李承乾,一时不知道该不该接他的旨意。
李承乾看着李世绩为难,便笑咪咪地对他道:“修寨子的费用由皇家内库出,你回去算一下需要用多少钱?
然后写个奏疏呈给陛下就是了。”
说罢便也转身走了。
群臣看着李世民父子就这么走了,觉得必须让李世民出来主持朝政。
不然朝廷令出多门,他们也有可能落得今天李世绩一样的尴尬境地。
第二天,三高官官联名上书请李世民出来主持朝政时,李世民却以皇太承乾读书有成,处理朝政稳妥,正应历练等为由拒绝出来主持朝政。
朝廷大臣都十分为难而不解,不过李世民也没有再对别的朝政发表意见。
李世绩上的请拨款修瓦岗寨的奏疏都被批准了,只是内库只批十贯钱。
李世绩看着内侍送的十贯钱只是摇头苦笑。
但是想到重修瓦岗寨也是对他们当年做的事一种承认,决定修寨的费用他自己补上。
-----------------
东宫紫光殿,灯火通明。
李承乾为明日出海的李恪和即将东征的李世绩等人设宴践行。
李承乾高坐主位李恪李世绩苏定方等人分在两边设席。
“父皇的龙体已痊愈,你现在可以放心的出海了。”李承乾举杯遥敬李恪一杯酒。
“可是父皇为何不愿主持朝政?”
李恪双手举杯回敬后,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承乾闻言呵呵一笑只看着李世绩。
李恪见状一怔,随即恍然道:“难道父皇要亲征高句丽?”
李承乾闻言后点点头道:“我想应该是为此。”
“可是父皇的身体……”李恪闻言不无担心地道。
李承乾抬手止住他,道:“一切放心,还有我呢,到时候我代父皇去高句丽走一趟也就是了。”
李恪闻言起身朝李承乾郑重一礼道:“那一切就拜托大哥了。”
这一拜,是拜李承乾替他孝敬李世民的,是兄弟之礼。
李承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