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超级U盘 > 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6月的主题

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6月的主题

的开始。

    根据发行放映协会官网的排期表,这个月首映的中外影片接近60部,其中就有蜜蜂影业贡献的三部。他们在儿童节当天上线了针对少儿市场的cg电影《熊猫归乡记》,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接下来还有一部古装电影《稷下之辨》将要上映。

    作为历史上第一所官办高等学府,稷下学宫其实应该类比成“战国剑桥”、“古代牛津”才对,奈何宣传团队觉得剑桥牛津人气下降,应是把它和哈佛绑在了一起。

    稷下学宫曾汇集天下贤士上千人,是诸子百家争鸣论战的主要战场,为后世之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名传千年的“王霸之辩”、“义利之辩”、“天人之辩”、“世界本原之辩”、“性善性恶之辩”乃至“白马非马之辩”,当初都是稷下诸子们日常辩论的题目。

    正是因为这些辩论,孟子(孟轲)、荀子(荀况)、邹子(驺衍)等百家人物完善了自己的理论,前两位发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等振聋发聩、响彻千年的声音,最后那位的“大九州”理论(赤县神州之外尚有海上八州)以及“阴阳五行”理论同样对后世造成了深远影响。

    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学高士,但前者被后世儒门奉为亚圣配享孔庙祭祀不绝,后者却因为厚今薄古,认为天行有常、人性本恶而受到歧视,只得到一个“荀卿”的尊称。直到儒家随着大清一起走进历史的火坑,才有民初大师章太炎给他封了个“后圣”的头衔。

    其实荀子的才学并不仅限于儒学,这从他的学生里有秦帝国丞相李斯、法家高人韩非子、著名数学家张苍(著有《九章算术》)就能看出来。

    八年前看到历史巨制《孔子》上映,马竞好奇查找了其他先秦诸子的传记电影,发现荀子居然连电视剧都没有。那时的马老板已经颇具身家,索性自掏腰包邀请著名历史片导演、执导了《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孔子春秋》的黎叔组建团队,想要为这位古代伟人拍摄传记。

    因为《孔子》口碑票房双输,新的《荀子》没有急着立即投拍,而是花费了几年时间组建编剧团队、搜集资料打磨剧本,确保不会出现贻笑方家的漏洞和错误。再后来辩论综艺《奇葩说》全网走红,已经初步成型的剧本又被推翻,将主线挪到稷下学宫里多不胜数的辩论上面,就连影片名字也顺势改成了《稷下之辨》。

    辩论,或者说打嘴炮在影视作品里并不少见,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出现在法庭辩论、商业谈判、面见最终反派等场景,比如1957年的两部经典电影《十二怒汉》以及《控方证人》便是法庭辩论类型很难逾越的高峰。相比之下,单纯表现观点交锋的辩论电影则相对较少,而且评分普遍不太高。

    《奇葩说》之所以能够走红,既因为嘉宾都是出自辩论圈的资深辩手,也因为他们大胆敢说,围绕节目组精心挑选的议题发表各种尖锐先锋的意见。但也正因为言论过于激进,这档节目也是引起了不少争论遭遇到了瓶颈问题。

    相比之下,将辩论的战场放到两千年前的稷下学宫,时代的差异也许能够带给老辩题以新表现,唯一需要担心的,反倒是演员能不能演活一个古人。

    所幸的是,虽然现今新生代演员普遍演技悬浮、台词功底糟糕,行业里却有很多话剧团出身的演员有着扎实的台词功底和优秀的演技,黎叔完全不愁找不到演员。再加上马老板拨给项目的资金足够充分,他用搭景加cg的方式重现了两千年前的古都临淄以及稷下学宫,又分别花费半年时间拍摄、做后期,终于赶在5月来临之前将成片放到了马竞案头。

    虽然大老板对影片品质表示满意,但是考虑到演员阵容缺乏流量明星,导演本身也是拍电视出身,蜂影还是为这部影片选择了相对保守的发行方案。从高考结束一直到大学放暑假,影片会在高中和大学学校周边影院举办点映,打算先争取文史爱好者与辩论粉丝的关注,等到口碑酝酿完成再大规模放映。不这么做的话,他们实在担心影片会和6月扎堆上映的几十部电影中的大多数一样,沦为院线三日游的过客。

    看过了《稷下之辨》的点映准备情况,马竞顺便关注了第三部影片的情况。

    除了这两部自制片,最近还有一部蜜蜂影业参与投资的影片即将上映,却是反应医药问题的《印度药神》。

    现代西药的研发周期越来越长、成本越来越高,制药巨头为了能在20年专利期内收回成本、赚到饱,都会刻意提高专利药的售价。反正自家新药都是针对大病难病的特效药,不愁患者不花钱。

    然后,他们就遭遇了印度仿制药企业的挑战。

    (先等下,后面的等几分钟再看。)

    由于印度以前不承认药品专利,国内企业可以随便仿制外国专利药,后来加入to后又立法强制许可本国厂商使用外国药品专利,印度的仿制药行业蓬勃发展起来,如今已然成为世界第三大仿制药生产大国,堪称“亚洲新药房”。

    除了这两部自制片,最近还有一部蜜蜂影业参与投资的影片即将上映,却是反应医药问题的《印度药神》。

    现代西药的研发周期越来越长、成本越来越高,制药巨头为了能在20年专利期内收回成本、赚到饱,都会刻意提高专利药的售价。反正自家新药都是针对大病难病的特效药,不愁患者不花钱。

    然后,他们就遭遇了印度仿制药企业的挑战。

    由于印度以前不承认药品专利,国内企业可以随便仿制外国专利药,后来加入to后又立法强制许可本国厂商使用外国药品专利,印度的仿制药行业蓬勃发展起来,如今已然成为世界第三大仿制药生产大国,堪称“亚洲新药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