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彪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丁海英既然是会计,平时一定会贪回扣。
这年头会计捞油水已经是不成为的潜规则,不如我以食品厂倒闭存货的名义,以极低白菜价设计一个圈套,让丁海英往里面钻?这年头谁会闲钱扎手。
在阳北提起明达制衣厂的马总,很少人知道,但是一提起明达制衣厂的丁会计,几乎和明达制衣厂有业务的都知道。
不是丁会计多么有背景,而是丁会计从来不拖欠人家的货款,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一个诚信。
这诈骗和抢劫不同,再说丁海英如果敢报警,她自己也不解释,毕竟这事见不得光。
说干就干,何彪的想法极其简单,那就是以老食品公司倒闭后,大量的囤货诱丁海英上钩。
丁海英本身就是干会计的,既然经常和钱打交道的人,自然对算账精明于常人,反正我说的囤货是假的,价格自然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你想要什么价格的,老子就给你什么价格。
反正都是假的,只要你带来货款交易,老子不管你带多少,让你有来无回,大不了老子带着女儿跑路。
何彪的想法简单直接,这类似于前些年的皮包公司,以低价空手套白狼,骗钱骗货如出一辙。
如果有些常识的人,压根就不会相信,但是巧就巧在丁海英刚结婚,丈夫马晓光是老实巴交的工人,马晓光为了娶丁海英背了好几万的账。结婚背账,在阳北农村为娶媳妇借钱,非常的普遍。
丁海英嫁给马晓光那一年26岁,这个年龄在阳北农村是非常的少见。当初丁海英和马晓光是明达制衣厂的第一批员工。
那时候的明达制衣厂,还是个小作坊,没有自主品牌,全靠给人代工。
有订单就接,没订单员工就回家。
丁海英初中毕业。就进了明达制衣厂,那时候她才十几岁。
说到丁海英的文化程度,也许有很多人会想,丁海英没什么文化。怎么可能当上明达制衣厂的会计,这不是扯淡吗?
绝非扯淡,因为丁海英和马晓光结婚前,一直是明达制衣厂王总的小三。
那姓王的老板,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吃螃蟹的外地人。
从沿海城市,购买了一批淘汰的机器,在阳北市南坪区成立明达制衣厂。
王总比丁海英大将近二十岁,妻子儿子,女儿都在老家。
一个孤独寂寞有钱的中年男人,在外地闯荡,如果不沾花惹草,反倒有些不正常。
丁海英刚进厂的那会,单纯,漂亮充满朝气。
王总对丁海英格外的照顾。这一来二去,丁海英就成了王总排解寂寞的良药。
借用一句名人的话:“我向不已最坏的恶意去评论任何人。
像丁海英这种家庭条件不好的女孩,有很多把希望寄托在找一个有钱的男人上,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飞上枝头变凤凰。
但是王老板就是抓住这些女孩的心心理加以利用。
明达制衣厂最不缺的就是女孩,一条二十米的流水线,几十个小姑娘上工。
丁海英跟着王老板几年后,王老板却没有像曾经许诺的那样,娶她。
丁海英软的硬的都用了遍,王老板依然我行我素。
丁海英清楚自己,只不过是个小三。在那个年代她还不敢和王老板撕破脸皮。
但是丁海英更不知道的是,她不过是王老板的一个玩物,在明达制衣厂有很多女孩和她一样,也希望王老板给他们名分。
当自己的年龄不在允许漫长的等待后。丁海英视乎明白了,王老板只不过是在玩她。
丁海英身边不缺爱慕者,因为她在老家那十里八乡的地方,也算是个出众的美女。
马晓光从和丁海英进厂那一天,就喜欢上了丁海英,马晓光不明白。为什么丁海英一直不给他机会。
丁海英26岁那天,她终于醒悟了,不知是自己的梦想破灭的无奈,还是什么原因。
丁海英突然答应嫁给马晓光。
马晓光当然不知道丁海英和王老板的事?为了给丁海英一个令人羡慕的小窝,这个朴实的农村青年,背着几万块的账,在村里盖了一套,在当时风光一时的三层小洋楼。
而嫁妆丁海英的金银手饰样样不缺。
自从马晓光和丁海英结婚后,马晓光对丁海英可谓是捧在手里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喽,关怀备至。
丁海英心里清楚,以马晓光的家庭条件,这些光鲜的外表下,一定掩盖着不为人知的一面。
时间一长,她明白了丈夫马晓光为了娶她,欠了一屁股帐,感动归感动,现实摆在面前。